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英国政府在今年8月中旬闯入了伦理道德“雷区”,批准了一份要求扩大人类胚胎研究的报告。该报告不仅建议深化人类胚胎研究以开发利用其干革命干细胞(可作为种子最终培育出医用人体组织的原始细胞),而且也为克隆人类胚胎的研究(此活动已引起激烈争论)开了绿灯。实施这些建议的有关法规将于今年秋天提交议会进行表决。 英国政府的这些新法规若能获通过,可能会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即将出台的准则容许范围要大一些。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干细胞研究专家约翰·吉尔哈特(John Gearhart)说,加拿大、德国和日本最近…  相似文献   

2.
郭永发 《世界科学》1995,(1):10-11,20
不需证明的“理论数学”是否允许存在?郭永发(青海大学)一问题的引出在1990年日本举行的第21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4个菲尔兹奖中的3个分别授予了美国的E·Witten,新西兰的V·F·R·Jones和苏联的V·L·Drinfeld。MareHindr...  相似文献   

3.
Haw  M 饶新华 《世界科学》2000,(11):20-20
“那是动脉血!”诗人约翰·基茨(John Keats)在检查其手帕上的污物时不禁脱口而出。作为曾是一名受过培训的医生,他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夺去基茨生命的就是肺结核(TB),另外也叫肺病,痨病;用约翰·班扬(John Bunyan)的话说,此病乃“所有致死性疾病之首”。  相似文献   

4.
印度现代物理学界的早期三杰王大明本文所要介绍的三位人物分属印度物理学界的第一和第二代人,其中加迪什·钱德拉·玻色(JagdishChandraBose,1858~1937)是第一代;钱德拉塞卡·文卡塔·拉曼(ChandrasekharVenkataR...  相似文献   

5.
乔纳斯·索尔克(1914~1995)世界著名的免疫学家、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制者乔纳斯·索尔克(JonasSalk)于今年6月23日病逝,7月20日的Nature杂志特刊出索尔克的同事、著名病毒学家雷纳多·杜尔贝科(RenamDulbecco,1975...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窗     
科学之窗复制人类胚胎的试验美国科学家目前正在进行复制人类胚胎的试验。胚胎是卵子最初的发育形态。在这一新的研究中.乔治·华盛顿大学医疗中心的科学家用受损的人卵子对其进行试验。研究人员对17个胚胎进行了分离,每个胚胎有2~8个细胞。他们用这些细胞培育成4...  相似文献   

7.
杨振宇获本杰明·富兰克林奖亚太地区物理协会主席杨振宁教授被美国哲学学会授予本杰明·富兰克林奖。J.A.M.亚当斯(JudgeArlinM.Adams)在独立宫本杰明大厅给他颁发了奖章。富兰克林奖是美国哲学学会的最高奖赏,它包括由美国国会认可的金制奖章...  相似文献   

8.
徐烨  郑兴武  蒋栋荣  张福俊  俞志尧 《科学通报》2000,45(14):1491-1495
通过对 22 GHz H_2O脉泽源 GGD25连续近一个月的跟踪观测,探测到一个速度为-84.4 km·s~(-1)子谱的流量密度的一次强爆发,在 4 d内流量密度从 1090 J上升至 2 200 J.同时整个脉泽源的诺线宽度也在相应增加,从 4.4 km· s~(-1)增宽至 6.1km·s~(-1).这些现象可能是由于脉泽云之间的相互碰撞而导致了脉泽抽运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一宗不寻常的代母实验中,一头家猫生下了一头罕有近亲——非洲野猫。美国新奥尔良的奥杜本濒危物种研究中心说,它希望用此方法去拯救濒临绝种的非洲野猪。胚胎来自该中心的“冷冻动物园”。该动物园保存了若干濒临绝种动物的冷冻胚胎。中心让普通近种雌性来作代母,使濒临绝种雌性动物不必怀孕,有更多时间来排卵供收集、冷藏和人工繁殖。中心负责人朗·福尔曼说:“在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绝种的动物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但弗吉尼亚州国家动物园的保护及研究中心研究员丽贝卡·斯平德勒说,不应以为有了这种技术,保护…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底,美同科学家运用人造双胞胎技术克隆出了灵长类动物──恒河猴。这表明复制(即克隆)人类的可能性又增加了一成。此前,人造双胞胎技术已被用来制造出双胞胎小牛,但从未被用于复制灵长类动物。该技术是指通过分裂早期胚胎细胞来制造多个完全相同的动物个体科学家们希望运用该技术来制造在遗传意义上完全相同的动物,供研究糖尿病和帕金森氏症等人类疾病用。完成克隆猴工作的是美国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的杰拉德·夏顿教授等科学家。研究人员首先让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胚胎,并允许胚胎发育成包含2个、接着4个、最后8个细胞。然后…  相似文献   

11.
龚静 《世界科学》2000,(9):34-35
有一个人的生日标志着自人类在地球生存以来第一次不同寻常的出生。 有一个人的生日意味着人类已经能够主动掌握生命的创生。 它,就是路易丝·布朗的生日——1978年7月25日。 路易丝·布朗的生命最最早期——一个受精卵——是在试管中度过的,然后才被植入她母亲的子宫。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的诞生给全世界许多无法正常生育的夫妇带来了希望。 路易丝·布朗的出生既是她的父母约翰和莱斯莉一生难以忘怀的骄傲,更是英国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和罗伯特·爱德华组成的研究小组20年研究的结晶,同时,在人类生物医学…  相似文献   

