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乌桕种子休眠原因及解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乌桕种子的休眠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乌桕种皮具有较好的透水性,所以种皮透水性不是造成乌桕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通过乌桕种子的离体胚发芽实验,证实乌桕种子的胚在离体条件下没有休眠现象;而乌桕种子的种皮及胚乳浸提物对种子发芽有显著抑制作用,所以乌桕种子的种皮及胚乳存在发芽内源抑制物,这可能是造成乌桕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另外,利用浓硫酸处理不能解除乌桕种子的休眠,直接低温层积也不能彻底打破乌桕种子的休眠;激素处理可有效解除内源抑制物造成的种子休眠,且通过比对实验发现,先用500或1 000 mg/L赤霉素处理,再层积100 d能有效打破乌桕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2.
张宁  刘震 《河南科学》2015,(1):44-48
为探讨分布北界的山茶花种群耐冬山茶的冬季低温适应规律,模拟自然冬季温度特点,进行了温度对耐冬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树种耐冬种子同样具有适应冬季低温的冬休眠特性,10~15℃是解除其休眠的最有效低温,适宜发芽温度范围是10~20℃,最适宜发芽温度为15℃,属于南方系冬休眠类型,有50%多的种子能够忍受10℃以下冬季低温越冬.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94年和1995年采收的山楂种子进行层积、发芽、组织培养、生活力测定、GA3处理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层积中山楂种子先解除休眠而后破壳;种子子叶休眠时间短,并可在干藏条件下解除休眠,休眠解除后,种皮抑制其生长;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进入休眠前,种皮对子叶生长有一定作用;干藏7个月以内的种子,去除种皮或去除种皮及子叶,胚芽、胚轴、胚根不能萌发  相似文献   

4.
据综合调查,以下一些新技术措施对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具有较好的效果。 1.植物休眠素。日本香川大学生物系研究出一种被称为“ABA”的植物休眠素浸渍液。这种休眠素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有抑制植物生长、发芽的休眠作用。例如用它来浸渍某些蔬、菜、谷物种子,可避免生长过程中因遇低温而抽苔的问题。用它来处理某些苗木种子,财能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实现在一些干旱地区的恶劣条件下栽种,或在过度干旱以后再发芽和成活。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破除野生大豆休眠和缩短发芽期的方法,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整齐度,采用了多因子试验,发现用砂纸打磨后的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率可高达90%左右,有效地解决了野生大豆发芽期长,发芽不整齐和发芽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对柳叶马鞭草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赤霉素对3种柳叶马鞭草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赤霉素处理,能缩短柳叶马鞭草种子发芽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也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其中,赤霉素对中度休眠的柳叶马鞭草"诀窍"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700 mg/L浓度的赤霉素处理6 h效果最佳。细叶柳叶马鞭草以浓度为500 mg/L的赤霉素处理12 h,发芽率、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均最大。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天目铁木种子休眠及萌发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年和2009年采自浙江天目山的野生天目铁木植株的种子进行萌发实验,以探讨种子的休眠及萌发特征.设置不同的低温储存时间、赤霉素浓度、变温温度、有无光照及不同的发芽基质等条件,比较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率.结果表明,吸水实验中种子浸水4 h后吸水率20%,与浸种前重量有明显差异(P<0.05,t-test),表明不属于结构休眠类型.采种后经过短期低温(约4周)储存的种子累积萌发率高于经过较长时间低温(约16周)储存的种子萌发率(p<0.05,t-test),表明种子在低温下被诱导休眠并降低了发芽潜力.种子萌发需要较长时间的高温打破休眠(MLG为54 d),推测可能属于较深的生理休眠类型.赤霉酸对天目铁木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5/25℃加之施用浓度为400或600 mg·L(-1)的赤霉酸,是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在天目铁木迁地保护中,可采种后人工施加赤霉酸,立即在恒温培养箱中萌发,以获得较高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8.
以濒危植物千果榄仁种子为试材,研究了种子经过休眠破除处理和常温储藏后,不同外源激素(赤霉素、萘乙酸)和培养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储藏方式和培养温度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P>0.05),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生长调节剂种类、生长调节剂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储藏方式;种子用相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萘乙酸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在不同培养温度下培养,种子发芽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休眠破除处理变温培养、休眠破除处理恒温培养、常温储藏变温培养、常温储藏恒温培养;千果榄仁种子发芽最优条件是在种子采收后,低温4℃处理30 d,用质量浓度为40 mg/L的赤霉素浸种且在光照变温15~25℃培养箱内培养.  相似文献   

