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奎仁 《科学通报》1992,37(19):1788-1788
滇、黔、桂金三角是我国重要的微细粒金矿床分布区。作者在研究该区金牙微细粒金矿床中金的賦存状态时首次发现了含铂汞金矿、汞金矿和铂金矿,这对金牙金矿床的矿物学和金的提取工艺研究以及矿床成因探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玲珑金矿田成矿深度的研究与测算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吕古贤 《科学通报》1995,40(15):1399-1399
作者在“构造作用力影响成岩成矿静水压力”理论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成矿深度研究新的观念和测算方法;就是要先从成岩成矿测算压力中消除掉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然后再对上覆岩石厚度进行推算.现将对山东省玲珑金矿田成矿深度的主要研究测算成果概述如下.1 玲珑金矿田基本构造岩相带轮廓及其地质特征玲珑金矿田是国内外著名的黄金生产矿山(图1).该矿田包括九曲、玲珑-大开头、108  相似文献   

3.
镇沅金矿是哀牢山金矿带最大的超大型金矿床,但一直缺少同位素直接定年数据.从镇沅金矿田冬瓜林矿段变石英杂砂岩金矿石中,选取4个黄铁矿样品,采用Carius管溶样,蒸馏分离Os,丙酮萃取Re,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测定法,对其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其等时线年龄为229±38Ma(MSWD=2.0,置信度95%),187Os/188Os初始值0.68±0.24,Os为442±91,黄铁矿Re/Os比值为40.8~100.5.结果显示:镇沅超大型金矿至少在印支期存在一次重要的成矿事件,该期成矿物质来源属壳-幔混合来源,但以幔源为主.构造-岩浆演化历史表明,哀牢山复合造山作用经历了前寒武纪-早古生代基底的形成、晚古生代俯冲造山作用、海西期末-印支期强烈碰撞造山、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伸展(走滑)造山等复杂的演化过程.多旋回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使得镇沅金矿具有多期次成矿特征,成矿作用可能主要发生于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而矿床中占次要地位的蚀变花岗斑岩型和蚀变煌斑岩型金矿可能是后期改造叠加所致.  相似文献   

4.
郑明华 《科学通报》1993,38(7):642-642
作者在阿坝地块东缘层控金矿床成矿规律的研究过程中,在马脑壳层控金矿床的金矿体内,首次发现了白钨矿的富集体。1991年,对大量的金矿石样品进行系统的化学分析,证实该层控金矿床中钨元素的富集确切无疑,从而表明马脑壳层控金矿床乃是一个金-钨-锑-砷(自然金-白钨矿-辉锑矿-雄黄)建造矿床。此类矿床在我国西南地区属首次发现,就世界范围也  相似文献   

5.
杨进辉  周新华 《科学通报》2000,45(14):1547-1553
采用亚样品(sub-sample)取样及载金矿物-黄铁矿直接定年技术,研究胶东地区典型矿床玲珑金矿主成矿期载金矿物(黄铁矿)的形成时代.黄铁矿亚样品Rb-Sr同位素年龄为(121.6± 8.1) Ma,矿石(黄铁矿石英脉)及矿石-矿物的Rb-Sr同位素年龄却集中在120.0~122.5 Ma和110.0~111.7 Ma两个年龄段之间.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矿石矿物学特征认为,矿石和矿石-矿物的同位素年龄是混合线,121.6 Ma应当为玲珑金矿主成矿期——含金黄铁石英脉阶段的成矿时代. 研究表明,利用亚样品取样技术直接测定载金矿物黄铁矿的Rb-Sr同位素年龄用于确定热液成因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金牙金矿微细粒金赋存状态的质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奎仁 《科学通报》1992,37(9):832-832
自卡林型金矿发现以来,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矿物学和矿床学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微细粒金主要呈显微金和超显微金存在,不但肉眼难以见到,在光学显微镜下也很难发现,给赋存状态研究造成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到矿床的评价、勘探及选冶工艺的确定。本文首  相似文献   

