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卫生瓷锆乳浊釉的主要原料组成、配方设计及工艺参数。利用XRD、TEM、高温显微镜等测试手段 ,初步研究了骨灰对卫生瓷乳浊釉工艺性能的影响以及骨灰乳浊釉的乳浊机理。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钛在乳浊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氧化钛作为乳浊剂,部分或全部锆英石,可明显提高产品釉的产量。本文简述了二氧化钛在釉中的乳浊机理及二氧化钛熔块乳浊釉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卫生瓷锆乳浊釉的主要原料组成,配方设计及工艺参数,利用XPD、TEM、高温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初步研究了骨灰对卫生瓷乳浊釉工艺性能的影响及骨灰乳浊釉的乳浊机理。  相似文献   

4.
一种多次分相乳浊釉及其乳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种具有相当遮盖力和白度的新型分相乳浊釉,其主要成分为SiO2,B2O3,Al2O3,CaO,MgO,ZnO,K2O和Na2O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证实这种釉是分相乳浊釉,引用玻璃分相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分相现象的原因和其光学乳浊原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 1 0 1 0~ 1 0 4 0℃氧化气氛下烧成的高白钛乳浊釉的试验 ,探讨了化学成分、晶粒大小对钛釉的影响 ,遴选出屑石型高白乳浊釉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6.
分相对熔析乳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玻璃分相现象对成熟温度为1080℃的锆英石乳浊釉乳浊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玻璃分相促进了直径小于1μ的针状锆英石晶体的形成,提高了釉的白度。  相似文献   

7.
P2O5/CaO对磷酸盐乳浊玻璃分相析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Na2O-MgO-SiO2乳浊玻璃系统中,P2O5/CaO不同质量比对磷酸盐玻璃显微结构及乳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2O5能促进分相形成;当P2O5/CaO质量比达到0.57时,开始出现二次分相;如果增加过量P2O5,会产生析晶.通过调节P2O5/CaO质量比可以控制分相液滴尺寸,并使玻璃产生二次分相获得最佳的乳浊效果.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了锡、锆乳浊釉在珐琅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并确定了最佳配方.讨论了釉的膨胀系数和坯釉适应性,表面张力和釉层表面收缩性的关系;分析了乳浊程序与铜绿现象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锡、锆乳浊釉可以代替传统的砷、铅乳浊釉,且产品釉面无裂纹,针孔少,平整度好.  相似文献   

9.
初步研究了锡、锆乳浊釉在珐琅生产中的应用可行性 ,并确定了最佳配方。讨论了釉的膨胀系数和坯釉适应性 ,表面张力和釉层表面收缩性的关系 ;分析了乳浊程序与铜绿现象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锡、锆乳浊釉可以代替传统的砷、铅乳浊釉 ,且产品釉面无裂纹 ,针孔少 ,平整度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锂辉石代替部分长石,显著降低了釉的高温粘度,提高了锆乳浊釉的釉面光洁度和耐磨性能。同时用CaO、UgO、ZnO、BaO等完全取代了普通釉料中的K20,NazO,在保留了碱金属氧化物的强助熔作用的同时,提高了釉面硬度、增加了釉面耐磨性和化学稳定性。在配方设计中通过优化配比,制备了可在1180℃~1200℃烧成的光泽度良好的耐磨锆乳浊釉。并采用XRD,SEM等现代测试手段对实验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含Li2O、CaO、MgO、ZnO、BaO锆乳浊的耐磨机理。  相似文献   

