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说起卢鹤绂院士,我是感到非常自豪的。今生能结识卢鹤绂院士,是我之大幸。卢鹤绂院士总是无遮无盖地将自己的一切,真诚地袒露在别人的面前。他常说,“君子以言行”,“以正直为先”。他谆谆告诫我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2006,(4):47-48
卢鹤绂的后代卢鹤绂的思想品德也深深地感染了他的一家人。他的爱国豪情和仁者风范正在他子孙后代的事业中得到传承发扬。一、卢永亮、马开桂夫妇:创办卢鹤绂格物研究所的儒商卢永亮是卢鹤绂的次子,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为上海福特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加拿大福特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卢老驾鹤西去后,他牢记父亲临终后不能完成对宇宙起源和相对论的研究为憾事,决心创造条件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业。经过精心策划,多方奔波,终于克服当时福特公司资金紧张的困难,2000年6月7日,在上海成立了国内第一个从事基础研究的民办科研机构“卢鹤绂格物…  相似文献   

3.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深切怀念恩师卢鹤绂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师卢鹤绂教授突然病逝,悲痛之至,遂撰写如下联以寄托无限哀思:纯真科学大家,心绝纤尘,念兹在兹,功被物理微、宏、宇;义方教育名师,胸涵学海,勤斯敏斯,范存辟雍达、慈、严。恩师卢先生对我颇多栽培,他传我美德,授我学问,教我治学本领,使我切近地感受到如此纯真义方的大师风范。往事历历,齐涌心头。我忘不了,先生酝酿撰著《高能粒子物理学漫谈》一书时侃侃道出他对物理学前沿性研究课题的远见卓识,以及对后辈、同仁那种既虚怀若谷、又积极引导的恢恢度量。我忘不了,跟随先生、师母到山东讲学时先生流露出依恋故土的浓浓乡…  相似文献   

4.
卢永亮 《世界科学》2010,(6):46-48,45
今年6月7日,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卢鹤绂先生96周年诞辰之际。为了纪念这位为我国核物理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本刊特约上海格物研究所所长、卢鹤绂先生之子卢永亮撰文回忆其父亲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前期培训工作及科研生平。除了"容变弛豫方程"被世界公认为"卢鹤绂不可逆性方程"和其主编的第一本在中国全面介绍热核反应的《受控热核反应》专著等工作为同行熟知外,文中还披露了他对原子弹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看法和其行事准则,以便读者对卢鹤绂先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编者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6月7日,在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鹤绂先生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隆重举行了卢鹤绂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海市副市长、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主委赵雯,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中科院院士杨福家等人在会上先后致辞,原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中科院院士诸君浩,以及卢鹤绂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单位代表、亲朋好友和家属代表等300余人出席了纪念活动。纪念会上,举行了《卢鹤绂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正式首发和卢鹤绂先生珍贵史料捐赠仪式。会后,为让更多复旦学子铭记卢鹤绂先生纯  相似文献   

6.
怀念导师卢鹤绂院士——纪念卢鹤绂先生逝世两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家镛  陆全康 《自然杂志》1998,20(6):349-352
卢鹤绂院士离开我们已快两年了.作为他的学生,想起老师对我们的教导,越发敬慕他的爱国精神和高贵品质.卢鹤绂先生1914年6月生于沈阳,曾在沈阳和天津上学.1936年从燕京大学理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物理,辅修数学.卢先生于1939年获硕士学位,1941年获博士学位,是年仅27岁.获博士学位后卢  相似文献   

7.
精辟断语 振聋发聩──访我们尊敬的卢鹤绂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辟断语振聋发聩──访我们尊敬的卢鹤绂教授环顾当今的中国,就一般的市民而言,似乎什么都有了:空调、彩电、微波炉;生活接近小康的人们在考虑购买电脑、小汽车。于是许多人很满足于今日的现代化或准现代化生活,然而有一位八旬老人却在发问,我们中国人正在享用的这...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07,(2):5-6,15
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卢鹤绂院士(1914.6~1997.2),一生成就卓著、品格高尚,为科学教育事业做出诸多贡献。这里选载其论著《高能粒子物理学漫谈》的一个篇章,资以纪念他逝世整十周年。  相似文献   

9.
今年 2月 5日 ,有近 30 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聚集在上海海伦宾馆海华厅 ,参加由上海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和中国科技史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行的“卢鹤绂先生科教思想研讨会暨纪念卢鹤绂先生逝世五周年”大会。出席会议的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贺贤土、杨、许根俊和谷超豪等人在发言中高度称赞了卢鹤绂先生治学严谨的大师风范、高风亮节的为人之道。在众多的发言中 ,本刊选登了上海卢鹤绂格物研究所所长卢永亮和同济大学物理系教授沈的发言稿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时光倏忽,卢鹤绂教授离开我们已整整十个年头。在缅怀恩师的同时,重读他的一部论述当代物理学之前沿进展的著作《高能粒子物理学漫谈》(以下简称《漫谈》),似有新的感悟。限于篇幅,上面选载了该书中最短的第二章,其章题原为“范畴和目的”。全书篇幅虽不长(12万字),却充分展示了先生关于粒子物理发展的状况、趋势及其对当代科技之可能影响的“科学预言”性的精湛见解。  相似文献   