7.
辽东猫岭金矿中含金毒砂的Re-Os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喻钢  杨刚  陈江峰  屈文俊  杜安道  何畏 《科学通报》2005,50(12):1248-1252
猫岭金矿是辽东重要的大型金矿床之一, 其金储量为25 t, 平均品位为3.2 g/t.猫岭金矿为毒砂浸染型金矿, 毒砂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猫岭金矿中6个毒砂样品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316±140 Ma, 指示猫岭金矿化发生于古元古代, 不同于前人认为猫岭金矿成矿于印支期.等时线的初始187Os/188Os比值为1.32±0.48, 指示矿质来源是壳源的, 可能来源于辽河群盖县组.此结果同时表明矿区的辽河群盖县组沉积时代老于矿床年龄(2316±140 Ma).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为国内外首例独立的碲化物型金矿床,其中90%以上是碲化物金.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对该矿床碲化物矿物的研究,发现普遍存在Au-Ag-Te矿物交生结构现象,主要有碲银矿(主晶)-针碲金银矿(客晶)和碲金银矿(主晶)-碲银矿(客晶)的交生.主晶和客晶矿物的物相和化学成分稳定,客晶矿物呈边界较为平直的蠕虫状和带状较为定向地均匀分布于主晶矿物内部,认为该结构为出溶结构.结合碲金银矿合成实验矿物相转变温度,Au-Ag-Te矿物出溶结构显示,三道湾子金矿金银碲化物阶段脉状碲化物(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碲银矿、碲金矿)形成温度150~220℃.金银碲化物成矿阶段早期浸染状碲化物(碲银矿、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形成环境logf(Te2)为-13.6~-7.8,logf(S2)为-11.7~-7.6;后期脉状碲化物形成环境logf(Te2)范围为-11.2~-9.7,logf(S2)范围为-16.8~-12.2.  相似文献   

9.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金矿中的自然砷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芳  朱永峰 《科学通报》2009,54(10):1465-1470
自然砷是一种较罕见的矿物, 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金矿中大量发育自然砷, 呈它形粒状与梳状石英和辉锑矿共生. 自然砷中As含量为98 wt%~98.7 wt%, 是包古图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 银金矿为包古图金矿中最主要的含金矿物, 呈显微粒状存在于自然砷中或与自然砷, 辉锑矿和梳状石英共生. 包古图金矿的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3个阶段, 自然砷仅形成于主要金矿化阶段(阶段Ⅱ), 该阶段形成的主要矿物组合为自然砷-辉锑矿-银金矿-毒砂-辉锑银矿-银黝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 根据自然砷及其共生矿物组合推断包古图金矿主要金矿化阶段的温度为230~170℃, logfO2为−42~ −56.5, log f S2为−13.3 ~ −16.6. 从成矿早期(阶段Ⅰ)到主要金矿化阶段(阶段Ⅱ), 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硫逸度明显降低, 伴随S2−浓度降低, 砷浓度升高. 包古图金矿中的银金矿与自然砷共生, 且含As (0.5 wt%~1.3 wt%), 说明成矿热液中S2−浓度降低时, 其中溶解的砷增大了金的溶解度. 自然砷结晶促使热液体系中的金沉淀形成包古图金矿.  相似文献   

10.
粤西深层次推覆构造带岩石垂向分带性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伯友 《科学通报》1992,37(2):157-157
吴川-四会断裂带北段西侧广宁-肇庆一带复杂的花岗质杂岩中,成群或零星地分布有震旦-寒武纪(Z~c-∈b)浅变质岩块(图1).笔者通过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首次确定了这些块体为粤西深层次推覆带的外来系统,即飞来峰,这套花岗质杂岩为其滑动系统。滑动系统独特的岩石垂向分带性的发现,提供了建立断裂(动力)变质阼用一种新的模式的可能性,对于断裂(动力)变质作用理论无疑也是一个补充和完善,对该区金矿勘查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钱汉东  陈武  张根娣  胡勇 《科学通报》1996,41(6):564-568
铊是典型的低温成矿金属元素。在成矿地球化学过程中,它与贵金属Au,Ag以及Hg,As,Sb元素和有机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在低温热液浸染型金矿中(如美国卡林金矿、麦克劳林金矿,以及我国西南滇、黔、桂及其邻省地区产出的金矿)普遍含有较高的Tl,Hg,As,Sb等元素的富集异常。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黔西南单矿物辰矿中铊含量可达质量分数为0.617(6170×10~(-6)),局部地段见有铊汞硫盐矿物及与汞矿共生的富铊矿体产出。研究表明Tl,Hg,As,Sb等元素的共存特征及其相应的矿物组合是寻找勘探浸染型贵金属矿床的最佳指示标志。因此加强Hg,Tl,As,Sb体系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行为的基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笑青  章振根  姜泽春 《科学通报》1998,43(22):2431-2434
用水解还原法配制含纳米级(×10~(-9))金单质的溶液,经电子显微镜观测金的粒度为(2~20)×10~(-9)。在溶液中置入不同类型的矿物与岩石后,结果表明,硫化物矿物、自然铜及炭质岩石明显的吸附了纳米金粒子。这一实验结果与实际地质现象一致,从而较好的解释了卡林型金矿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H_2S在海南抱板金矿田成矿流体中的存在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志峰 《科学通报》1993,38(24):2273-2273
在金矿的研究中,虽早就发现金可能是以硫氢络合物的形式迁移,但在含金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中只有SO_4~(2-)的存在,并未发现其它硫离子,这可能是分析方法的局限,因在国内流体包裹体研究中多用色谱分析。利用探针质谱分析金矿的成矿流体包裹体时,已发现  相似文献   

