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提高男性功能勃起障碍(ED)患者的自信心,通过改善方案帮助进入理想生活状态很重要.在近期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男科论坛上.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邓春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李铮主任医师等专家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提高ED治疗成功率.尤其应该重视首诊.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6,(5):24-25
勃起功能障碍(以下简称ED)是成人男性常见疾病,中老年男性发病率50%,青年男性也有5%~10%。随着3种“伟哥”——万艾可(Vigra)、希爱力(Cialis)和艾力达(Levitra)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为不少患者解除了痛苦,不过在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在使用药物中存在着不少误区。误区1——服用“伟哥”后等待自然勃起很多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会有勃起,实际上并非如此,服药后还要有足够的性刺激,药物才能发挥功效。不少患者由于不知道“伟哥”的这一特点,口服药物后等待勃起,或性生活时间掌握不好影响了疗效。误区2——服用“伟哥”时缺乏时间观念“伟哥”和其…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6,(7):22-23
人们对男人生殖器缺乏勃起反应,虽然有性欲但不能勃起或不能维持勃起或勃起不坚,以致难以进行或维持满意的性生活,通常使用“阳萎”这个带有歧视性和刺激性的术语进行病症界定。但现在医学界更多地使用了一个恰当的医学术语:“勃起功能障碍”,或用其英文缩写“ED”(Erecctile Dysfunction)。很多男人在性生活史中偶然发生过勃起问题,但对另一部分男人来说,也许是很频繁的状态,ED的患病率很高,它是最严重的、最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几乎一半的男性都有阶段性的勃起障碍的经历。过去,由于人们很少有正常的渠道可以了解ED的知识,所以很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未婚却以“ED”(勃起功能障碍)前来门诊咨询的人已越来越多,有的是因一次性接触不成功;有的是没有性接触,自感勃起不如以前;有的是离异后想再婚,自感有ED,怕不会有“性福”生活等等。他们多有一共同的特点:多数未婚,没有稳定的性关系,ED也是自己给自己下的诊断,四处求医。其实,阴茎勃起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神经血管生理活动过程。阴茎勃起有几种情况:用手或其它物体直接刺激阴茎勃起或其它周围组织引起阴茎勃起称为“反射性勃起”,睡眠时阴茎的勃起称为“夜间勃起”。健康男性都会有阴茎在夜间勃起的情况,而且多见于年轻人…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不经常刷牙的男性除了面临更高的牙龈发炎风险外,患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也是其他男性的3倍.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对两组参与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一组共80人,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存在勃起功能障碍;另一组是不存在勃起功能障碍问题的82人控制组.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勃起功能障碍的参与者中,有53%的人同时出现牙龈发炎症状;相比之下的控制组只有23%.在对年龄、体质指数、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等其他因素进行调整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存在严重牙周病的男性息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是牙龈健康男性的3.29倍.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1,(17):20-20
勃起功能障碍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典型的一种,男性朋友勃起功能障碍是现在男性中最普遍的一种,据全球医疗卫生统计性功能障碍在男性问题中已经高达40%以上,国内占全球30%以上,这一数据表明:男性朋友性功能障碍的问题不能忽视,现在男性朋友都是存在瞒不在乎的心理,加上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我国约1/3夫妻生活的不和谐由性功能勃起障碍(ED)所致;在城市中,1/3以上的离婚案与(ED)直接相关。另据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的性生活调查显示,我国夫妻中只有27.1%对自己的性生活感到非常满意,62.1%的人比较满意,10.8%的人感到不太满意或者很不满意。我国夫妻感情非常深的人多达44%~48%,却只有23%~27%的人性生活非常满意或舒服。这就是说,在争取“性福”的路上,我们任重道远。许多男人患了ED就心事重重,充满焦虑,且讳疾忌医,常常擅自买各种所谓补药、壮阳药,服用后效果却难尽人意。据了解,目前我国40岁以上男性ED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8.
专家指出,不少人对男性性疾病的起因有误解,认为都是生理方面的疾病,过于强调药物治疗,而忽略掉男性性疾病也有可能是由心理因素导致的。由于"爱面子",大多数男人对自己的"性情"讳莫如深。许多ED(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私下寻找"偏方",从而耽误了诊治。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2,(19):25-25
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这种心态是附在人身上的阴影,更是人的精神枷锁。在两性关系上,如果男人患得患失,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小弟弟"站"不起来的状况。专家称,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是导致男性出现心因性ED(勃起功能障碍)的常见因素,久而久之甚至会变成真正的ED。案例1:当老夫遇上少妻广州某大学教授,在45岁这一年,离婚后找了一个30出头的年轻妻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11):21-21
据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站近日报道,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服用止痛药的男性,患勃起功能障碍(ED)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这项刊登在《泌尿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由于受到头痛、肌肉疼痛等疼痛性病症的困扰,很多中老年男性经常服用奈普生、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11,(19):20-21
能否给生殖器安上一个"泵",然后自己来控制勃起时间?这不是某个寂寞宅男的白日梦,而是一种现实的治疗方式。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目前首选治疗方式为口服PDE5i类药物(即"伟哥"),然而,临床上有近三成患者吃伟哥无效。这时医生会考虑对患者进行海绵体注射,如果还不行,则只能寄希望于"生殖器支撑体"。这种在国外已有超过三十年临床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0,(19):21-21
<正>阳痿,更精确的病名应为"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或"男性勃起功能失调"。它的主要表现为男性长期的或反复、经常存在的阴茎勃起困难,以致阴茎不能充分勃起,难以完成男女双方间的性活动。而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如身体疲劳、情绪紧张、饮酒过度,偶尔出现的勃起不足,是非常普通和正常的,不能诊断为阳痿,也无需医生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刚刚完成的亚洲MALES调查研究结果首次对外公布。中国部分的研究有两项发现:中国男性ED自我报告率平均为6%,显著低于欧洲男性的平均值16%;而决定ED患者就医的最主要前提是配偶或伴侣的支持,这一比例高达67%。此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中国ED患者由于“面子”问题而不敢承认自己患有ED,但他们寻求治疗的主要原因是更关注伴侣的性需要,调查显示,伴侣的鼓励可能会使更多ED患者主动就医。此次有超过10900名20~75岁的亚洲男性参与研究,调查发现,ED在亚洲男性中很常见,40岁的发病率为6%,而60~75岁时的发病率则为26%。中国大陆男性发病率则是从4…  相似文献   

