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科学家发现112号元素位于德国Darmstadt的GST重离子研究中心的核物理学家于今年2月9日下午10点.37分发现了第112号元素,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新最重的元素,原子量达277。112号元素是该中心1981年以来发现的第6个超重元素,是过去两...  相似文献   

2.
1994年11月14日下午14时39分,德国达姆施塔特重离子研究中心(GSI)核化学部的一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合成了迄今为止最重的超重元素——第110号元素。 继110号元素发现一个月后,1994年12月21日,这个研究中心又一次宣布发现了第111号元素。110、111号元素连续发现,为重离子核反应开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的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最近提出了新发现元素的系统命名法,从而结束了关于104号元素的命名争论,并确定了今后新元素的命名原则. 近年来,一些新的人造元素都是在大的加速器中获得的.这些元素都是放射性的,一般在很短时间内衰变为更稳定的核素.过去得到原子量最高的是元素103号,称为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史上,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就是在灵感的触发下成功的。1876年,门捷列夫为了找到当时已发现的36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规律苦苦深思。他把突破口放在元素的原子量上,但当时在这36个元素中,还隔着尚未发现的元素,因此,困难也就更大。他做了63张卡片,在每张纸卡片上写下了已知元素的名称、主要性质以及原子量。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排列这些卡片希望能够发现一条控制所有物质的简单法则。一天晚上,他伏案睡着了,他梦见了卡片自动地组  相似文献   

5.
历史     
02.081834年2月8日,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出生于俄国西伯利亚的托博尔斯克市。1869年3月,他在题为《元素性质与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发表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这张表包括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还留有4个空位。两年后他发表了更精确、更系统的元素周期表。在门捷列夫的重要工作之前,虽然科学家不断发现新元素,但是对元素的性质和彼此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6.
刘钝 《自然杂志》2019,41(4):294-298
1869年门捷列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除了把当时所知的全部63种元素按原子量大小分组(族)排列外,还在表中留下一些空位,预言了与硼、铝、硅类似的元素的存在及其性质。随后的20多年内,这些空位相继被新发现的元素填补。1877年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听到了门捷列夫的预言与元素镓的发现这一故事,联想到发现海王星的经过,由衷感叹西方科学的精致与功效。  相似文献   

7.
自然信息     
用重离子反应产物分离器识别单个重原子德国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它能可靠地识别超重元素的单个原子,他们使用的探测器称为重离子反应产物分离器. 元素铀有92个质子,原子量介于227~240,曾经被认为是最重的元素,但1940年物理学家发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化学元素周期表上共有109个元素。100号元素为镄(Fm),101~109号元素统称为超镄元素,这些元素都是利用加速器加速的重离子束轰击重元素靶而产生的人造放射性元素。 这些超镄元素自被发现之日至今,最长的近40年(101号元素,1955年发现),最短的也有10年之久(108号元素,1984年发现)。除101~103号元素已于1970年被国际纯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正式命名为钔(Md)、锘(No)和铹(Lr)之外,104~109号元素至今尚未被正式命名。  相似文献   

9.
在元素中,氦是非常特别的。它的原子量仅次于氢,是第二个最轻的元素。在宇宙间,它的丰度也仅次于氢,是第二个数量最多的元素;一般恒星的能源都是来自氢聚变为氦。但是,在地球上它却是一种稀有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仅占0.0005%强。只有某些油气田产出的天然气中氦的含量多些,可以占7.6%。然而最叫人惊奇的还是  相似文献   

10.
挂在化学课堂内墙与印在化学教科书内封上的元素周期表将首次被改写。 2010年12月发布的新版元素周期表将以一个新的方式表现氢(H)、锂(Li)、硼(B)、碳(C)、氮(N)、氧(O)、硅(Si)、硫(S)、氯(Ci)、铊(TI)这10种元素的原子量。这种方式能够更为精确地反映这些元素如何在自然界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11.
迄今发现的最重的6个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上原子序数最大的6个元素,终于有了正式名称。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TAC)执委会最近提出,104号元素应叫做Rutherfordium、105号至109号元素应分别叫做Dubnium、Seaborgium、Bohrium、Hassium和Meltnerlum。这6个元素都是用著名科学家的英文名字来命名的,词尾的ium三个字母是化学元素名称常用的后缀。到目前为止,元素周期表上前103个元素都有了自己的名称和相应的元素符号,而且每个元素也有了固定的中文名称。103号以后的6个元素的中文名称和元素符号都有待确定,因此这里还无法给出…  相似文献   

12.
低能电子在多元介质中散射Monte Carlo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震宇 《科学通报》1997,42(22):2453-2456
在电子束显微分析、电子束曝光技术研究中,样品的X射线微区定量分析、薄膜厚度测定以及电子束曝光定量计算等一系列重要课题均涉及电子在多元介质中复杂散射模拟。应用Monte Carlo方法,电子的每一步散射,迄今所采用的方法均需随机抽样确定何元素原子为散射中心,再进一步计算散射步长、散射角及能量损失等。基于Rutherford-Bethe模型,一个具有N种元素介质,一次散射事件中,若ⅰ号元素原子发生散射的几率记为R表示(0,1)上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则须由∑P_ⅰ<及≤∑_ⅰ(k=1,2,…,N)随机抽样确定k号元素原子为散射中心。因此,较之纯元素,多元介质中电子散射模拟复杂得多。特别是电子能量降至几个keV或更低时,电子的弹性散射需用量子力学分波法描述并用数值方法计算,计算过程就更加繁复。为此,本文提出一个低能电子在多元介质中散射Monte Carlo模拟计算方法。电子的弹性散射用Mott散射截面描述,提出平均散射截面的概念将多元介质等效为单一元素介质,从而摒弃传统的抽样确定散射中心方法,使电子散射模拟大为简化。电子非弹性散射基于电子能量损失连续减速近似,给出将多元介质中电子能量损失Bethe方程转换为具有平均原子序数、平均原子量的单一元素能量损失方程后再确定修正系数K的方法。应用本文方法,对不同能  相似文献   