14.
前言四川是我国重要的产金区之一,根据历史记载,仅1935~1942年,全省产金量即达38万两,平均每年产金47,500两。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66.2~71.8%的县(120—130个县)有金矿资源。已有金矿(矿化)点320余处,其中原生金矿点109处(大型矿床一处,中型矿床二处,小型矿床三处)。但据截止于1977年的储量平衡表统计,全省金矿储量仅为××吨,  相似文献   

15.
金属矿床带状分布形成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良义 《科学通报》1994,39(18):1688-1688
金属矿床的带状分布,主要是指有用矿物或有用元素在空间上呈现规律性的分布.有用矿物或有用元素在平面上呈现规律性的分布,称为矿床的水平分带;有用矿物或有用元素在垂直方向上呈现规律性的分布,称为矿床的垂直分带.Spurr首先指出金属矿床的带状分布问题,并指出,与基性岩浆有关的带状分布为Cr-Ni-  相似文献   

16.
本期封二、封三刊登了一组研究中微子寿命的图表。封二图1系1957年首次记录到的“看不见”的中微子,这是比普通氦元素多两个中子的氦-6元素放射性衰变时记录下来的。图中顶部短而粗的下垂轨迹是反冲核,较亮且弯曲的轨迹是电子,由于这两条轨迹不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蛇绿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勇 《科学通报》1987,32(21):1654-1654
沿东秦岭商县断裂南缘和商(南)-丹(凤)断裂北缘,断续出露一套由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石和沉积岩组成的蛇绿岩套(图1)。这套岩石因其重要的构造意义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岩相学和主元素地球化学基础上,不同作者对这套岩石提出了不同的成因模式。就现实情况而论,洋脊玄武岩(MORB)和岛弧玄武岩(IAB)在主元素分布上具有较大范围的重叠,  相似文献   

18.
孙晓明 《科学通报》1992,37(14):1299-1299
吉林夹皮沟是我国著名的黄金开采基地,对其中一系列大中型金矿的成因历来争议很大,主要有变质热液成因论和岩浆热液成因论。上述争议不仅在夹皮沟地区存在,且在华北地台上其它金矿区乃至整个太古代金矿中都存在着。因而,对该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找矿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对夹皮沟地区一系列金矿进行了大量的井下和室  相似文献   

19.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裂变径迹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峰 《科学通报》1992,37(17):1593-1593
黔西南地区是滇黔桂三角地带最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又是中国超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蕴育地之一.本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几乎全是沉积岩中的金矿床,金矿围岩蚀变表现为典型的低温热液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伊利石化等.硅化最为普遍,并与金矿化形影  相似文献   

20.
大水沟碲矿床中碲矿物的复杂出溶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独立碲矿床,作者在对该矿床进行矿物学研究过程中,发现在楚碲铋矿中包含许多细小的蠕虫状、线状或细长条状出溶矿物,这是首次在碲矿物中发现如此复杂的山溶现象,笔者将楚碲铋矿+细小出溶矿物区域称为复杂出溶带.本文在对其作了较详细研究后,对其成因提出初步见解.1 矿床地质简介大水沟碲矿床位于四川省石棉县境内,主要出露于扬子地台西缘大渡河韧性剪切带中,围岩系一套变基性火山岩.目前在大水沟矿区初步查明有13条矿脉呈NNE向排列,明显受断裂控制.辉碲铋矿为最重要的碲矿物,其他碲矿物有楚碲铋矿、碲铋矿、硫碲铋矿等,伴生的硫化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铜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