9.
缺乏休眠性的谷物在收获时如遇阴雨天气易发生穗发芽,受害籽粒部分营养和贮藏物质被分解、消耗,造成产量、品质大幅度降低.本研究通过探讨温度对不同基因型的青稞籽粒发芽和休眠性表达的影响,对筛选青稞抗穗发芽资源的温度条件进行探索,并初步分析了其休眠性表达的机理.在10 ℃,15 ℃,20 ℃,25 ℃,30 ℃的黑暗条件下,选用新收获的13个青稞品种为材料进行籽粒发芽实验,以加权发芽指数(WGI)和发芽率(PG)评价其休眠性.结果发现,不同品种对温度敏感性不同,其中温度不敏感品种,在各温度条件下均表现很低的休眠性;而温度敏感品种,其休眠性表达受低温抑制,受高温诱导.15 ℃至25 ℃是进行青稞休眠性鉴定的较适宜的温度范围.通过凝胶扩散法检测供试材料的α-淀粉酶活性,发现温度对青稞种子的休眠性表达的影响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对α-淀粉酶活性的调控上.  相似文献   

10.
喀斯特森林土壤种子库种子命运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机理 ,了解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采用人工模拟自然的方法 ,种子埋藏试验表明种子库中种子命运受种子休眠特性、动物活动、种子埋藏条件的影响。休眠、发芽、霉烂、被害和损失等不同命运及其比例决定了种子库种子的输出格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内源抑制物质对加拿大紫荆(Cercis canadensis)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揭示加拿大紫荆种子的休眠原因及其解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加拿大紫荆种子为试验材料,先采用80 ℃热水预处理,再经低温层积处理解除种子的生理休眠,对不同层积阶段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和生物活性测定。结合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与标准品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方法,分析加拿大紫荆种子内源抑制物种类及休眠解除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内源抑制物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随着层积时间延长,休眠逐渐解除。加拿大紫荆种子种皮和胚乳各分离相提取液对白菜籽发芽抑制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醚相>甲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表明种皮和胚乳中的内源抑制物主要存在于乙醚相、甲醇相、乙酸乙酯相提取液中。采用GC-MS技术测得加拿大紫荆种皮和胚乳分离相提取液中主要有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邻苯三酚6种可能对加拿大紫荆种子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对6种物质标准品进行有效半抑制浓度(IC50)测定发现:油酸对白菜籽发芽无抑制作用,较高浓度的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才能抑制白菜籽发芽,而较低浓度的BHT和邻苯三酚对白菜籽发芽就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亚油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棕榈酸、硬脂酸、BHT、邻苯三酚的含量逐渐下降,层积后的4种物质含量下降幅度分别为42.43%、52.00%、5.77%、96.14%。【结论】结合IC50及层积过程中内源抑制物含量的变化,认为邻苯三酚可能是引起加拿大紫荆种子休眠的主要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2.
以黄独珠芽为材料,研究珠芽浸提液对大白菜种子发芽的影响;用ELISA法测定休眠期珠芽GA3、ABA、ZR、DHZR和IAA含量,研究珠芽休眠期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珠芽休眠期和萌芽时珠芽基部、中部和顶部浸提液对大白菜种子发芽的影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珠芽休眠期GA3含量下降、ABA与ZR含量上升、GA3/ABA比值下降、IAA和DHZR含量在发芽时与休眠初期相当.黄独珠芽在休眠期和萌芽时不存在种子萌发抑制物,珠芽发芽需要GA3/ABA比值下降,ZR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3.
据英《新科学家》2002年3月23日报道 :加利福尼亚的LandecAg公司研制了一种种子涂层 ,可以抑制种子发芽 ,直到条件适合才发芽。农民种植庄稼的季节性很强 ,适于播种的时间很短。在可播季节的早期播种 ,可能遇到寒潮冻坏种子 ,使产量大大降低 ;而播种太晚 ,同样影响庄稼产量。用有涂层的种子则可延长播种时间。这种涂层是由多脂聚合物组成的 ,可以在寒冷气候时保持水分 ,而在某一温度以上分解。当有涂层的种子播种在寒冷的土壤中时 ,它们会休眠直到土壤变暖适合发芽为止。涂层的成分可以根据不同庄稼的最佳发芽温度“定做”。…  相似文献   

14.
野生花卉金露梅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野生花卉金露梅的种子为试验材料,主要对其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温水浸种对金露梅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以50℃水浸种发芽率最高,为97%,其种子不具有休眠特性;其最适发芽温度为25℃;光照对其种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属于中性种子。  相似文献   

