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夏日话鸣蝉     
日有鸣蝉,夜有萤火,这标志着炎热的夏季已经来到。尤其是在赤日炎炎的晌午,人们常被那一阵阵刺耳的蝉鸣所烦恼。蝉,又叫“知了”、“马几”等,它们在动物界中属昆虫纲、半翅目、蝉科。别看蝉这种动物很不起眼,却有不少有意思的故事呢。蝉的鸣叫孩子们最喜欢抓“知了”玩耍,有时因抓到的“知了”不会叫,不免有些扫兴。当我们  相似文献   

2.
植物的入侵     
植物没有脚,却也能不断地迁移,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继续繁衍着自己的后代。这类大“搬家”有时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如蒲公英的种子外面包裹了一层絮毛,靠着这小小的“降落伞”,它可以漂浮在空中被风送到远处; 有时借助动物的携带,如有些植物的果实被鸟儿吞食后,未被消化的种子会被飞鸟带往远方,然后随鸟粪一起排出,散落各处; 有时则是被人带到新的家园,如仙人掌、风信子、水葫芦等植物就是如此。植物来到新的地方,它们的命运会怎样呢?它们的兴衰会对当地的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3.
我们每个人都有声带,一旦声带损坏,就不能发出声音了;可是,你听到过各种昆虫的鸣叫吧,令人奇怪的是,能够发出各种不同声音的昆虫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的口器里都没有声带。那么,昆虫又是靠什么来发声的呢?  相似文献   

4.
对绿尾虹雉非繁殖期和繁殖期较为复杂的鸣声行为进行了研究,初步探讨绿尾虹雉鸣声的生物学意义.2009年1-7月在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采集绿尾虹雉的鸣叫声,通过计算机声谱分析技术,对绿尾虹雉鸣声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用Excel软件对其各种鸣叫声进行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绿尾虹雉鸣声大多由短的重复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鸣声组成.鸣声类型具有报警鸣声、领域鸣声、惊叫声、啼叫声、求偶叫声、产卵叫声、休息时的叫声等7种.鸣声音节中最常见为洪亮高亢的单音节鸣声,双音节鸣声仅出现在产蛋时,多音节鸣声为啼叫声.繁殖季节鸣叫与非繁殖季节鸣叫相比,在鸣叫类型上有增加,鸣叫频次也有明显增多.本研究发现绿尾虹雉的鸣声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鸣声是它们在种群中进行语言交流的有效工具.研究鸟类鸣声的生物学特性对于了解鸟类的各种行为特征和有效的保护鸟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下雨了,有时是毛毛细雨,有时是倾盆大雨。那么有一个问题:各种雨点落地的时候,它们的速度一样吗?大雨点快还是小雨点快呢?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却有几种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清晨一觉醒来,推开窗扇,悦耳的鸟鸣声随风飘进,宛如一曲优美的自然交响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自古以来,人们对鸟鸣习以为常,可是鸟类的鸣叫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控制的?这些问题引起动物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正在逐步揭示这其中的奥秘.如果你仔细观察不同鸟类的鸣叫,你会发现鸟类的叫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词的叫声,以非鸣禽(鸡、鸭、鹅等)为代表;另一类是委婉的歌唱(鸣啭),以鸣禽类(大多数雀类)为代表.那么为什么鸟类的鸣叫有如此不同的情形呢?我们不妨比  相似文献   

7.
创意无限     
会鸣叫的借书证从图书馆借的书到期时,借书证就会发出鸣叫,提醒和催促主人还书。做到"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帮了主人大忙。  相似文献   

8.
鸟类所以会赢得人们的喜爱,除了它们美丽的羽毛之外,就是因为它们有一副天赋的美妙歌喉。“鸟语花香”和“燕语莺声”这两个成语表明了赞赏之意。当然,有的鸟的鸣声并不美,例如喜欢“呱呱叫”的乌鸦就是,甚至惹人生厌。鸟类中有一大批鸣声悦耳的小鸟,它们大多是体态轻盈,行动灵巧,特别善于鸣叫,因此叫做鸣禽类。中国传统的鸣禽,最为人所熟知的,有百灵鸟、画眉、黄鹂等。还有能学人说话的八哥、鹩哥。黄鹂就是古诗中所说的“黄莺儿”,杜甫还有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古人还称黄鹂为“黄栗留”,称八哥为“鸲鹆”,称鹩哥为…  相似文献   