14.
性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勃起功能障碍,一般称之为阳痿。流行病学的调查说明,年龄越大这种情况的发生率越高。根据上海的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仅有25%仍然保持有正常的性功能,这就是说,多数人有不同程度的阳痿。  相似文献   

15.
勃起功能障碍亦称阳痿,它可影响10%的男子,而40-70岁男子的阳痿发生率却高达50%。虽然引起阳痿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心理性阳痿占大多数。近年来,随着性知识的普及,人们走出了性无知状态。许多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走出了性被动的误区,认识到女性自身可以有主动性欲,要和丈夫同时达到性高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0,(17):23-23
大部分人去医院看病,都是只带相关的病历。不过,看男科,尤其是看勃起功能障碍(ED)可不能如此.而是要把所有看似“无关”的病历都带上,甚至包括近期吃过的所有“无关”药物记录。  相似文献   

17.
国际阳痿学会对阳痿所作出的定义是:性交时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致性交不能满足。中医学则认为:阴茎不能勃起、勃起不坚或坚而不持久(含已进入阴道内旋即疲软),以致不能性交者,称为阳瘘。目前男性科专家已建议将阳痿改名为ED。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只有一提到“性功能障碍”,人们就会觉得只有男子才有这方面的疾病。而对女性性功能障碍,知道的人却很少。这是不是因为女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很少呢?不。据有关资料显示,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多于男性,妇女遇到的性问题,几乎无处求医,现有的妇产科专著中往往寥寥数语带过,使得妇产科医生面对形形色色的性问题一筹莫展。由于在性活动中,只要男性无勃起障碍,不管女性反应如何,均能完成交媾活动,反之如男性有勃起障碍,不论女性性反应如何,无论如何也不能进行交媾活动。因此男性的性功能障碍非常容易表现出来;相反,女…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0,(21):24-25
<正>勃起功能障碍一直是男人忌讳的话题。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不均衡的饮食结构,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过早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扯上了关系。而勃起障碍又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有临床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07,(15):20
刚刚完成的亚洲MALES调查研究结果首次对外公布。中国部分的研究有两项发现:中国男性ED自我报告率平均为6%,显著低于欧洲男性的平均值16%;而决定ED患者就医的最主要前提是配偶或伴侣的支持,这一比例高达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