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世纪40年代以来,美国语言教学理论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40年代初,一种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论为理论基础的语言学理论,即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源起美国。由于这一语言学理论的创立和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2.
于坚,20世纪80年代"第三代"诗人的杰出代表,《尚义街六号》是他的成名作,被视为"第三代"诗歌"口语诗"时代开启的标志。于坚坚持以口语入诗,拒绝隐喻,关注日常生活,其诗歌理念代表了"第三代"诗歌的主流取向,论文着重分析了《尚义街六号》的审美特质,兼及对"第三代"诗歌的审美评价。  相似文献   

3.
陈歆文编著:《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史(1860—1949)》,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480页,49元。ISBN:7502586911近代是中国工业起步的重要时期,许多工业在这个年代兴起,很多化学工业品是在这个时代走上了工业化。这个时代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年代。因此,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史是中国工业史的重要组成,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重要篇章。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此前我国只有古代和当代化学工业史的著述,而无近代化学工业史著述的空缺,完善了从古代、近代直到当代的中国化学工业史。作者陈歆文,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64年调入大连化工…  相似文献   

4.
1G:移动手机第一代,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结止。其主要特征是采用模拟语音信号系统,又称为蜂窝移动电话。2G:移动手机第二代,开始于90年代,大部分技术目前都在应用中,以GSM、TDMA等数字手机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数字语音解码。3G:移动手机第三代,指手机向个性化、移动多媒体应用服务方向的发展。它具有多种功能,如:蜂窝电话、发送E-mail、传真、召开视讯会议等。CDMA:英文全称为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即码分多址技术,指应用到2G或3G无线通信中的接口方案。W-CDMA,即宽带CDMA,属于3G无线技术,可为移动无线装置提供高于目前市场的传输速度。  相似文献   

5.
60年代美国研制成功并装备第一代微光夜视仪,它在越南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美、英、法、德、荷兰、以色列等许多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已能生产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少数国家已能生产第三代微光夜视仪。自80年代以后,这些国家基本上用第二代取代第一代微光夜视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开始装备第三代微光夜视仪。现装备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微光夜视仪主要是手持望远镜、轻武器瞄准具、步兵和飞行员夜视眼镜等小型夜视仪。现有的微光侦察装备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回顾上个世纪所走过的里程,有两件大事值得联系起来加以审视:一件是20世纪40年代从美国开始,随即扩大到西欧、日本,到60年代发展为世界性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它以微电子、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其内容还包括合成化学工业、遗传工程、自动控制、激光技术等,由于这些技术创新促进了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并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周毅 《广东科技》1998,(11):15-17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无疑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必由之路。而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投资量大、风险高,同时由于高新技术转化为工业化生产过程一般说来要经历三个阶段(即种子阶段、初创阶段、拓展阶段),造成投资周期长,单靠个别企业来进行投资无法形成一个产业,所以有必要建立一个投资基金来吸纳资金,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基金本世纪中叶首先出现在美国,它以个别产业为投资对象,如电子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工业等。它以追求长期资本利得,并也以获得当期收入为目  相似文献   

8.
中华化学工业会是我国最早的化学工业学术团体,其会刊(后更名为《化学工业》)是我国第一份化学工业专业期刊。采用史料分析、文献解读以及数量统计等方法,对中华化学工业会会刊的创建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1923—1925年),以化学工业调查报告为主;第二个阶段(1929—1936年),以化学工业的综合述评为主;第三阶段(1937—1949年),以化学工业的应用研究为主。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刊中的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入,最终实现了从化工调查到化工研究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150年以前,大部分有机化学品还都来自生物原料(主要是植物原料),但是不久即出现利用煤作为化学原料的热潮,接着又发明了可从地下抽取油的方法,开始了应用石油的时代。在“二战”后不久,石油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化工原料,有 95%的有机化学品可由石油获得。 石油的丰富、易得和多样性,使化学工业在引入全新化学品和许多衍生物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20世纪,石油化学工业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的经济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化学工艺与过程导致的一系列环保问题也相继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民用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新化学物质的开发应用,化妆品生产所用原料亦日趋复杂,其成份和夹杂的化学物质不断增加,给接触人群带来一些卫生学问题。为加强化妆品的卫生管理,笔者对兰州市售化妆品进行了一次卫生质量调查。  相似文献   