9.
天空中的云彩千姿百态,有时天高云淡,有时乌云密布,有时像柔丝轻羽,有时像鱼鳞水波,有时还像山峦叠起、城堡连绵。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形态的云彩呢?  相似文献   

10.
在麻醉和清醒状态下,用感应电流刺激鸟类中脑网状结构区,引起鸣叫反应、植物性反应和躯体运动等反应,过去已进行了一定观察,并初步判定在鸟类中脑网状结构区存有司鸣叫的中枢。为了进一步证明中脑网状结构区存有鸣叫中枢的论断,我们又采用化学的微小刺激法与感应电流刺激法作对照观察,并设想用电解性损伤方法破坏中脑鸣叫中枢后的鸟,仍使其处在清醒自由活动的状态下,是否仍有自发性鸣叫,抑或失去鸣叫而出现失音等反应,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就现有文献所知,Ranson会  相似文献   

11.
人是有自由的,想到哪儿都可以。当自由的人们来到动物园时,会怎么开心怎么玩。可是,有谁想过动物们的自由哪儿去了?人们甚至还会说:“只有这么少的动物,真没意思。”可谁又注意过,动物们为什么一直要在笼边走来走去,因为它们想冲出笼子要回自由。动物们有泪水是看不见的。当看到人们这种自私的做法后,它们只会含着怨恨的眼泪。没有人想像,当自己被圈在笼子里,被困在鱼缸里是什么感受?看着那被笼子断开的世界,吃着那无味的食物时,是什么感受?……小孩子几天不见爸爸妈妈就想了,可动物呢?它们大多是很小就被抓来笼中动物的渴望的。它们缺少了…  相似文献   

12.
会飞的鱼如果你坐船驶入南海,很有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景:一只只似鸟的动物张开"翅膀",掠水飞翔,它们一忽儿展翅凌空,一忽儿飘下入海,落下又起飞,滑翔又落海,很是热闹.有时说不定还会纷纷飞到船上,看模样既不象搏击风浪的海鸥,也不象浪花间嬉戏的海燕,是什么呢?那便是飞鱼了.飞鱼是怎么样的鱼飞鱼长约20-30厘米,重约200-300克,算是  相似文献   

13.
灰喜鹊在小兴安岭是常见的留鸟.每年3月下旬,灰喜鹊成群地从林内迁到林缘,在沟口或河川附近活动,经常见到20-30只在一起寻找食物.此时为配偶期,雌、雄常站在树梢上鸣叫,雄鸟追逐雌鸟交配.配对之后互敬互爱,雄鸟觅到的食物往往让给雌鸟.有时,雌鸟见到雄鸟嘴中的食物,扇动双翅伸长脖子,张着嘴向雄鸟索取食物.灰喜鹊4月下旬开始营巢,它们喜欢选择枝叶  相似文献   

14.
貌似植物的珊瑚究竟是植物、动物还是一种矿物呢?由于珊瑚甚少移动身体,因此它们常常被误认为是海底植物。直到18世纪中期,西方生物学家才逐渐了解珊瑚其实是动物。虽然在生物分类上,珊瑚归属于动物,但是它们却具有许多植物的特性,它们大多固定生长在岩石表面,拥有千变万化的外  相似文献   

15.
白天,鸟儿们在枝头穿梭鸣叫,在蓝天下自由飞翔,到了晚上,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也要休息、睡觉,恢复体力,不过它们睡觉的姿势可是各不相同哦!  相似文献   

