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以中小学综合课师资为主要培养目标,课程涵盖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学科。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地理课程设置应与中学综合课对地理知识的要求相适应,突出人文特征,体现学科融合,并注重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2.
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存在重学科专业课、轻教育基础课,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理论课程、轻实践课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理学科的发展,不利于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本文在分析部分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提高师范生素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构建以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和教育研究课程为主的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以期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改革、地理学科的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化趋势与定位,改革与重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的教育类课程,为培养具有新的教育理念、专业素质的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地理教师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素质教育导向的地理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素质教育地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的层次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与素质教育培养相脱节等问题,结合地理素质教育导向的实际,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应拓宽通识类基础课程、强化专业基础课程、精选专业选修课程、完善实践课程、构建专业创新课程,以培养高素质地理学科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师综合文科教育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地理、历史、政治学科在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各自应发挥什么作用,这是专业建设和发展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本文论述了地理学科在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地理学科除了可为中学培养“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和地理教师外,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地理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观念教育。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义务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在初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新课改中逐步取代历史与地理两门课。初中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以后,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方法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深入广泛地进行调查,为高师开设“历史与社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信息与资料。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义务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提供历史、地理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在初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新课改中将逐步取代历史与地理两门课。初中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以后,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方法都相应发生了变化。深入广泛地进行调查,为高师开设“历史与社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信息与资料。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中学,地理课程普遍不受重视,教学质量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从思想观念、师资建设、教学手段、学生兴趣等方面入手,要提高农村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质量,消除家庭与社会对地理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要加强地理课程师资建设,留住专业教师;要改善地理学科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农村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地理科学课程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以现代教育观念、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与发展为依据,提出了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设想,分析了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性课程设置的依据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历史与社会专业是高等师范学校近年来开设的新专业,目的是为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历史地理知识、广博深厚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具有一定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师资,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综合创新人才。从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培养全方位、多技能的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将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衡量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将由一元向多元发展。特别是对世界历史应在保留其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对其加以适当的整合与重组,使其在历史与社会课程学科体系中更趋合理,更加凸显其人文功能的价值理性。设置世界史课程,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地理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中,教育基础类课程是建构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的基础,教育选修类课程是建构师范生PCK的重要条件,教育实践类课程是建构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高校地理师范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从师范生学科教学知识建构的视角出发,提出相关课程优化策略,致力于教育类课程的设置能够更有效的建构师范生的学科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本文试从素质教育和学分制教学管理的要求出发,结合自然地理学学科特点与发展情况,对现行自然地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对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思考,目的是通过课程建设,提高学生地理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师范学院地理学科现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和旅游管理4个专业和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个二级学科,并设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旅游开发与规划中心、土地评估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人文地理学科和自然地理学科均是院级重点学科,2002年人文地理学科被确定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相似文献   

13.
《乡土地理》是高师地理专业的学科必修课程。本文从该课程的教学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高校办学层次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原有的学科体系不能适用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过地理科学专业就业市场需求分析,构建"层次+课程模块"地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此实验体系实施中制定相应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响应社会需求,增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龙岩师专学报》2011,(2):F0002-F0002
龙岩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课程于2008年获福建省教育厅立项建设,是我校首批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自1986年首次开课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是生命科学类各个专业和与生命学科相关的专业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目前面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4个本科专业开课,也是我校预防兽医学省级重点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东莞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基于课程内容知识,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及行业特点,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从课程思政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思政融入点及实施方式等方面着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发掘了三大课程思政融入点,将国家发展历史与学科、专业历史融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力学理论融合,职业精神与力学应用融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隐性植入理想信念、责任使命、伦理道德、哲学思想、工作态度、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一、地理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地位及作用地理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特设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有地图学、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地貌学、土壤地理学、生理地理学等学科组成.除地概、地图学、地质学、气象学外,其余的都属自然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不仅这些专业基础课的门数及总课时数都高于专业课和特设课,而且这些课程所介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都是地理学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课,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学科特点,是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课程.探讨"中国地理"研究性教学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开阔学术视野,增强创新思维能力,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科的知识,为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进一步学习提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新课改的背景下,分析了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提出了中学地理课程改革反映地理学科的多层次、地理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综合性特点,建立了课程体系动态调整的原则,构建了适应社会、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高等地理教育的通识类基础课、应用类专业和创新类实践课程的"三模块"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史与中国历史地理这两门课程是历史系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在面对教学改革、课时大量压缩的情况下 ,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两门课的教学任务 ,是历史专业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我们感到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中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同时也发现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地理两门课程进行合并既有必要 ,又是可能的。通过对中国古代史课程体系的重新“整合”,可以使中国古代史课程建设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