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见面就不理我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几个学生打完篮球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校长粗犷有力的声音,“邵老师可是我们学校最有学生缘的老师,也是最会讲物理的老师,你会喜欢他的……”再细  相似文献   

2.
鞠淑娜 《奇闻怪事》2007,(11):37-37
老师们,在你平时的工作中肯定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向学生收作业时,有的学生故作可怜样:“老师,我的作业忘在家里了”或者说“我的作业找不着了”;当你让学生找家长签名时,他却找了个学生代签……有很多学生常常会在犯下错误后编造谎言来掩盖事实,以逃避处罚。学生的这些谎言,往往令你防不胜防。对学生的谎言,老师一般会当面戳穿并严加训斥;但是,这种做法既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又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应该如何来面对学生的谎言呢7[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请笑对学生     
实习教师小胡跟着我实习已经将近半个月了,我发现,她与班上的学生相处得很融洽,学生都愿意亲近她。一次课后,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胡老师吗?”“当然啦!她总是笑着面对我们,和蔼可亲……”  相似文献   

4.
刘慧 《奇闻怪事》2007,(6):25-25,24
【个案表现】 “黄老师,你看看你们班的这个学生,课堂上我说一句,他说十句,句句比我大声,句句挑我话柄,简直不知是为什么!”科任老师的话音刚落,李杭(化名)就被推到了我的面前。夹杂着老师批评的话语,仍不时可以听到李杭大声地为自己辩护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施伟木 《奇闻怪事》2007,(3):17-17,10
“老师,他亲了我的脸。”体育课后,女生小波红着双眼,怯生生地走进我的办公室。我皱了一下眉头,站起来向教室走去。学生已全部回到了教室,有一些男生在偷偷地笑。“干了这种事居然还这么开心,看我不好好治治你们!”我心里想到。“是谁,谁欺负小波?”我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沸腾的教室一下安静了下来。我转过脸问小波:“到底是谁?”小波用手指了指:“他,他,还有他……”一连点了五个同学。“都给我站起来,现在是小流氓,长大就是大流氓了。  相似文献   

6.
微笑真好     
今天是我的校外值日,部分学生见到我或是机械地喊一声:“老师好。”或是出于礼貌地打招呼“老师好!”这样的镜头已不足为奇,但闻声望去,会有着异样的感觉:面带微笑地向你打招呼多是低年级的小同学,多数高年级同学往往低声问候,或面无表情,更有甚者疾步走开……  相似文献   

7.
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第二天,就有学生告状:“老师,小莉没做完作业。”“小莉没背下题来。”“她脑子笨。”“她学习差”……看来小莉是一个难以让老师、学生喜欢的孩子,大家似乎都已经认同了她的智力差。但我分明看到,当别人批评她、向老师告状时,那个自卑而敏感的女孩低垂着头,眉头紧紧蹙起,显示出的漠然、悲伤和无奈。她多么让人怜惜啊!  相似文献   

8.
王伟 《奇闻怪事》2005,(9):14-15
一次绘画教学研讨会上,一位少年宫的美术老师向大家倾诉:“我所任教的素描教学,时常会令我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来我们少年宫学习素描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对艺术感悟能力的差异很明显。对几个低、中年级的学生进行传统的素描教学时,我时常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透视、构图、明暗……这些专业知识让学生感到素描学习是那么的高深莫测……”  相似文献   

9.
“走进孩子的心灵”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老师教育成功的奥秘。李老师致力于与学生开展心灵的对话。他对两件事“乐此不疲”:一是找学生谈心——当然更高兴的是学生主动约他谈心;二是用心灵写诗一用“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许多听过李老师讲座,  相似文献   

