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达·芬奇密码》是丹·布朗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完美地体现了丹·布朗的叙事策略,充分表现了作家独特又奇妙的艺术想象力。它是作家智慧的选择,也是作家智慧的显现,并把作家的智慧与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仅以小说叙事策略方面的智慧表现为关注点,对《达·芬奇密码》在故事题材的选择、情节叙事的展示以及主题意义的表现三个方面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22,(1):62-68
上博简《郑子家丧》叙事者以楚国为中心,重组了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解释逻辑,把一个史书上常见的楚庄王多次霸凌郑国的晋楚争霸叙事重新编织成为楚王代表上帝鬼神和道义,出兵惩罚弑君的乱臣贼子子家,以维护天下政治秩序和价值秩序的伟大义举。简文同《春秋》《左传》《史记》及诸子叙事一起,显示了春秋末至战国、汉初伦理与霸权、天下与邦国、道义与力量并存交织的多元历史叙事模式,以及历史叙事主体意识和叙事个性的不断增强。《郑子家丧》一类历史叙事文本的大量出土,为我们认识中国叙事文学的第一个高峰,摆脱单线进化论的文学史分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唐赋作家注重从空间思维出发对外部客体世界作精细的描叙而构成规律性的空间方位联结形式,表现为可视阈与超视阈两种叙事空间。其空间关系还经常与事类叙述结合起来,从而建构起一个宏放博大、无所不包的空间世界,组成唐赋基本的图案框架。更进一步的是,唐赋作家还利用空间方位的变换来推动叙事的进程,空间叙事与历史叙事相结合,使唐赋成为一个成熟的艺术时空体。  相似文献   

4.
《漳州师院学报》2019,(3):61-66
清代前期的碑传文虽然受到文字狱传递的"自我压抑"的影响,但汉族士人在叙述中有强烈的当下关怀意识及参照架构。碑传文的作者不仅为人代笔,而且主动参与传主故事的建构中,"移情"叙事,自书幽情,凸显自我的存在,表达对现实的关照:一是运用纪年叙事话语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二是碑传文中对"忠""孝"的不同书写情态;三是撰写者不断突破记录功能,运用"面具"书写,借题发挥,达到以文传情,关联呼应时代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5.
《漳州师院学报》2020,(1):108-115
戏曲年画中存在偏向叙事性质的图像。描绘特定文本中的若干个连续情节并将之组织起来,比较各地年画对白蛇传文本的图像阐释,其情节选择、组织顺序和画面细节皆表明不同区域参照的故事版本不尽相同,侧重点也有微妙区别,受到所属地区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同一母题之下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版画的大量复制和流通使得年画与年画之间、年画与书籍插图等其他图像来源之间存在广泛的交流,它们彼此模仿借鉴,形成一个相互交融的图像环路。年画既是文本的视觉呈现,也参与了文本的口头传播,配有文字信息的图像单元如同锚定的节点,固定住随着口头讲述而流动变幻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18,(1):52-57
宋代赵彦卫对唐传奇文本表现出的"史才""诗笔""议论"叙事特征的总结,一直影响着后世人们对唐传奇的叙事艺术的讨论。许多论者都从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唐传奇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文体的形成与独立。但"史才""诗笔""议论"却并非是小说叙事不可或缺的叙事方式,从中国小说叙事发展史的角度来看,随着小说叙事的成熟,"史才""诗笔""议论"的叙事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实,唐传奇中"史才""诗笔""议论"并存,表现的是中国小说叙事还不成熟时期的特点,它们的存在表明了小说文体正努力从对其他文体的依附中独立出来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7.
《花腔》被认为是作家李洱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其最大的特色是以三个当事人的口述和大量的引文来完成叙事。小说展现作为知识分子葛任个人的命运,主要是由一个超叙述者和三个主叙述者通过隐身叙述、现身叙述或交替叙述共同完成,而且改变了线性的叙述时间,大量使用逆时序,以及运用各体集纳,相互引证,形成复调和互文。小说以不同的腔调来叙述历史迷案的叙述方式及其策略,蕴含着还原历史的深刻体验和追寻。  相似文献   