16.
我在书上看到,在我国北方可以看到一种美丽的自然现象——极光,它不但形状变化多样,而且颜色也丰富多彩。可惜的是,极光大多出现在南、北两极附近,赤道及低纬度地区很难看到,这是为什么呢? A:极光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剧烈时,太阳会发出大量强烈的带电粒子流,它们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的上层,其能量相当于几万或几十万颗氢弹爆炸的威力。由于这些带电粒子速度很快,它们会使大气层中的气体发出美丽的光,这种迷人的光束就是极光。极光不仅有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等多种形状,而且由于空气中含有氢、氧、氮、氦、氖、氩等各种气体,因此,在带电粒子流的作用下,不同的气体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比如,氖气发出红光,氩气发出蓝光……那么,美丽的极光为什么大多出现在南、北两极附近呢?原来,地球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它的磁极在南、北两极附近,受到地球磁场的作  相似文献   

17.
正经过整整一个夏天的肆虐和秋天的最后一搏,好多苍蝇蚊子随着天气降温,失去了攻击能力。墙角和窗台,有时还可以看到不知何时掉落的死蚊子。天气一天天冷下来,终于看不到那些恶心的苍蝇和烦人的蚊子。那么,除了受不住寒冷被冻死的,那些侥幸活下来的苍蝇和蚊子冬天都去哪了呢?它们是怎么过冬的?我们先来说苍蝇。其实苍蝇有很多种,不同的苍蝇它们过冬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苍蝇本身的生命期就很短,它们会在生命快结束的时候,把卵产在粪  相似文献   

18.
蛤蚧原生活于石灰岩的缝隙中,但把它移到花岗岩人工缝隙里亦能定居、生长、发育和繁殖。对栖息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蛤蚧从霜降(约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下时开始进入冬眠,到翌年惊蛰(约三月中旬)日平均气温达15℃时开始出蛰,冬眠期约110天;它们是昼伏夜出动物,平常每天的活动时间约在19~23时,阴雨天则白天也出来活动,似与饥饿有关;蛤蚧是肉食性动物,它的食谱主要是各种昆虫及其幼虫。主要为金龟(虫甲)科,步行虫科、蝗科、螽蟖科、蜚蠊科、蝼蛄科,多种蛾类如螟蛾科、夜蛾科,及白蚁等农林业害虫。其中尤以鞘翅目昆虫最多。此外,还吃蜘蛛、小蜗牛及自己蜕下的角质皮。投喂地鳖、稻蝗、横斑蜥虎、南方草蜥及小家鼠的乳鼠等都吞食。全部食饵都必须在活动状态中才捕食;蛤蚧的食量随气温的升降而增减,出蛰不久气温在16~18℃时进食不多,7~9月,当日平均气温达25~32℃时达食量的最高峰。通常在台风前夕,天气闷热时,蛤蚧在20~22时最为活跃,出洞的个体也最多,并积极捕食;蛤蚧在惊蛰前后开始鸣叫,生殖期后(约8月)便很少鸣叫。两性鸣叫,以“Geck-ko”二音节为一声。每次鸣叫常达8~9声以至12~13声。鸣叫时多从黄昏起到午夜止。但有时在天明前。白天则不鸣叫。刚孵出的幼体在稍事休息后便进行第一次蜕皮,大个体则当身体丰满时便蜕皮一次,都有把蜕出的角质皮吞食的习性。  相似文献   

19.
童铃 《今日科技》2007,(11):56-58
冬季,听呼啸的北风吹过,看连天的雪花飘落,裸露在外的肌肤红红的冰冰的,有时甚至没了感觉,木木的。人们在厚重外衣的包裹下成了"企鹅",憨态可掬,温暖亲切。冷得干脆,冷得美丽......然而在这美丽的季节,却有那么多的因素干扰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破坏着我们的心理健康。它们究竟是谁?它们是怎么干的?它们对我们到底造成了多坏的影响?我们要怎么对付它们?如何预防它们的破坏?如何收拾它们造成的残局呢?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10,(11):95-95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摩擦的世界里,假如没有摩擦,我们的生活将是难以想象的一团糟,有衣难穿、有饭难吃、寸步难行。但是摩擦过多,又会严重磨损衣服鞋袜、人体关节和牙齿、设备材料等,造成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浪费。究竟什么是摩擦呢?为什么有时我们离不开它,有时它却又是那么令人讨厌呢?人类是怎样发现它的,又是怎样加以利用和克服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