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晴佳 《世界科学》2010,(10):43-43,48
<正>横亘在互联网用户和非用户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在孕育一个孪生恶魔:"语言鸿沟"。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军方和大学的研究项目,用英语实施,这种语言目前仍然是国际商务和科学交流的首选。然而,情况也在快速变化,数千万网络用户既不说也不阅读英语  相似文献   

2.
继埃及金字塔之后,一些建筑被冠以“规模最大”等头衔,有些建筑则跻身世界奇迹之列。建筑尚且如此,科学工程当然不甘落后。目前,世界上出现了不少规模惊人的大型科学工程,有些已投入运转,有些正在建造当中,有些则仍停留在制图板上。其中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国际空间站、澳大利亚“太阳塔”、气候变化模拟计划、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世界末日”种子库、太空梯和ANTARES水下中微子探测阵列被科学界称为世界九大科学工程。LHC位居其首。  相似文献   

3.
科学正在日益全球化,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正在向国际合作趋势发展,而不是局限于某个局部地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和流动,同时在两个或三个国家从事科研工作已成为一种趋势。趋势:科学研究趋向国际合作今年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来自于四个国家,但一些报纸的新闻报道都热切地将这份荣耀进行着更多的延伸。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家和艺术家对于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思考,他们发现:这种合作关系创造了就业机会,加深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艺术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来探索科学工作的深层意义。世界各地正在开展科学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合作,社交媒体上每天发布带有"科学艺术"标签的消息,这表明:本不相干的领域正在以新颖独特和令人兴奋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正●一家评估全球生态健康程度和生物多样性水平的国际科学机构正在努力解决自身缺乏多样性的问题:其专业人员中自然科学家的单一化倾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于2012年成立,它的组建是为了对自然世界中的区域形态形成科学的认识。在启动之初,这家联合国机构计划招募各行各业的专家以帮助其完成相关报告,从自然科学家、经济学家到社会科学家、人类学家、环境哲学家,以及对其本地居  相似文献   

6.
正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过众多灿若星辰的伟大科学家,他们促成了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然而,随着科学的职业化,通向杰出科学家的道路也呈现出世俗化的特点:以我国为例,在名校取得本科乃至硕博士学位;主持重大科研项目,发表一系列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获得"杰青""长江学者""两院院士"等荣誉称号;直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或国际科学大奖等等。  相似文献   

7.
正在美国,洛杉矶的加州科学中心和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航天中心最近开放了"航天员体验"展馆和"太空之旅"展馆,参观者通过亲自动手、亲自攀爬,去体验在脱离地球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体会适应其环境所需要具备的各种素质。在新展馆"太空之旅"中,参观者进来之时可以看到跟国际空间站命运实验室同样大小的复制实验室,同时该实验室正在围绕着他们旋转,可以让人领略到航天员在太空中会有怎样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钱志春 《世界科学》1989,11(12):41-41
WOCE(世界大洋环流实验)是政府间海洋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海洋科学委员会、国际科学联盟等国际组织发起的一项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计划。该计划进行为期10年(1991--2000年)的全球海洋环流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机制的研究,并通过数值模拟、经常性监测、专题调查三者有机结合,最终为增进人类对海洋环流的认识和改善气候预报作出贡献。 WOCE计划是在下述背景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9.
2003年8月和2005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纪念活动和"十一五"地球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研讨,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青年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主题分别为"国际地球科学前沿与中国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国的机遇和挑战".与会者均为活跃在科研和教学一线的  相似文献   