11.
本刊从上期起在上海卢鹤绂格物研究所的支持下,推出一个专题性、评论性栏目——“格物论坛”.该专栏拟对当下科技界、教育界关注的一些热门话题作一些介绍或评述。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分别从物理学和化学等角度提出了一个带有共性的话题:全球范围内轻自然科学(特别是基础性科学)、重实用性科学的倾向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05,(2):F002-F002
卢鹤绂格物研究所是卢永亮夫妇为完成父亲卢鹤绂的遗愿,继承卢老事业而一手创办的非盈利性质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核物理及宇宙物理学的研究,研究经费及日常开支由卢永亮夫妇经营的上海福特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3.
2004年2月13日,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卢鹤绂先生逝世7周年纪念日。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和卢鹤绂格物研究所北京工作部的朋友们相聚一起,深情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科学大师和仁爱的师长。  相似文献   

14.
沈葹 《世界科学》2005,(1):17-20
人类文明的演进历史与科学技术发展史交织在一起;而物理学,按著名物理学家卢鹤绂教授的形象化说法,乃是“一切科学技术的母亲”。物理学的许多理论建树,对于科技发展、对于文明演进,确乎至关重要。物理学可谓人类文明的坚固基石;20世纪之前的近代经典物理是如此,20世纪初起始的现代物理亦然如此。  相似文献   

15.
今天 ,我们以对恩师卢鹤绂院士深切怀念、无限崇敬的心情纪念他老人家逝世五周年。卢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卓越的教育家。他的科学教育思想卓著昭彰 ,他确实为我国现代文明建设留下了一份颇具指导性意义的珍贵遗产。几年前我曾撰写过一副对联以寄托对先师的缅怀之情 :纯真科学大家 ,心绝纤尘 ,念兹在兹 ,功被物理微、宏、宇 ;义方教育名师 ,胸涵学海 ,勤斯敏斯 ,范存辟雍达、慈、严。此对联不一定能将卢先生的科学功绩、学者教风、高尚品格描摹得十分清楚 ,但意在说明先生凭其艰苦卓绝的终身奋斗 ,对科教事业所产生的实实在在的影响是决…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06,(3):43-45
这是一个精忠报国的大家庭,他们崇尚中华美德,传承民族精神,代代出精英。其中有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旅游家,享誉中外,无愧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是一个功载史册的大家庭,他们为伟大祖国在世界上争得多项荣誉,三代人就有五位(卢鹤绂、卢永亮、马开桂、卢永芳、卢嘉)  相似文献   

17.
驰骋在物理世界——记卢鹤绂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秋时节,我贸然叩开一位长者寓所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正是蜚声世界的物理学大师卢鹤绂教授。他大病刚愈,步履有些艰难;但清瘦的面颊却洋溢着慈祥的容光。当我走进窗明几净的书房,深深地被墙上一面面精致的锦旗、证书、照片所吸引。交谈不久,我被教授侃侃而谈的话语带到那遥远的年代……  相似文献   

18.
编后记     
编完了创刊号,首先想到的就是应该向筹备过程中对本刊提供各种支持的各级组织和各方面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意!如果没有这种支持,本刊是难以在这样短时间内和读者见面的。在这一期中,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华罗庚,戴文赛,贾兰坡,张作人,任美谔和卢鹤绂等发表了他们各自长期从事研究的学科的新近成果,或各具特色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科学界采访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为了向读者报导国内外科技与教育的动态,本刊与其他刊物共同走访了本市科学界一些知名人士,请他们谈谈各学科的发展情况。参加采访的有本刊杨维廉、马瑞琦、姚南、上海科技情报所苏光楣、沈彩虹与《国外科技消息》陈成尧同志。本期刊载了夏道行、卢鹤绂、叶叔华、王德宝四位学部委员的访问谈话,本刊将陆续刊载。文字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过目,如有出入,由记录整理者负责。  相似文献   

20.
潘友星 《科学》2005,57(6):36-40
1983年 自1978年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以后,许多科学刊物陆续复刊或创刊。本年11月10日,张钰哲、何泽慧、卢鹤绂、曲钦岳、郝柏林、陆琰、刘咸、张孟闻、龚树模、何香涛、张和祺等12位学者(其中刘咸、张孟闻、张钰哲三位曾是《科学》历史上的主编或编委),联名致函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建议“将停刊前已有四十五年历史的《科学》杂志复刊”。信中指出“这样一份历史悠久的杂志所产生的影响和所起的作用是新创刊的杂志无法比拟的”,并具体建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持,委托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将这本《科学》杂志复刊,并组成一个由知名的老、中年科学家参加的编委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