13.
迄今发现的最重的6个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上原子序数最大的6个元素终于有了正式名称。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执委会最近提出,104号元素应叫做Ruther-fordium、105~109号元素应分别叫做Dubnium、Seaborgium、Bohrium、Hassium和Meitnerium。 这6个元素都是用著名科学家的英文名字来命名的,词尾的“ium”3个字母是化学元素名称常用的后缀。到目前为止,元素周期表上前103个元素都有了自己的名称和相应的元素符号,而且每个元素也有  相似文献   

14.
元素的宇宙丰度分布图型,可以用星球里发生的已知核反应途径来解释。H、C、N、O、Na、Mg、P、S、Cl、K和Ca,这十一种原子量很轻的元素构成生命物质的大部分组分。它们属于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低的20个元素,同时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生命非必要的轻元素,除了惰性气体之外,就是Li、Be、B(硼对某些植物是必需的)和Al。另外许多元素也确认是必要的,例如F、Si、V、Cr、Mn、Fe、Co、Ni、Cu、Zn、Se、Mo、Sn和I,对温血动物是必需的。大部分必要的微量元素是d轨道未填满的过渡族金属。原子序数大于碘(I=53)的39个元素,已经表明没有任何生理学上作用。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海洋微生物灭绝一事中,微量元素可能起了重要作用。有明显证据表明,大量动物群灭绝与地球磁极颠倒存在着伴随关系。我们提出了一种机理,用它可以解释地磁场对物种灭绝的影响。同时也认为生命必要的微量元素的浓集因子与磁场有关。  相似文献   

15.
西南印度洋脊的海底热液活动和硫化物勘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金属硫化物是海底热液活动的主要产物,以其富含铜、锌、铅、金和银等贵金属元素成为一种潜在的海底矿产资源,备受关注.2007年以来,中国大洋调查航次在西南印度洋脊开展了4个航次共8个航段的海底热液活动调查,发现了8处热液区.在此基础上,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了西南印度洋脊1×104 km2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系统介绍了中国在西南印度洋脊海底热液活动调查中(2007~2010年)发现的热液区(点)分布,并初步分析了典型热液区的地质特征.基于此,提出将来西南印度洋脊硫化物勘探中应注重开展西南印度洋脊多金属硫化物控矿因素、非活动/埋藏型硫化物找矿方法、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亟需加快建立热液区尺度的近底硫化物勘探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超重元素     
张志尧 《科学通报》1973,18(6):241-241
一、前言 1869—1871年门捷列夫发表元素周期律的时候,人们只发现了63个元素。门捷列夫根据周期律排成了一张由九十几个元素组成的周期表,把第92号元素铀排在已知元素的最末一个。表中留出29个“空位”,并预言了这些尚未发现元素的性质。这一预言为后来的科学实践所证实。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评价门捷列夫关于元素周期律预言指导发现新元素的科学意义时指出,门捷列夫“完成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这个勋业可以和勒维烈计算尚未知道的行星海王星的轨道的勋业居于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17.
陈敏伯 《科学》2005,57(2):62-62
2004年11月1日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执行局在斯洛文尼亚的布雷德市召开第80次会议,正式批准将原子序数111号元素命名为roentgenium,符号Rg。  相似文献   

18.
元素起源与银河系年龄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家骥 《科学》2004,56(2):43-45
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有将近90种稳定元素和一些不稳定元素,各种稳定元素往往也有多种不稳定的同位素。人们把具有相同原子量的原子核称为核素。因此,元素就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原子序数)的核素的总称。宇宙中某一元素(或者核素)按质量所占的比例称为这一元素(或者核素)的丰度。在宇宙元素的丰度分布中,氢和氦占了几乎全部,周期表中的其他元素加在一起也仅仅只占很小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最近的理论工作,似乎使四年来关于自然界中最简单的元素氢能在极高压力下变成金属的报导具体化了。人们曾对苏联声称成功地获得金属氢的实验表示某种冷淡。然而,犹大大学的F.E.哈里斯(Frank E.Harris)和J、德尔哈勒(J.Delhalle)所作的新的计算,看来是支持这些实验发现的。如果金属氢存在的话,它会有一些有趣的特性。它能成为一种高  相似文献   

20.
地幔岩中微粒合金和还原气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杜乐天 《科学通报》1995,40(19):1788-1788
众所周知,被玄武岩等岩浆喷溢带到地表的地幔包体储存有相当丰富的深部信息.除了记录地幔熔融、交代、富化、亏损、气体成分等外,还可以提供其它可贵的信息,例如自然元素(金属、非金属)就是一个新的专门研究对象.它们的存在反映了在地幔中曾发生过极强的还原反应和断键事件(从硅酸盐、氧化物中被解离为自然元素).这是地幔岩中的纳米物质.在金伯利岩中不断发现自然元素(等,1981;赵磊、路凤香等,1994).然而在橄榄岩地幔包体中这方面研究现在只有零星的报道(Dawson J B,1980; Nixon P H,1987).臧启家等(1987)在宽甸黄椅山二辉橄榄岩中发现含Si的α自然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