15.
从枳椇种子的种皮结构和透性、离体胚萌发等方面开展种子休眠原因的研究,同时采取低温层积、浓硫酸处理、机械处理等方法研究枳椇种子休眠解除技术。结果表明:枳椇种子种皮结构致密,透水性差是抑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子休眠类型为物理休眠(PY)。低温层积75 d枳椇种子的发芽率达到72%,层积90 d种子发芽率达到76%,且发芽速度更快; 浓硫酸处理5~25 min,种子发芽率在76%~81%,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没有差异,但浓硫酸处理30 min对种子明显产生伤害,发芽率仅为64%; 切除部分种皮的种子在置床后4 d开始萌发,发芽速度与层积90 d的发芽速度一致,置床16 d后萌发结束,发芽率为80%; 擦伤种子表面的种子置床后6 d开始萌发,发芽率为73%。  相似文献   

16.
钟萼木种子贮藏与休眠解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采集的钟萼木种子进行各种处理后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钟萼木种胚、内种皮及胚乳内均含抑制物质且可引起种子休眠,但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内缺乏萌发促进物质和酶活性低所致。用ABT生根粉溶液浸种24h或低温(5℃)层积60d,可解除种子休眠,萌发率由28%可提高到80—90%。低温层积后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25℃和20℃,其次是变量条件(昼30℃,夜20℃),将种子置于聚乙烯薄膜袋内低温(5℃)干藏85d,也可解除休眠,低温干藏85d后再层积20d,解除休眠的效果最佳,如此处理置床后第5d即开始发芽,15d完成萌发过程,萌发率达85%。  相似文献   

17.
(1)用水浸法戍湿砂法貯藏水浮莲种子,經过三年之久仍可获得很高的发芽率,而貯藏在通风处的阴干种子在半年后发芽力基本上消失。(2)新鮮的水浮莲种子在采收后先行3—15天的干藏,然后移至清水中,其后熟期一般約为90天。不经过干藏的种子后熟期延长;而干藏仅48天的种子却可完成后熟作用。(3)后熟的种子具有感光性的休眠特性,光是发芽的主导因子,可称为需光性种子。在适宜的溫度,5—15米烛光是完熟种子发芽的临界照度,而200米烛光是发芽适宜照度的下限。当照度在200米烛光或以上时,种子經过2 1/2—3天便开始发芽,5—8天发芽完毕。(4)在距寓20瓦螢光管10厘米光源的連續光照下,破除完熟种子休眠的最少光时是8—12小时,适宜光时是42—52小时;在距离100瓦鎢絲灯5厘米光源的連續光照下,破除种子休眠的最少光时是6小时,适宜光时是13—15小时。成熟度較低的种子在每天光照14小时或以上时发芽才能迅速进行,而完熟种子在8—12小时就能滿足发芽的要求。(5) 在連續光照下,种子发芽的适溫范围为25—39℃。其中最适溫为30—37℃,最高温为40—41℃,最低溫为20℃,进行光反应所要求的温度較高于进行酶促反应的溫度缫贡錅剌^恒溫更有利于种子的萌发。(6)在光照条件下,几种含氮化合物、10℃的預冷处理及变溫均有促进种子发芽的作用。(7)光反应过程只能为短时期的黑暗暫时地中断,但却不能被短期黑暗所消除。(8)除去种皮的种子可以在晴处发芽,而保留种皮的种子則否。  相似文献   

18.
用组织切片法对凹叶厚朴种子胚形态结构的观察、种皮透水性的测定、种子不同部位浸提液的生物测定,初步探讨了凹叶厚朴种子的休眠原因.结果表明:凹叶厚朴种子的胚已分化完全;内种皮有阻碍种子吸水的作用;外种皮和中种皮以及胚乳存在较多的发芽抑制物质.对凹叶厚朴种子的萌发试验表明,用1500mg/L赤霉素( GA3)浸种后低温层积处...  相似文献   

19.
三叶木通种子休眠与发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种子处理试验,寻找三叶木通种子最优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三叶木通种子有轻度的种皮障碍休眠和较明显的形态后熟作用,用10%的茶叶、草木灰液浸种,能提高种子发芽率;通过14天5~12℃温度保鲜贮藏,能完成形态后熟作用,但在低温后熟过程中,种子再次干燥会导致后熟效应解除,很大程度上降低种子的发芽率;5~12℃温度下,三叶木通种子发芽率80%以上,持续发芽时间26~35天.  相似文献   

20.
微波是频率从300MH_Z 到300GH_Z 的高频磁波,由于生物分子的能级恰好落到了微波波段,因此,微波对生物分子可能产生作用,影响生物体的功能,本文用微波处理棉花种子后,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缩短了发芽时间。材料与方法一、材料本实验所用种子为“中棉10号”,在室温下分别浸泡8小时与24小时.以不同程度消除休眠再进行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