10.
特殊的约定     
陈贞 《奇闻怪事》2006,(11):30-30
又到了该上公开课的时候,对待学生我比平时更多了几分关切与期待:“一定要做好预习工作哦!”“上课时别忘了踊跃发言”……平时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都拍着胸脯向我保证:“老师,你放心,我们肯定捧场!”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安排了“加和减”。教材是这样出例题的:有一幅植树的情境图。一位男生说:“一班植树43棵。”一位女生说:“二班植树31棵。”白菜老师问:“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如果让学生看图,对他们说去参加植树活动,学生肯定不感兴趣,因为那只是说说而已。怎么办呢?我只能抛开教材中的情境图了。  相似文献   

12.
黄秋生 《科技信息》2012,(36):379-380
好的数学“口诀”具有语言精炼,概述透彻,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动活泼等特点,让学生既便于记忆,又在应用上更灵活准确,所以我认为“口诀”作为解题的有效方式,应该适度提倡。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有运用,并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借助数学“口诀”来提高课堂活力,活跃数学教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3.
案例: 上课钟声响了,我走进教室,师生相互问候完毕后,我走下讲台,到第一排正中,面对学生,开始用导言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有很多……”我边说边用目光环视学生,发现不少学生在交头接耳,声音越来越大,我说话声完全被掩埋,有的学生还冲我指指点点。我停住讲课,小声问我跟前的学生:“有什么问题吗?我身上哪有不对吗?”那个学生指了指我的头顶,我台头一看,  相似文献   

14.
朱慧 《科技知识动漫》2010,(10):106-106
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情况:一旦老师不在班里的时候,有极少数的学生就会在班上“占山为王”“大闹天富”;课间十分钟,有些学生会追逐打闹,有时会把别的同学打哭,甚至会闹出一些流血事件来……那么,面对这样令人头痛的“问题学生”,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成美育“低、慢、多、高”教学法》一书中明确指出:“教学之所以是个慢速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学习必须有一个学习心理激发的过程,即”预热“的过程。学生喜欢的老师,往往是会做心理激发的老师。学习心理激发后,往往会使学生轻而易举地进入”学习角色“一学就会,一学就成功,否则将会事倍功半。”这段话使我深受启发,在教学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意外的收获     
高三复习课有时对老师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对学生来说听讲更应增强信心。前段时间《氯气》内容复习的一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情绪给了我更多的是难堪。有的学生漫不经心地小声说:“算了,让我们自己看书吧。”有的学生却发出不耐烦的“喳喳”声,还有其他的吵杂声……教室里,叽叽喳喳一片混乱。一节课刚要开始就这样一片哗然,作为老师的我此时此刻心情非常沉重。这堂课的教学如何进行呢?为了缓解课堂气氛,我突然想到了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的一则消息与氯气知识有关,我想能否以这个事件为线索来进行《氯气》的复习呢?情急之下,我说:“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顿时,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7.
一天早晨,我正在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突然,一位中年妇女闯到我面前:“老师,我……我有事找你!”她气喘吁吁地把我拽到一边,“老师,我商店里400元钱叫刘倩倩(化名)偷去了!”她声调激昂,一脸的愤怒。“你当场抓到她了?”我直视着她问道。“肯定是她!这闺女是出了名的三只手。今天早晨她到过我的商店。”妇女十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昨天,女儿神秘地对我说:“我们的班主任向全班同学道歉了,我们都没有想到我们的蔡老师竟会这样做,她真的很好,让我们好感动啊!我们班的同学都说像蔡老师这样主动向学生道歉的老师可不多啊……”我借机询问女儿对这件事的看法,她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觉得蔡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今后我们如果有错误,也要主动承认。”  相似文献   

19.
吕志仁  吕丽萍 《奇闻怪事》2007,(9):36-36,38
今年开学,我接了一个学校有名的差班、乱班。班上的“明星”学生很多,有打架的、爬高的、骂人的、偷窃的、从来不做作业的……让老师叫苦连天。我接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别的老师开玩笑似的说:“老吕,有你好受的了!”我也只是笑笑。  相似文献   

20.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