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以带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高速铁路多跨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速铁路桥梁-轨道系统震后残余变形的分布规律,提出一种描述震后残余变形的特征曲线,比较在不同地震强度下场地条件对震后残余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地震作用下,支座发生了严重的横向变形,箱梁发生了明显的横向偏移,其余构件没有发生损伤;在纵向地震作用下,各构件没有发生损伤;多遇地震作用后,高速铁路桥梁-轨道系统无需修复,震后高速列车运行无需减速;在设计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后,支座需要更换,震后高速列车运行需要减速;随着土体柔软程度的提升,震后残余变形的幅值明显增加;地震作用后当高速列车由坚硬场地行驶至柔软场地时,需要适当减速。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河、湖泊土质堤防工程在持续强降雨下会导致堤前水位显著变化而可能引发堤防安全隐患,采用水-气二相非饱和渗流模型对堤防进行降雨入渗和堤前水位变化耦合条件下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分别开展降雨入渗、堤前水位上升及持续强降雨耦合堤前水位上升过程的非稳定渗流有限元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堤坡进行抗滑稳定分析,同时考察堤前水位变化及降雨过程中气相和基质吸力对堤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与单纯的降雨和水位上升相比,降雨耦合堤前水位上升会使堤身渗流及堤坡抗滑稳定性呈现较复杂的变化特性;考虑气相和基质吸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堤坡稳定分析结果有利。  相似文献   

3.
堤防是重要的挡水建筑物,若堤身存在违规建筑物,则会大大削弱堤防的防汛抗渗能力,影响堤防的安全稳定.违建拆除、堤防恢复工程施工会不可避免地扰动堤身土层,形成不密实区域或空洞,从而会危及堤防沿岸人民的安全.为掌握堤身违建拆除及恢复工程中堤身的质量情况,使用地质雷达对某违建拆除后恢复的堤防进行现场探测应用,使用Reflexw软件处理雷达影像,最终发现该堤身有7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现场踏勘及开挖验证了该探测结果的准确性,说明地质雷达能够有效探测堤身违建拆除及恢复施工形成的隐患.本研究可为消除堤防隐患、保障堤防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压实度路堤边坡的地震残余变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不同压实度路堤边坡的残余变形特性,设计4种压实度的路堤边坡模型,开展不同压实度路堤边坡的振动台试验研究。通过输入不同强度的汶川波激励,测试不同压实度路堤边坡的侧向残余变形和震陷变形特性,探讨路堤边坡的变形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路堤边坡地震残余变形随压实度降低而增大,且存在界限压实度90%;当压实度小于90%时,地震残余变形显著增大;路堤震陷变形与压实度关系曲线可采用三次多项式来拟合;随着台面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地震残余变形表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尤其是当加速度峰值大于0.6g时(1 g=9.8 m/s2),路堤边坡变形模式为震陷变形模式。  相似文献   

5.
堤防工程作为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御洪水的最后一道屏障。其特点是堤线长、保护范围广,且因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条件存在差异,在堤防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基本上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达到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满足稳定、渗流、变形等直接涉及工程安全的要求。本文对堤防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残余体积应变与残余剪应变的计算模型进行整体永久变形分析,得出了动力变形量及其分布特点,以及永久变形对高面板堆石坝防渗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高坝上部面板与垫层间的动位移存在相位差,使面板动应力在上部产生明显的变化,需要给予重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0.1g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对于300m级高的混凝土堆石坝结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1.漏洞险情的形成原因漏洞即集中渗流通道。在汛期高水位下,堤防背水坡或堤脚附近出现横贯堤身或堤基的渗流孔洞,俗称漏洞。漏洞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说来有:①凡于历史原因,堤身内部遗留有屋基、墓穴、阴沟、暗道、腐朽树根等,筑堤时未清除;②堤身填土质量不好,未夯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桥墩混凝土最大裂缝宽度、残余位移、保护层混凝土脱落及纵筋屈曲为主要损伤破坏指标,建立了联系地震动类型、强度和桥墩各损伤破坏指标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地震损伤破坏分析方法.最终以一个实际桥墩为例,通过增量动力分析手段获得了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峰值位移、残余位移、混凝土裂缝宽度、混凝土保护层脱落、纵筋屈曲等地震损伤指标,对桥墩地震损伤破坏分析方法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值分析方法可较为准确的模拟桥墩的震后残余变形、混凝土开裂等损伤破坏,且近断层地震动输入下桥墩的地震损伤破坏远大于远断层地震动.  相似文献   