10.
<正>同样作为制造业强国,美国对德国的"工业4.0"是何态度,为此我们专访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李杰教授。——编者李杰教授世界科学: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所理解的"工业4.0"概念?李杰:德国在去年就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他们认为,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的工业是1.0时代,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与自动化是2.0时代,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信息化是3.0时代,现在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即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融合的时代。但是德国的"工业4.0"提法响应者不多,原因之一是所谓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融合的主要思想,美国早在若干年前就提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发展国际合作, 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少平 《科学通报》2005,50(6):608-612
自20世纪后半叶,地球科学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使科学界逐步认识到,地球层圈演化的行为具有整体性.地球系统科学正在成为21世纪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对促进我国未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和发展的实际,试图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合作在地球科学领域发挥的作用、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国际合作在未来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着眼点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与"发展一个反对暴力和暴力极端主义的世界"以及"采取措施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等宏大主题相比,第68届联合国大会221号决议(A/RES/68/221)宣布2015年为"光和光基技术国际年"(简称"国际光年"),似乎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这不仅是科学界的一桩盛事,联合国还特别强调了光和光基技术对于世界发展以及提高社会福祉的重要性。自从伊斯兰学者伊本·海赛姆于1015年发表《光学之书》,光与科学的缠绕交织已经长达一千多年,而光和人类生活的水乳交融则更为长久。这体现在联合国国  相似文献   

13.
卫星、数字计算机、微电于技术、声响系统在科学家面前展现出更宏伟的前景。二百多年来,海洋学一直是少数科学家们的王国。他们只带些有塞瓶、温度计、标本桶便出海去探索世界洋流的浩瀚漩涡了。如今,海洋学正在迅速成为一门“重要科学”,它拥有巨额财政预算、研究团体和国际联合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自2014年,我接过《科学通报》大旗,面对日益激烈的科技期刊国际化竞争,我和编委会团队一直在思索:如何使中文期刊紧跟中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脚步?《科学通报》如何提高自身水平,继续肩负起科学家和办刊人的重托与期望?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科学家交流的平台,国际科学研究的展台,向世界展示的窗口,中文期刊的旗舰"的办刊宗旨.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到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理科学联合会共同发起,于1999年提出地质公园计划,并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重在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进行科学研究,并适当开发,以发展旅游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开展科学普及和生态、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李会贤  南仁东 《自然杂志》2015,37(6):424-434
 中国正在建设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成为世界上最 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它有望在中性氢巡视、脉冲星搜索、国际VLBI网联测及地外生命搜寻等重要前沿领域取得 突破。首先对FAST工程的建设内容及科学目标进行了总体介绍,随后重点叙述了截至2015年5月工程建设的最新进展, 最后 对FAST工程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Humphry Davy)曾经说过:认为我们已经掌握了科学上的终极奥秘,没有新的世界值得去征服,这是人类思想进步的致命错误。本着这一精神,《科学》杂志以"新热点|旧热点"的形式梳理了去年科学界关注的动态和思想,并推测下列主题可能是2015年的焦点,供读者参考。软体机器人|刚性机器人软体机器人正在成为焦点,这种机器人设计灵感来自动物,材质更好,零件更小型化。  相似文献   

18.
<正>海归、博士、80后、高科技领军人才,这些耀眼的字眼,如今又要加上一个名头: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光启科学有限公司(前称"英发国际")公布,公司执行董事刘若鹏获委任为董事会主席。据联交所资料显示,英发国际获刘若鹏为首的深圳大鹏光启联众科技斥资2.37亿元入股成大股东。深圳光启借壳港股英发国际控股香港上市,日前正式更名为"光启科学有限公司"。不过,在人们的印象中,他还是那名年轻的科学家:25岁率领团队成功研制出了"隐形衣",发  相似文献   

19.
新的大科学     
正"大科学"(Big Science、Megascience、Large Science)是国际科技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大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模式主要包括:科学家个人之间的合作、科研机构或大学之间的对等合作、政府间的合作。近几十年来,一些重要科研机构的大规模研究的运行特点和研究文化都在发生变化,大科学已非昔日之大科学,而是进入了新时代的新的大科学。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RN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由辛 《科学》2002,54(3):15-18
美国<科学>周刊分别于2001年、2002年初评出上一年度的世界十大科学突破,RNA研究均位居第二:生命可能始于RNA,而非DNA;RNA干扰在使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表达沉默和RNA在调控方面的很多新发现超出了科学家原先的想象.国际上,RNA研究正在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