11.
窑以地名,钧窑名称之由来与"古钧台"关系密切。钧瓷之源起,除与"唐花瓷"等渊源至深外,更离不开"柴窑"匠师的精工绝技。正是在"唐钧"乳光蓝斑工艺的基础上,借鉴柴窑"雨过天晴"釉等精湛的制瓷工艺,才烧出了宋初的钧蓝釉(天青、天蓝)等分相乳光釉,钧瓷创烧才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解决钧台窑制作时代问题,选取1974年和2004年两次发掘出土钧瓷样品45个,对这些样品进行质子激发Χ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定每个样品的化学组分.将所有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模糊聚类分析,得到以下分析结果:两者胎的多数主量化学组成平均含量接近但有所不同,其分类关系和胎料产地接近但有些不同.两者釉的SiO2,CaO,Fe2O3平均含量差别较大,其余7种化学组成平均含量接近;两者多数部分钧瓷釉的釉料来源和配方接近但不同,少数部分钧瓷釉的釉料来源和配方相似.孔雀绿釉的胎料产地和同时期钧瓷胎相似,但釉料来源,配方和所有的钧瓷釉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陶瓷微晶玻璃釉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CaO-MgO-Al2O3-SiO2系统作为微晶玻璃釉的基本组成,研究微晶玻璃釉的制备工艺,并考察施釉方法、坯釉结合、添加少量粘土对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法施釉应考虑制品对釉面平滑度和光泽度的要求,当湿法施釉工艺可以达到釉面细腻光滑时,可以得到具有亚光效果的微晶釉;以烧结坯作为微晶釉的基体时,坯釉结合良好,机械敲击无法使坯釉分离.外加少量高岭土可影响玻璃体起始析晶温度和晶化温度、微晶釉的显微结构和性能,对机械性能如硬度等会造成不利影响,并可能不利于其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呋喃甲酰-2-咪唑啉酮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类新型结构的拟除虫菊酯中间体的合成.其合成路线是以糠醛为起始原料,经过氧化、酰基化后得呋喃甲酰氯,后者再与2-咪唑啉酮反应得到呋喃甲酰-2-咪唑啉酮胺.  相似文献   

15.
利用Al-TiO2-C体系熔铸法制备含稀土CeO2原位自生Al2O3-TiCP/Al基复合材料.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测试技术,对Al-TiO2-C体系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讨论了对稀土CeO2铝对Al2O3-TiCP/Al基复合材料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稀土CeO2的加入可改善陶瓷颗粒Al2O3和TiC与熔体的润湿性,而且有效的细化和净化了组织,降低了反应温度.稀土CeO2添加剂含量为0.5%时利用熔铸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原位形成的Al2O3,TiC颗粒尺寸较小,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釉浆陈化过程中出现的性能不稳定问题,通过分别添加盐酸、氨水改变釉浆pH值以及改变其陈化期间温度的方法,探究了pH值及温度对釉浆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氨水至釉浆pH值为11.45时,釉浆的初始粘度由未添加氨水时的90mm2/s降至75mm2/s;陈化4d后,釉浆的粘度为68mm2/s,变化值为7mm2/s;与未添加氨水的釉浆变化值20mm2/s相比,流变稳定性提高.升高温度至40℃,釉浆流动度由室温下的12.5cm变为15.0cm,釉浆流动性得到改善;陈化4d后,釉浆流动度变为15.3cm,变化值仅为0.3cm,稳定性能也得到提高.这两种情况均有利于釉浆在陈化过程中的稳定,涂搪打板实验证明釉面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釉料组成对坯釉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Si O2 和 Al2 O3对坯釉适应性影响较大 ,合理控制 Si O2 含量能有效改善坯釉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二异丙醚-异丙醇-水三元恒沸体系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丙醇-二异丙醚-水三元体系可以形成恒沸物,常规的分离方法难以得到高纯度的产品.本研究采用乙二醇为萃取刑,以两个萃取精馏塔和一个普通精馏塔实现了将异丙醇、二异丙醚和水彻底分离.设计了工艺流程,确定了各塔的设备条件及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以同时得到纯度大于99.5%的异丙醇、二异丙醚产品;萃取剂乙二醇可以循环使用;工艺分离出来的废水中仅含有微量的萃取剂,容易处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铅硼硅熔块釉研制出同时符合普通粘土瓦坯的烧成温度低、热膨胀系数低这两个主要性能特点的釉料。一次烧成的技术关键是提高釉对坯的附着力。可以通过控制釉浆的细度和浓度、充分干燥并预热瓦坯、添加结合粘土和有机结合剂等途径达到要求。另外,与二次烧成相比,一次烧成施釉应略厚、升温速度应较慢、保温时间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