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今年元月28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价值12亿美元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突然在空中爆炸,碎片掉到肯尼迪航天中心东南29公里的大西洋,7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噩耗传开,全球震惊。迄今为止,美国五架航天飞机即“挑战者”号、“企业号”、“哥伦比亚”号、“发现”号和“阿特兰蒂斯”号,共进行了24次成功的飞行。但是由于航天飞机是空间技术开发的新领域,在飞行中一般故障仍屡见不鲜。1981年4月10日首次发射时,由于计算机故障,倒数计时机构停摆,推迟到4月12日才发射成功。1981年11月12日第二次发射成功后,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燃料外溢和防热瓦需要更换的太多,原计划飞行5天,不得不在飞  相似文献   

2.
1991年11月28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正在太空中飞行,突然迎面“飞”来一物——一具苏联火箭残骸。航天飞机及时采取躲闪措施,才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剧。对于这种“太空撞车”的危险,科学家早就提出过警告。据调查,在近地球轨道上,目前已经“登记在册”的10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约有2万块。它们大多是废弃的火箭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斯帕尔宇航公司制造的太空机械手已经被45次用在美国航天飞机的太空飞行中,每一次都圆满地完成了指定的任务,从未发生过故障。斯帕尔宇航公司一共为美国宇航局制造了四架太空机械手,这些太空机手在加拿大被称作加拿大手臂。在今年5月中旬作太空飞行的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也使用了加拿大手臂。参加“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加拿大宇航员是马克·加尔诺,加尔诺这次将是第二次上太空旅行、加尔诺在这次“奋进”号太空飞行中的任务是操纵加拿大手臂,释放航天飞机带上天的美国宇航局的斯巴达实  相似文献   

4.
<正>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悲剧,虽然至今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但是,有证据表明,它的悲剧并非一天的疏忽造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隐患所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自从1981年4月24日第一次成功地发射至今,航天飞机每一次飞行都会因为掉落泡沫绝缘材料,或太空垃圾冲击而导致几十块防热瓦遭受损害或者脱  相似文献   

5.
张维 《世界知识》2010,(12):69-69
<正>2010年5月26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1985年投入使用)顺利完成太空任务,顺利降落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结束了25年"职业生涯"的"绝唱之旅"。这是它服役以来的第32次飞行,也是最后一次,距离其设计寿命的终点还有68次。其他两架航天飞机——"奋进"号和"发现"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美国宇航局宣布,布什总统批准将正在建造的新航天飞机命名为“奋进”号,美国学生闻之十分振奋。原来提议新航天飞机叫“奋进”号的是美国密西西比州塞纳托比亚的塞纳托比亚中学和佐治亚州塔卢拉福尔斯中学的十几名学生。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后,为振兴民族精神,继续方兴未艾的航天事业,美国政府很快作出重新建造一架航天飞机的决定。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汤姆·刘易斯于当年3月10日提出一项提案,要求航天局把新航天飞机取名的事交给美国的学生。这一提案得到了美国国会和航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2008,(7)
北京时间6月3日凌晨2时03分,“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搭载7名宇航员的“发现”号航天飞机,于5月31日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发现“号此行的主要任务,除了要架设日本的“希望”号太空实验舱外,更重要的是运载特制厕所泵修复国际空间站厕所故障。  相似文献   

8.
2003年2月1日在太空中飞行了16天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着陆前突然发生意外.在太空中解体.航天飞机和机中的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2011,(8):19-19
2011年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本次发射是“发现”号服役27年以来的第39次飞行,也是计划中的最后一次。完成此次任务后,它就将退役……  相似文献   

10.
资讯     
《科技潮》2012,(8):6-9
国际美国企业号航天飞机首次向公众展出2012年7月18日,观众在纽约参观"企业"号航天飞机。当天,退役的"企业"号航天飞机在纽约"无畏"号航母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出。"企业"号是美国航天飞机计划中的第一架原型机,一直被用来进行重返地球测试,但从未进入过太空。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东部时间8月9日8时12分,“发现”号航天飞机在重返太空两周后成功着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由于天气原因,着陆时间曾一再推迟。不管是发射前,还是升空后,“发现”号的旅程都一波三折。在升空2分钟之后,航天飞机自带的一台摄像机突然拍摄到一大块脱落物从外挂燃料箱上飞出,紧接着,又有一小片不怎么引人注目的脱落物飞出。经过细致检查后,专家确信“发现”号基本安全,但它机腹上出现的两块异常突起仍然是安全隐患。7月28日,“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此后,宇航员在7月30日、8月1日和8月3日共进行了3次太空行走。为…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12,(8)
2012年7月18日,观众在纽约参观"企业"号航天飞机。当天,退役的"企业"号航天飞机在纽约"无畏"号航母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展出。"企业"号是美国航天飞机计划中的第一架原型机,一直被用来进行重返地球测试,但从未进入过太空。  相似文献   