11.
纪凡 《科技信息》2013,(4):402-402,404
<正>母线槽是低压供电系统中负责传输电能、分配电能的一种设备。由于母线槽具有载流能力大、防护等级高、分配电能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以古河汇流母线槽为例进行分析并介绍母线槽的应用。一、母线槽的发展第一代母线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是利用交流电电流集肤效应制造的圆管无绝缘型。第二代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裸铜排、无绝缘、有外壳。第三代母线槽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带绝缘铜排、空气绝缘、有保护外壳。第四代母线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  相似文献   

12.
冯笑 《科技信息》2010,(21):J0061-J0061
所谓3G,其实它的全称为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是第三代数字通信。它快速、便捷的全球数据传输能力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五大媒体工具。3G从本质上说,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以科技信息革命驱动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彻底改观建立在工业革命之上的现代文明,这一革命性的变迁已波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社会变动加剧,使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现代教育体系遭到怀疑,当代教育不能再停留于再现当代的社会和现有的社会关  相似文献   

14.
知识百页窗     
《科技潮》2000,(5)
三次技术革命西方科学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一种划分论点。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前后,由纺织机的出现拉开序幕,又由蒸汽机的发明推向高潮。其科学技术基础是牛顿力学及机械技术,主要标志是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使用蒸汽动力技术的时代。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19世纪70年代,其科学技术基础主要是电磁学理论及电力技术,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得到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本世纪40年代,其科学技术基础主要是现代物理学及各种新技术,主要标志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在正处在第三次技术革命阶段。这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15.
以“应用为王”作为基础和标记的第三代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已经与世界同步。  相似文献   

16.
在本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时间短暂但对人类社会影响却十分深远的发明,首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诞生以来,计算机科学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迈向绿色化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50年以前,大部分有机化学品还都来自生物原料(主要是植物原料),但是不久即出现利用煤作为化学原料的热潮,接着又发明了可从地下抽取油的方法,开始了应用石油的时代。在“二战”后不久,石油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化工原料,有 95%的有机化学品可由石油获得。 石油的丰富、易得和多样性,使化学工业在引入全新化学品和许多衍生物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20世纪,石油化学工业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的经济实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化学工艺与过程导致的一系列环保问题也相继出现了。虽然在环保问题已十分严重的时候,石油化工…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效果,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学设计工作.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创造一个教与学最优化配置的条件.本世纪五十年代,教学技术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教”,以后发展到“教什么”.七十年代开始转到“如何学”,即学习需要的研究,把教学的中心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以下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2012年9月25日,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辽宁舰"的入列,实现了我国航母零的突破。中国三代主战舰艇的发展,是科技强军战略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波澜壮阔的高新科技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涵盖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六大高新科技群才露尖角,即被军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有关核裁军的新闻报道中,经常能看到“第三代核武器”、“第四代核武器”的称谓。对于不熟悉这方面知识的人来说,可能被弄得稀里糊涂。核武器究竟是依据什么来划分“代”的呢?其实在这方面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各国都有自己的习惯划分法。比如,有的是按生产装备分“代”,有的则按设计原理分“代”,还有的按战略思想分“代”……下面根据国外资料综合归纳如下: 1.按生产装备划分。美国军方习惯于把核武器分为三代:第一代指40年代和50年代研制的大当量核弹头和核炸弹,其爆炸当量都在万吨级以上。第二代指60年代研制的小型化核弹头,爆炸当量在千吨以下。第三代核武器是指7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