12.
对于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言,硅是比黄金更为恰当的材料。因为今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3位科学家都是利用硅材料作出了他们杰出的成就。他们分别是:达拉斯德州仪器公司的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见上图)、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赫伯特·克勒默(Herbert Kroemer)以及圣彼得堡A·F.Ioffe物理技术研究所的泽罗斯·阿尔费洛夫(Zhores Al-ferov)。计算机、手机以及CD机都有赖于他们所创造出的这项技术。 硅技术到现在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早在1947年的晚些时候,贝尔实验…  相似文献   

13.
引起化学革命的贵族PaulBoard著许国平译“那个人头在一瞬间就被砍下了,即使再过一百年也许不会再有一个这样的人头。”18世纪法国数学家约瑟夫·路易·拉格朗日(Jos。PhLoutsLagrange)哀叹道。他所说的人头指的是法国贵族,同时也是一位...  相似文献   

14.
导电塑料的发现和发展—从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长勤 《世界科学》2000,(12):23-24
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物理学家艾伦小黑格( Alan J.Heeger)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化学家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Alan G.Mac-Diamid)教授和日本筑波大学的化学家白川英树(Hideki Shirakawa)教授,以表彰他们对导电塑料的发现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塑料长期来一直被认为是不导电的绝缘体。电线通常就是用塑料作外套,来防止短路和漏电。黑格、马克迪尔米德和白川的工作改变了我们对塑料的看法。事实上,在某种…  相似文献   

15.
对固氮酶的新见解R·N·FThorneley著李桂凤译范宗理校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是供养人类的两种基本生命过程.对紫细菌反应中心的结构进行的研究结果,曾荣获了诺贝尔奖金;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能力.现在,金(Kim)和里斯(Ree)在这期...  相似文献   

16.
孟凡丽 《世界科学》1997,(12):16-17
20世纪70年代末,当发育遗传学家克里斯蒂那·纽斯莱.福尔哈特(ChriaianeNusslein-Volhard)和恩里克·维肖思(EricWieschaus)使上千只果蝇的DNA随机突变,然后筛选出它们子代的胚胎缺陷型时,发育生物学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实验之一便开始进行了。他们为研究一系列曾经是神秘的发育过程中的遗传因素开辟了道路,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今,纽斯莱福尔哈特和他的同事们又做了一次类似实验,这次主要是针对动物界中的脊椎动物。他们以斑马鱼为材料,应用其已有的技术生产出了一种稀奇的新型变异动物——这为未来发育生物学的进展打下…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一种在硅片上进行无抗蚀膜光化学蚀刻的方法,使用过氧化氢和氟化氢混合水溶液作为化学媒质,分别使用193nm准分子激光和266nm四倍频固体Nd︰YAG激光作为光源.实验结果显示,可以不需要任何抗蚀膜,直接在硅表面进行图案蚀刻.对于193nm波长,在H2O2/HF质量比为1.3时,得到最佳蚀刻深度.在29mJ·cm~(-2)能量密度和10000个脉冲照射下,得到210nm的蚀刻深度.在相同条件下,使用H2O2与HF混合液时的蚀刻深度大约是使用H2O与HF混合液时的4倍.对于266nm波长,在H2O2/HF 质量比为2时, 得到最佳蚀刻深度. 在12mJ·cm~(-2)能量密度和30000个脉冲照射下,得到420nm的蚀刻深度.  相似文献   

18.
“多利”羊昨天庆祝了它的 5岁生日。然而 ,大多数克隆动物却没有这样幸运 ,它们很少长到成年 ,甚至出生前就死去了。美国研究人员现在已经知道克隆动物成功率如此之低的原因。克隆的不可预测性似乎是由于某些不稳定的基因。这些基因的激活依赖于它们胚胎时生存于哪个母体中。这些“标记”基因哪些被激活 ,哪些被关闭 ,在克隆胚胎和正常胚胎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麻省理工学院的鲁道夫·詹尼斯 (RudolfJaenisch)及其同事们用胚胎干细胞核克隆了老鼠。这项研究显示胚胎干细胞比成年细胞的克隆成功率更高。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 …  相似文献   

19.
奇云 《世界科学》2002,(2):15-17
人类胚胎首次克隆潘多拉盒终于打开2 0 0 1年 11月 2 5日 ,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 (ACT)宣布已成功克隆出人类胚胎。就像当年第一只克隆羊诞生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一样 ,人类克隆胚胎的出现 ,国际医学界为之震动 ,围绕该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再次摆在世人面前。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米歇尔·韦斯特 (MichaelWest,见图 )在宣布这一成果时说 :“这次实验采用了 8个卵细胞样本 ,其中的两个形成了 4个细胞的胚胎 ,在分裂到 6个细胞时停止了分裂。”韦斯特还说 ,首次克隆出的人类胚胎“很初级” ,数目还不足…  相似文献   

20.
《杰弗瑞·英加姆·泰勒的生平与成就》一书的作者为乔治·班切尔(GeopBatchelor),剑桥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本书作者系泰勒1945-48年间的研究生,后来成为泰勒在剑桥大学的同事,他也是泰勒论文集的编纂者。班切尔希望,本传记能使人们全面了解泰勒这位科学英才的生活、思想、研究特点,以及他对实验研究的真知灼见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传记指出:流体力学能发展到今天这样高的水平,应归功于该领域的“三杰”:杰弗瑞·英加姆·泰勒((;erxlzleIilzra’llTaylor和他的两位同行:冯·卡门(】卜o主犯vonlcalt’lart和路德维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