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日常购物用的塑料袋大多是用石油制成的,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十分惊人.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2.
周芳 《科学之友》2008,(3):44-45
深圳市政府法制办面向市民征求意见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修改草案稿)》规定,在深圳市范围内将实行消费者有偿使用塑料袋。有关专家表示,深圳这种"有偿使用塑料袋"的尝试,对于以往强调教育消费者的思路而言,是一种创新。它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将塑料袋的成本摊进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中,将有效地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塑料袋虽给人们带来不少方便,但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一些劣质塑料袋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环保专家表示,目前商家赠送的免费塑料袋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应该注意识别,并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说,  相似文献   

4.
痕量稀土元素钇、镱在小白鼠体内的分布和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维德 《科学通报》1988,33(17):1339-1339
微量稀土元素能促使农作物高产,但是长期广泛使用稀土肥料对人类和动物是否安全?到今天仍然是含糊不清的问题,也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农业方面的人士认为:根据稀土的致死量和半致死量的毒性试验,指出稀土是低毒元素,对人是安全的。但不少研究人员认  相似文献   

5.
人们日常购物用的塑料袋大多是用石油制成的,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十分惊人。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2008年6月1日是我国“限塑令”实施首日,从那天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在一个"用完就扔"的社会中,塑料袋已经成为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一颗毒瘤.可以想象,如果塑料袋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在未来的某个周末,当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所看到的将不再是美丽的田园风光,映人眼帘的是篱笆下成堆的塑料袋在风中使劲地拍打着.不要怀疑这样的画面,这很有可能成为我们未来社会中最平常的一幕.  相似文献   

7.
承运人责任限制制度从诞生那天起就饱受船货双方争论,其额度的高低成为货主和船东的利益焦点,国际规则的演化过程更是争论双方妥协的痕迹.然而,辩证地分析,责任限额的高低并非使双方利益此消彼就一定长.中国作为一个航运大国同时又是货主大国,面对国际航运领域标准不一的现实,是否应当立上一根自己的统一标杆?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8.
改进塑料袋     
塑料袋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使用时要分开两层薄薄的塑料膜却不易,尤其到了冬天,得脱下手套费番工夫才能打开,为此,我设想分别在袋口的两层塑料上挖洞,手指可直接捏住单层塑料,这样,打开袋口便容易了。示意图如右 (设想者:刘小芬 地址:河南焦作师专北校区九九中文二班 邮编:454150) [点评]正如刘小芬同学指出的,包装用的塑料袋(特别是超薄塑料袋)的确有使用不便的问题。刘小芬同学善于发现事物的缺点和问题,并行动起来设法解决它,这正是一种可贵的创造型人才的品格。培根曾讲: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蜂窝电话对人体电磁吸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元 《科学通报》1994,39(17):1622-1622
人体在外电磁场作用下是否受伤害或产生病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各国均在制订和逐渐完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以保护人类在“电磁海洋”中能正常生活.由于电磁生物效应的复杂性,不少问题尚在研究中,加之认识上的差异,使这类安全问题往往成为争论焦点.1993年春季在美国掀起的由传媒广泛报道的蜂窝电话(在中国俗称“大哥大”)可能导致脑癌的起诉和争论就是一例).关于人体在外电磁辐射下产生的能量吸收问题已有若干剂量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关于汉服的话题很热,关于汉服的争论也很多.那么,汉族是否需要汉服来表达自己呢?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顾晓鸣教授认为:当然需要.  相似文献   

11.
龙涎香简史     
在阿联酋迪拜一座不起眼的建筑里,卡西姆打开一只抽屉,从中取出一只小塑料袋.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拇指大小、看上去像石头的东西,其基本呈白色的表面有褐色和灰色斑点.颜色浅说明质地好.从小塑料袋里散发出的芳香气味很好闻,那是夹杂着烟草和海洋气息的麝香味.  相似文献   

12.
龙夫 《科学之友》2008,(3):34-36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2007年,我国塑料总产量为1219万t,进口塑料近800万t,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600万t,其中包装用塑料达700多万t。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估算,全国每天使用的超市塑料购物袋达10亿个,其他各种塑料袋的用量则在20亿个以上。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34万t;上海市生活垃圾的9.8%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25万t;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5万t;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4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4.2亿个,废农膜约1374万m2。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我们已经陷入"白色污染的海洋"。  相似文献   

13.
来自电器和能量分布仪的电磁场是否引起癌变和生理缺陷是人们长久争论的问题.一般认为低频率和低强度的磁场不会引起细胞变化和基因损坏.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M.古德曼(M.Goodman)、纽约大学的安·享德森(Ann.Henderson)认为他们已发现了电磁场可能影响细胞的其它方面:间接激发  相似文献   

14.
吕斌 《科学之友》2007,(7):63-64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是垃圾的来源。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每天,我们都离不开吃。早上到超市购买食物,大部分食品都用塑料袋包装,这无疑为生活带来了一种垃圾——塑料袋。这种塑料袋一般都是一次性的,用完之后很难再次使用,但就是这种塑料袋最难被降解,即使埋于地下也不能很快溶入泥土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永远呆在泥土里,从而破坏了土壤的成分。  相似文献   

15.
吴桦 《世界科学》2008,(5):17-18
再过10多天,"限塑令"将在我国生效,届时全国将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对塑料袋滥用导致的污染危害,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所以对限塑令绝大多数国人是接受的.一些发达国家在限用塑料袋方面比我们早了10多年,他们有何好的做法?限用塑料袋后有哪些可替代的备选方案?本专栏一组文章或许能给您一些启示.--编者  相似文献   

16.
土豆不能用塑料袋保存 储存土豆最关键的是要控制温度.土豆必须放在背阴的地方,切忌放在塑料袋里保存,因为捂出的热气容易让土豆发芽、变质.不用塑料袋保存的土豆,即使发芽也长得特别慢.土豆还可以放在冰箱里保存,但这种方法得不偿失,不但占空间,而且买土豆的钱往往还抵不上所耗的电费.  相似文献   

17.
人的行为能否遗传,这个问题几乎伴随着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国古代关于人性善人性恶的争论就包含了人的行为是否能遗传的观点(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只是到了近代有生物医学实验科学以来,人和生物的行为遗传的争论才有了更多的依据,人们的认识也才更深入。  相似文献   

18.
塑料袋问题     
《世界科学》2008,(5):21
为什么塑料袋会带来麻烦? 塑料袋在生产过程中会引起污染,包括利用石油这一不可再生的资源。估计英国人每年要用掉130亿个塑料袋,每个塑料袋将用400~1000年的时间才能自然分解,塑料袋还会使海龟或幼鸟窒息,而被回收利用的塑料袋仅占其中的1/200。我们大多数人每年平均用167个塑料袋。  相似文献   

19.
吕斌 《科学之友》2007,(13):62-64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是垃圾的来源.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每天,我们都离不开吃.早上到超市购买食物,大部分食品都用塑料袋包装,这无疑为生活带来了一种垃圾--塑料袋.  相似文献   

20.
人体中是否存在经络现象?至今在医学界(中西医)这仍是个无统一见解的问题。至于死人身上是否还有经络现象,便无争论了,一致认为死人无经络,因此几乎没人再去讨论死人的经络问题了。但是我们认为这个问题直接涉及经络的实质,是研究经络现象的一个方面,是个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它有助于揭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