8.
"临川四梦"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相比较唐代相关小说<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汤显祖在对这些小说改编时特别注重一些人和物在戏剧中的叙事作用.在剧本中,他(它)们已突破了传统戏剧研究所划定的角色范围,承担着明显的叙事任务.汤显祖在对他(它)们的形象塑造给予关注的同时,更有意于这些人和物在戏曲中的结构能力,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叙事视角一直以来是叙事学家和文体学家关注的焦点。如何熟练灵巧地运用叙事视角将决定一部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因此,小说作者有必要弄清楚叙事视角的双重功能,即文体功能与艺术功能,以便于作品能够引人入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组缃是散文大家,他的小说采用了散文化叙事的技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审芙趣味,为散文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其小说散文化叙事的特征为间接的隐淡式的抒情;淡化的情节、柔美的意象、乡土气息的语言;及以人物为中心的舒缓的场态化叙事.  相似文献   

11.
罗伯-格里耶新作的<反复>,再一次显示出了作家所开辟的"新小说"的特有风采.它同样是一部迷宫似的作品,是一部充满智力游戏而又不守规则的作品.它令人兴奋,也令人困惑,它激起读者探索迷宫的情趣,也捉弄得读者对之望而生畏.而这一切的魅力与诱惑无疑得之于小说中那些精神容貌相似,却又有着不同情感欲望的叙述者们,得之于小说那既别具一格却又似是而非的叙述话语,得之于小说那诸种可能与不可能的谜一般的人物设置与情节展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有以诗入小说的传统,发展到唐代传奇,以诗入小说之风大盛.诗文结合的结果一方面丰富了唐传奇的语言表达,使其文辞凝练含蓄而又华美多彩,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唐传奇的抒情性.唐传奇中的诗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环境的描写等不同层面上,发挥着不同的叙事功能,并以其自身的叙述行为使唐传奇呈现出异于前代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探讨叙事团体心理辅导时重刑犯悔罪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利用《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罪犯心理状况分测验COPA—TCMI(IV)》对福建省某监狱500名重刑犯进行施测,数据统计分析后根据犯罪思维、悔罪心理分值筛选出82名被试.再根据参与团体辅导基本要求进行筛选后余52名被试.随机抽取24名重刑犯为实验被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进行叙事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控制组不作处理.结果:实验干预后实验组被试犯罪思维得分显著降低,悔罪心理得分显著提高.且与控制组被试有显著差异.控制组被试前后测数据没有差异.结论:采用叙事团体心理辅导对重刑犯悔罪心理及犯罪思维和认罪态度均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卢仝的遗迹、行迹、遗作和大量史实的考证,可以知道卢仝是属于济源的,济源是卢仝“七碗茶歌”的创作园地,卢仝茶文化在日本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的现象学批评方法,在价值和功能方面受到了英国文论家伊格尔顿猛烈地批判和质疑。对于伊格尔顿的这种态度,可以从现象学的本体论意义上予以重新审视,从文本解读和批评运用两个方面说明该批评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揭示出伊格尔顿的错误结论来自于其对现象学批评的误读及对文学社会性的坚持。  相似文献   

16.
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产生的历史背景有所差异,因此两者反映的社会文化以及选择的母题会有所不同。但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又有着英雄的共同特点,即不放弃对人类理性的追寻,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悲剧性,但在悲剧中实现了矛盾体的终极融合,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一种回归。尽管英雄的张力表现不同,但都是对社会环境与人的价值矛盾的突出体现。  相似文献   

17.
叙述视角表现的是叙述与叙述本之间的关系,是叙述实现叙述行为,表现自我形态的重要手段。任何叙述行为的发生都存在视角关系,通过视角,我们可以感受到叙述知何讲述故事,感受到他和故事的距离,他切入故事的方式和程度。可以说没有叙述视角就没有叙述。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的创作风格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将王安忆作品与社会文化背景相结合,从"雯雯系列"、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女性文学、城市文学五个主题的变化中,既体现出对潮流的追随,又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本心.她的创作不仅是自我的突破,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