9.
何创茂 《科技资讯》2014,12(17):59-59
堤防是抵御洪水的主要屏障,常用的堤防技术有碾压式土堤、砌石堤、混凝土墙堤、吹填放淤筑堤等施工技术,其施工质量关系着堤防工程的防汛能力和质量。本文主要探讨淤背堤防工程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斌堂 《科技资讯》2012,(15):65-65
针对防洪工程堤防新修加固工程施工实践,分别介绍堤防的土方开挖和堤身填筑工序及施工方法,并阐述了堤基清理及填筑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强震持时对河流堤防液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中部地区极有可能经历两种不同持时特征的地震动,即①东南海-东海复合型海沟地震,持续时间大于100 s,最大加速度约2.4 m·s-2;②活断层内陆地震,持续时间小于20 s,最大加速度约6.0 m·s-2.由于该地区的冲积平原下部广泛沉积了饱和松散砂层,因此具有很高的液化可能性.文中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动力耦合固结理论,采用一个经过广泛验证的砂土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对这两种具有不同持时特征的强震所导致的河流堤防液化性状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了地震动持续时间对河堤液化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地震动持续时间对于堤防的超孔隙水压力、加速度、变形等液化特征有着显著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的强震作用将导致较大的堤防液化变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淤泥与海砂进行混合,制备了淤泥海砂未固化混合料,又掺入水泥制备固化混合料,用于分析地震作用下海堤的动力响应。通过有限元软件Geo-studio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海堤的动力响应,结果显示:采用未固化混合料填筑的海堤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安全系数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而固化混合料填筑的海堤,能够减小海堤在地震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液化破坏范围和震后永久位移,并且海堤在静力状态和地震荷载作用下均能够满足规范规定的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考虑地基液化后大变形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基液化后的侧向变形是导致桩基础震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给出了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水平地基液化后的侧向大变形对桩基础破坏作用的调查结果;在能统一描述饱和砂土液化前后尤其是液化后的大剪应变响应的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采用Penzien简化法建立桩一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对该震害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地基液化后剪应变分量的桩基础变形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符合较好,液化后的剪应变分量控制着桩基础的残余变形。  相似文献   

14.
基于软土地基上堤防工程地震破坏的严重性以及土性参数变异性大的特性,将风险分析理论引入堤防工程当中,建立堤防工程地震风险评价方法.针对液化和滑坡两种主要破坏形式结合可靠度理论确定了相应的破坏概率计算模型,并在地震危险性和地震易损性概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堤防地震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拟定了堤防地震风险评价标准.将该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岭土分散与高浓泥浆液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材料物理化学原理,研究了高岭土深加工的分散条件及高浓泥浆液化。结果表明,采用Disp-1分散剂可以在中性条件下进行有效分散,并实现高岭土的高浓泥浆液化。  相似文献   

16.
饱和层状砂土三轴液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具有层状结构的饱和砂土液化时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规律,利用GCTS-STX-050气动三轴测试系统对层状饱和砂土进行等幅应变控制下的液化试验研究,分析了试样中不同粉粒夹层厚度、位置及分布层数对液化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样液化所需的循环加载次数与粉粒夹层的厚度呈非线性关系,存在一临界厚度使得循环加载次数最大;粉粒层能够有效地阻碍细粒层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传递,而细粒层对粉粒层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阻碍效果不明显;相同厚度下,粉粒夹层两层分布较一层分布对超孔隙水压力的阻碍作用更加明显.试验结论可为地震作用下具有层状结构的饱和砂土液化规律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保洞庭湖区堤基安全,根据堤基地质特点,建立了多元结构堤基的垂直防渗概化模型;并采用渗流有限元法对影响半封闭式防渗墙防渗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分别得到了天然弱透水覆盖层、第二层强透水层、防渗依托层、依托层下伏强透水层的厚度、渗透性对堤内和堤脚附近最大渗透坡降的影响曲线.计算结果表明,防渗依托层的厚度、渗透性对堤内、堤脚附近最大渗透坡降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其他因素,其对半封闭式防渗墙防渗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所有次要因素中,天然弱透水覆盖层的厚度、渗透性对堤内最大渗透坡降的影响较其他因素大,尤其对堤脚附近渗透坡降的影响比较明显.本文的研究成果既可用于定量研究半封闭式防渗墙的防渗机理,也可以为垂直防渗墙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河谷型风电工程地基承载力不足、砂土液化及沉降变形等不良条件,进行了振冲碎石桩的现场施工。通过标贯试验检查砂土液化消除,利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静载试验对成桩质量和复合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检测分析,最后通过分析沉降观测数据以及压缩模量分析检验地基变形改善情况。结果显示振冲碎石桩对地基承载力提高效果明显,消除地基砂土液化,并加速地基沉降变形到位,使得复合地基承载力在处理后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施工需要,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福州市橘园洲防洪堤的K4+000断面和K6+260断面的饱和砂基进行液化稳定分析,采用动剪应力对比法进行液化判别.地震剪应力采用考虑动孔压的上升对动剪切模量的修正作用的三维二相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抗液化剪应力采用动力试验确定相应的参数引入经验公式进行修正计算,得到了各断面下的液化分布图.  相似文献   

20.
对二元结构堤基中悬挂式防渗墙防止渗透变形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塑料排水板深入细砂层深度,模拟河床透水层暴露深度对悬挂式防渗墙防渗作用的影响,得到了研究区域内临界水头、破坏水头、渗流量等数值以及渗透变形发展过程的特征现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河床透水层暴露深度的逐步增加,渗流场发生了变化,渗透变形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