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7月15—18日,2011国际莱布尼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德国汉诺威大学莱布尼茨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协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和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知名专家及国内20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60余名知名学者张柏春、  相似文献   

2.
王天民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5):110-110,F0004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承办的“后现代与启蒙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共有来自中国和美国的39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北京师范  相似文献   

3.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于近日成立。中心依托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科综合的优势,整合校内外的学术力量,组建一个交叉科学研究的学术共同体,试图为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人文关怀,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叉和融合,共同推进国内学术事业搭建一个跨学科、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平台。其风格和特色可以概括为:比较、交叉、兼容、创新。2 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曾有一个由沈小峰和方福康先生领导的科学史研究中心和交叉科学研究会,其在“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研究”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具有引领的地位。近年来,该校的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在原有基础上又…  相似文献   

4.
与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解读相比,马克思传统的科学性解读在国内的处境及研究与它的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那么作为一种科学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国外的研究处境如何呢?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国外访学期间,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发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形成了如下共识:将实践范畴作为严整的(社会)科学探索;马克思传统中的科学研究与哲学升华的相互依赖;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及辩证法对于唯物史观的逻辑优先性;严整的(社会)科学探索作为哲学理解的基础性地位等。在此基础上,国外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研究领域: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的科学哲学思想的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哲学在前苏联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际和共产国际之间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的延续;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的初步探索等。  相似文献   

5.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回溯改革开放30年,庆祝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3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自然辩证法史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于2008年5月23日-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了“马克思科学观与当代科学论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肖三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7):107-107,111
2003年10月10-12日,"当代科学技术的价值审视暨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40余人与会.国家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到会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教授也到会做了精彩报告.会议就如下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学术、学说和学养与当代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学术与方法、学术思想与时代精神、学术发展与社会命运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传人中国后逐渐成为关注中国人的生存境遇和改变中国社会发展命运的改变世界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2011年全国"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物理学前沿与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广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年会于10月22-23日在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物理学前沿与哲学问题。本次会议由广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和中国自然辩证法STS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莱布尼茨与当代伦理当代科学讨论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德国柏林理工大学的著名莱布尼茨专家波塞尔(HANSPOSERK)教授和北京部分高校的师生和长春空军飞行学院马列部的学者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10.
当代科学影响哲学的几个重要基础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结合当代科学与哲学,尤其是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的发展,针对几个重大的哲学基础理论问题,具体讨论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对传统哲学所具有的全方位、根本性改造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成岗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4):96-96,F004
北京的初冬阳光明媚 ,在十六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 ,由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1月 9— 1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会议主要议题包括 :( 1)科学技术的元理论问题 ;( 2 )物理、生命与心智科学的哲学问题 ;( 3 )技术哲学与科技伦理学 ;( 4 )复杂性与系统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会议共收到论文 60余篇 ,摘要 10余篇 ,其中国外论文 4篇。来自全国 2 0多个省市的 11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安排了 2 0余位学者作大会专题报告和 4个分会场的小组讨论。会议参加人数之多 ,超出了组织…  相似文献   

12.
"当代科学技术与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当代科学技术与哲学”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18—20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举行。来自美国德鲁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科院、华中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十几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与日本东京大学哲学中心联合召开的“科学与文化”主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0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协《自然辩证法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科学与文化”相关主题的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全国物理学哲学暨量子力学基础专题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10月12日-15日在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是在2005年第一届会议基础上召开的第二届会议。会议集中在物理学中的哲学问题、量子力学基础问题、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量子测量及其他物理学最新发展中的哲学问题四个专题进行讨论。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与学术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是由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物理哲学专业委员会、武汉大学哲学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湖北教育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黄冈师范学院联合主办。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物理年:“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基础问题”专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0月28日在北京大学承泽园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近2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围绕“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基础问题”的主题报告及发言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语境下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比较特殊,由于学术平均资源有限使得中国学者在学术上的原始积累比较困难.政府主导学术、科学与政治结合更加紧密导致出现官学联合,官学联合有其必然性和特殊时空下的合理性.中国当代语境下科技发展的这种突出问题必须从历史传统与当代语境的融合中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哲学与逻辑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等单位协办,广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和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广西大学如期召开。  相似文献   

18.
正值岁末隆冬时节,绿城南宁依然郁郁葱葱。2007年12月21—23日,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广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市广西大学隆重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56篇,其中摘要4篇,  相似文献   

19.
有着分析哲学传统的英国科学哲学一直是西方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如果说剑桥是分析哲学的重要发源地,那么牛津的哲学家们就是分析哲学的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笔者结合在牛津大学哲学系学习的体会,从其讲座、讨论课、定期的讨论小组及学术会议、组成成员及其研究领域、代表作等方面介绍了物理学哲学研究在当代英国科学哲学中的突出地位,并对这一现象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建构实在论:文化际学科际潮流下的当代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实在论:文化际学科际潮流下的当代科学哲学吴向红1994年10月,在北京举行了一次规格颇高的讨论维也纳学派及当代科学哲学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的第三天上午,5位来自3个不同国家的学者,同时出现在主席台上,作了关于一种新型科学哲学学说──建构实在论(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