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耗氧量、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初步研究梅文骧,王春琳,徐善良,张义浩,杨红波,许海明(浙江水产学院)采用对照呼吸室与试验呼吸室水中溶解氧之差的方法测定耗氧量,用Winklor氏法测定氧含量,得出口虾蛄耗氧量随体...  相似文献   

2.
海水养殖杂交鲟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海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10.5℃,平均盐度26.7,平均pH值7.8的养殖条件下,体重272.2~384.7 g,体长38.5~42.9 cm的杂交鲟耗氧量为18 314.17~31 328.99 mg/h,耗氧率为63.93~102.14 mg/kg·h,窒息点为0.51~0.63 mg/L.在一定范围内杂交鲟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提高;耗氧率随盐度上升而下降;pH值对杂交鲟的耗氧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此外还与淡水养殖条件下,杂交鲟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条纹斑竹鲨耗氧率的昼夜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不同水温、不同规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条纹斑竹鲨的耗氧率昼夜变化并不明显,但具有明显的高峰和低谷,低谷值出现在02∶00和09∶00,其平均值为0.110 mg/(g.h),明显低于日平均耗氧率0.213 mg/(g.h);耗氧率高峰期出现在15∶00和21∶00,其平均值为0.462 mg/(g.h),明显高于日平均耗氧率;2)平均体重为99.29 g的条纹斑竹鲨,耗氧量(Yc)和耗氧率(Ycr)随着温度(T)的升高,均呈上升态势,并与水温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0.542T1.076,Ycr=2.576T1.335;3)在水温为22.5~24℃条件下,条纹斑竹鲨的耗氧量(Yc)随体重(W)的增大而增大,耗氧率(Ycr)则相反,随体重增加而减小,但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分别为:Yc=3.148W0.416,Ycr=3.192W-0.587;4)在水温为22.5~24℃时,平均体重在50.00~466.50 g的条纹斑竹鲨,其窒息点范围为0.176~0.608 mg/L,而其窒息点与水温的关系并未显示出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口虾蛄能量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测定了温度和体重对口虾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个体重量的增加,口虾给单位体重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均减小,呈负相关的幂指数关系,均符合Y=aWb模式。随温度增加,口虾蛄的耗氧率、排氨率和二氧化碳排泄率均增加。根据0/N和呼吸商(Q)可知,口虾蛄能量代谢的底物主要为蛋白质,其次为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比例为61:23:16。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硬刺高原鳅耗氧率与窒息点和体质量相关关系,以平均体质量为1.73、7.22、16.52 g的3组硬刺高原鳅为试验材料,对硬刺高原鳅耗氧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硬刺高原鳅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3组规格硬刺高原鳅白天耗氧率分别为0.30、0.20、0.14 mg/(L·h),夜间分别为0.21、0.17、0.11 mg/(L·h),白天耗氧率和夜间耗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刺高原鳅耗氧率与体质量的相关关系,符合方程:y=0.313 6x~(-0.299)(R~2=0.930 2)。硬刺高原鳅耗氧量随体质量增加而增加,耗氧率随体质量增加而降低,窒息点随体质量增大而升高,窒息点分别为0.39、0.70、1.18 mg/L。通过研究硬刺高原鳅的耗氧率与窒息点,为硬刺高原鳅呼吸生理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6.
养鱼池“水呼吸”耗氧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同一水样在不同水温下、不同水样在相同水温下及不同水样在不同水温下的“水呼吸”耗氧速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研究了主养链鱼和鳙鱼的池塘的“水呼吸”耗氧速率与水温、化学耗氧量和透明度三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呼吸”耗氧速率与水温呈指数关系,与化学耗氧量呈直线关系,与透明度的关系受水色的影响.同时建立了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7.
用SKW-3型华氏呼吸仪对中华稻蝗(OxyaChinesisThunberg)卵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研究(培养条件:恒温25℃),并同步用染色法研究了胚胎形态的变化.结果发现,中华稻蝗卵发育的耗氧率曲线形状在种内,特别是同一居群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总的耗氧量在不同的地区、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的采集条件下均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地鼠行为观察和能量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常温下地鼠的静止代谢率,平均耗氧量为1.77±0.13毫升氧/小时·克。不同个体的耗氧率均数间差异极显著;耗氧率与体重呈负相关。对其行为观察表明,地鼠属全日性活动型,多相型睡眠.睡眠、修饰、取食、筑窝等行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真鲷耗氧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 ,对真鲷耗氧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真鲷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 ,鱼平均体重 1 2 0 .6~ 1 3 2 .4g,水温 1 9℃时 ,按鱼体重计 (下同 ) ,耗氧率为 2 .677μg/(g·min) ;2 9℃时 ,耗氧率达 5 .841 μg/(g·min) .真鲷的耗氧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大 ,耗氧率则随个体的增大而降低 .在水源 pH7.4、盐度 2 1、水温 1 9℃条件下 ,鱼平均体重 1 2 9.5 g ,耗氧率存在昼夜变化 ,1 7∶0 0耗氧率最高 ,为 (3 .877±0 .2 5 7) μg/(g·min) ,0 7∶0 0耗氧率最低 ,为 (1 .0 3 1 ± 0 .2 5 5 ) μg/(g·min) .真鲷白天的平均耗氧率为 2 .1 62 μg/(g·min) ,夜间的平均耗氧率为 2 .2 71 μg/(g·min) ,其代谢水平的昼夜变化不明显 .  相似文献   