13.
登月以来最艰巨的飞行任务 1995年美国东部时间2月3日零时22分(北京时间当天13时22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开始了以接近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为主要目标的为期8天的飞行。这次飞行,是美国航天飞机本年度飞行计划中的第一次,也是今后3年时间内8次与“和平”号空间站会合飞行计划中的第一天。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接近并短暂悬停在距“和平”号10米以内的近处,为今年6月“阿特兰蒂斯”号航  相似文献   

14.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经过7天飞行,于5月6日返回地面。这次太空飞行,虽然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17次记录,运载太空实验室上天也是第2次了,但仍不失为一次不平凡的飞行。在这不平凡中,不仅包括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包括第一次有一位华人参加,而且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操作自己设计实验的科学家。这位杰出的美籍华人,就是王赣骏博士。王赣骏博士怀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在飞向太空前,他将亲自设计的一个太极图形臂章缝在宇航服上,臂章上面绣有“DDM”三个英文字母,这是他的实验名称的缩写,象征他的科学成就来自中国传统教育的启发;他还把王氏宗亲会的会旗和族谱带到航天飞机上。当  相似文献   

15.
陈有荣 《天津科技》2004,31(6):35-36
2003年2月1日北京时间22时,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科学试验任务后,返回途中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幸失事,不仅失去了7名航天精英和1架昂贵的航天飞机,也使得在机上进行的80多项重要科学实验(包括我国中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的实验)所获数据,几乎丧失殆尽,实在令人痛惜。于是有人提出疑问: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进行太空探索,究竟值不值得?  相似文献   

17.
奇云 《科技潮》2012,(6):68-69
"发现号"航天飞机的最后旅程 当地时间2012年4月17日上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匍匐"在一架经过改装的波音747飞机的机身上,从佛罗里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飞往华盛顿. "发现号"此次谢幕之旅经过特别规划,在华盛顿上空做了短暂盘旋,飞经当地主要地标建筑,其中包括阿灵顿国家公墓,那里也是美国5位航天飞机宇航员长眠之处,他们分别在1 986年"挑战者号"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事故中遇难.上午10时许,"发现号"降落在华盛顿弗吉尼亚杜勒斯国际机场.之后,它将安置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成为永久性展品. 作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所有航天飞机中机龄最大、服役时间最长的航天飞机,"发现号"可谓功勋卓著.自1984年8月30日首飞以来,"发现号"曾搭载宇航员240人次,完成39次太空之旅,累计飞行365天,绕地球5830周,飞行距离约2.38亿公里.  相似文献   

18.
尹怀勤 《天津科技》2011,38(2):26-29
2011年2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腾空,8分半钟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次有6名航天员随机升空,其任务是向国际空间站送去一个永久性多功能舱、一些补给和设备,包括机器人航天员2号,航天员还要进行两次太空行走。在完成上述使命后,"发现"号己于3月9日安全返回地面。这是"发现"号的第39次飞行,也是它服役27年来最后一次执行太空任务。  相似文献   

19.
《科技知识动漫》2009,(1):84-87
1990年4月24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呼啸着冲向太空,携带着一台太空望远镜,这是人类首次将望远镜带到大气层以外的空间,清晰地观测太空。  相似文献   

20.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将“卫星一号”送入太空,揭开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序幕。3个多月后,美国发射了“探险者一号”。此后20余年间,法国、日本、英国等国,先后把卫星送入太空(我国于1970年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发射上天的人造卫星及航天器总数已超过3600个,其中大多数完成使命后,坠毁于空间及地球表面。至今仍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大型人造空间物体(包括人造卫星、空燃料筒、火箭外壳等)约有7150个左右。至于从飞行器上失落的螺拴、螺母等尺寸在1—10厘米之间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