10.
月鳢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月鳢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 1)无论是水呼吸还是气呼吸,月鳢的耗氧率均随试验鱼个体增大而降低,随水温或气温的升高而升高; ( 2) 月鳢夜间的平均耗氧率略高于白天平均耗氧率; ( 3) 月鳢的窒息点也是随鱼体增大而降低,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 4) 气呼吸在月鳢的呼吸活动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温度和规格对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规格对毛蚶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实验温度范围为11~17℃,各项测定均在停喂2d后进行.结果显示,毛蚶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壳长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在实验用毛蚶的壳长范围内其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壳长分别符合下列模式:Y=ALb和Y=aX+b.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温度对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和实验结果。综合了微生物和有机物相互作用的生化耗氧过程,提出了改进的耗氧模式。  相似文献   

13.
注入多少氧气是好氧微生物驱油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高压氧化管作为反应器,通过分析反应前后气体组分的变化,探讨了胜利油田某区块原油、注入水和产出水的耗氧情况。结果表明:对70℃的油藏,非生物因素耗氧主要是氧气对原油的低温氧化作用。6.3MPa、70℃,高压空气与原油充分反应12d,平均每克原油耗氧20.15mg,其中3.29%转化为CO2;5.8MPa、70℃,高压空气与注入水体积比为1∶23,充分反应12d,每升注入水耗氧11.12mg,其中95.00%转化为CO2;6.3MPa、70℃,高压空气与产出水体积比为1∶23,充分反应12d,每升产出水耗氧3.9 mg,几乎完全转化为CO2。该研究工作将为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用微波消解快速测定化学耗氧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采用微波做能源,在常压下,用铬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在不加催化剂的条件下,将消解时间从120分钟缩短到20分钟,与电热回流法相比,省去了催化剂,提高了消解的完全程度及成批分析的精密度。并报导了微波炉能量最佳条件及本法与电热回流法的对比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蒙古裸腹溞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氧电极法测定了不同体长的蒙古探腹在20℃,25℃,30℃和33℃海水中的耗氧率,试验结果显示:蒙古棵腹的耗氧率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加,各温度下的耗氧率与体长均显著相关,回归方程形式为R=aL其中a在20-33℃下为5,42-8,88,b为2,33-2,87,这表明升温对蒙古棵腹的代谢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该耗氧率与体长间的关系同鱼类等其它水生动物类似.  相似文献   

16.
在多种水温条件下,对平均体长10.5mm和30.0mm的大口黑鲈仔、稚鱼进行了窒息点与耗氧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仔、稚鱼的平均窒息点分别为2.15mg/l和0.54mg/l,而平均耗氧率各为0.7616mg/g·h和0.2224mg/g·h。鱼体规格和水温对窒息点及耗氧率均有较大影响。在水温相同的条件下,仔、稚鱼的耗氧率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7.
准确而可靠地监测气体中的氧浓度,对于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是十分重要的。在使用二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测定气体中氧含量时,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的温度差是测量误差的重要来源。本工作根据实验测定得到了两电极温度差(T_2-T_1)和气体流量 Q 的关系,其结果可以用下式表示T_2-T_1=aQ~b这里 a 和 b 是常数。用本实验结果,能够得到由二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测得的准确而可靠的数据。本文还讨论了混合电动势和气流沿程阻力对氧测量误差的影响。为了改进氧传感器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无脊椎动物的耗氧绝对量很少,通常须借精密测压装置检测。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动物自身生理节律的作用,使得动物体包括耗氧量在内的多种生理活动在昼夜各段时间并非稳定于同一水平,因而上述方法难以满足研究较长一段时间乃至一昼夜耗氧量动态变化的需要。本文介绍的“减压计滴法”适用于这类研究。原理:动物在密闭呼吸小室中消耗O_2,排出的CO_2被室中的KOH吸收,随着小室内气体体积减小,与该室联通的水平玻璃管内的液体缓慢进入小室,滴落时经过一对铂电极,此时借记滴系统做出一个标记,或由微型电脑计数器将信号贮存起来。一昼夜中各时间段录下的标记数,确切地显示耗氧量的分布动态。  相似文献   

19.
农用运输车实际道路油耗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SEMTECH-DS车载测试系统,选择3辆农用运输车进行实际道路车载测试,获得测试车辆速度和CO2、CO、NOx、HC等气态污染物逐秒排放数据.基于碳平衡原理计算得到测试车辆油耗因子,测试车辆平均百公里油耗为2.84 L,CO2、CO、NOx和HC基于油耗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3 022.7 g.kg-1、127.6 g.kg-1、58.1 g.kg-1和11.4 g.kg-1.对工况与油耗之间的关联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油耗速率随速度、加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百公里油耗随速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随加速度增加而升高;加速运行模式下的油耗速率和百公里油耗最高,匀速次之;油耗速率与VSP呈现很好的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