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石河子科技》2011,(5):66-66
如今,市场上出售的一些大白菜品质差,比如白菜棵大、叶大、色绿、外叶披散。 农业专家指出,大白菜虽是叶菜作物,具有产量高需肥多的特点。在栽培中只施氮肥,缺少磷肥、钾肥就会导致包心不实问题。偏施氮肥不仅产量和品质不高,还导致包心差。  相似文献   

2.
实用技术     
《石河子科技》2011,(5):66-67
白菜包心不实都是施肥不当惹的祸如今,市场上出售的一些大白菜品质差,比如白菜棵大、叶大、色绿、外叶披散。农业专家指出,大白菜虽是叶菜作物,具有产量高需肥多的特点。在栽培中只施氮肥,缺少磷肥、钾肥就会导致包心不实问题。偏施氮肥不仅产量和品质不高,还导致包心差。  相似文献   

3.
实用技术     
白菜包心不实都是施肥不当惹的祸如今,市场上出售的一些大白菜品质差,比如白菜棵大、叶大、色绿、外叶披散。农业专家指出,大白菜虽是叶菜作物,具有产量高需肥多的特点。在栽培中只施氮肥,缺少磷肥、钾肥就会导致包心不实问题。偏施氮肥不仅产量和品质不高,还导致包心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群体生态的影响,以杂交水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群体小气候、产量及纹枯病发病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杂交水稻的产量增加,但在高氮条件下产量增加不显著;增施氮肥后虽然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但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30%左右)导致了单株产量(19%左右)的提高.同时氮肥增加后其群体通透性(包括透光性和透气性)显著降低,温度降低但湿度增加;这一系列群体小气候的恶化导致纹枯病发病程度增加.氮肥过低无法保证产量,过高则会引起群体生态环境恶化.在中等施氮水平下(150 kg/hm~2),水稻的产量既不会显著降低,群体小气候条件也优于高氮处理.进一步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群体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可以探索出既能达到高产又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最优措施.  相似文献   

5.
定位施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1992年到2000年,研究了13种不同肥料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肥区小麦产量最低,占全肥区产量的50%左右,但历年产量稳定在1.3-1.4t/hm^2,并没有随试验的进行而逐年下降,说明中性紫色土基础地力产量稳定、持久,但是较低;缺N或缺P的各处理(PK,N,NK),随着试验的进行,产量逐年降低,从试验的第6年起,小麦产量接近无肥区产量,之后稳定在1.4-1.5t/hm^2;氮肥单施,其肥效逐年障低,由开始的9.4kg降至0.5kg;氮肥与磷钾肥配施,氮肥肥效则稳定在8kg左右;磷肥肥效呈逐年上升之势,由开始的3.5kg上升至16.8kg;在试验的前5年,钾肥对小麦没有增产作用,从第6年开始,钾肥对小麦增产效果明显,每千克K2O增产小麦7.4kg;不施氮肥处理,小麦茎叶和籽粒含氮量均较低,其茎叶含氮量比施氮处理平均值低43%,籽粒含氮量比施氮处理平均值低24%;不施氮肥处理粗蛋白含量比施氮处理低3个百分点;凡施用磷肥处理,籽粒中含磷量比不施磷处理高30%左右,茎叶中含磷量比不施磷处理高1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通过低、高两种施氮水平、5种种植密度的复因子试验,分析了丹参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根冠比,探讨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丹参干物质积累影响大于密度效应,以施氮180 kg/hm2、密度14万株/hm2为宜,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高;N2比N1平均增产23%,5种密度平均产量以M2产量最高,M5产量最低,M2比M5高20%。在每公顷施180 kg氮肥的情况下,以密度12万株/hm2最高,产量为6 207 kg/hm2;每公顷施135 kg氮肥的情况下,以14万株/hm2氮肥偏生产率最高,为38 kg/kg。丹参生长后期根冠比为0.600.65,大于前期,不同生长期N2根冠比大于N1。  相似文献   

7.
氮肥对结缕草种子生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二年生结缕草种子产量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结缕草的草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高,草高与施氮量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关系.当氮肥用量为8g/m2时,结缕草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最多,结缕草种子产量也最高,达到761kg/hm2,发芽率为96%.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大田试验,研究油葵在主要生育期不同器官的氮肥吸收利用情况、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增施氮肥促进油葵地上部的养分吸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吸氮量先增后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呈降低趋势,即N_1P_2K_2处理下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达16%;氮肥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且N_3P_2K_2处理与N_1P_2K_2,N_2P_2K_2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降低,且各处理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可显著增加油葵的株高、茎粗.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建议在宁夏中部干旱区种植油葵的适宜施纯氮量为270kg/hm~2.  相似文献   

9.
柑桔炭疽病是一种真菌陛病害,主要为害叶片、枝梢、花和果实,引起叶、果脱落,植梢枯死,导致树势衰退,产量下降。防治应以加强管理、注重修剪及时排灌,增施基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农院45号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与施N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与氮肥之间有一定的互作效应,节水灌溉(轻度水分胁迫)结合适量的氮肥在节水的基础上不降低产量,在生产上可行。在土壤干旱严重时和良好的水层条件下都不宜过多施用氮肥,否则,一方面会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能会造成氮肥的浪费和污染。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增加了强筋小麦与弱筋小麦的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施氮肥则降低了籽粒的硬度,提高了籽粒的面筋含量。施氮肥对两种筋型小麦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及拉伸面积和延展性呈正效应,施磷对粉质仪参数影响很小,施钾对弱筋小麦的粉质仪参数呈负效应,而对强筋小麦呈正效应。对于淀粉糊化特性,增施氮、磷、钾对弱筋小麦呈正效应,且施氮效应最大;增施氮、磷、钾增加了强筋小麦的稀懈值,而对其余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呈负效应,施氮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17,(6):914-917
在河南省驻马店砂姜黑土上进行玉米田间试验,研究控施肥料一次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只施用磷钾肥相比,加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29.2%~52.3%;两个试验点产量最高的为控释尿素全部一次性基施处理,达到8 632.7 kg/hm~2和8 807.0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提高了285.0 kg/hm~2和142.5 kg/hm~2;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玉米产量下降,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减施氮肥存在减产风险.  相似文献   

13.
氮钾肥配施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氮钾肥配合施用的试验观察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50kg/hm^2纯氮肥、225~300kg/hm^2纯钾肥,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好,其中450kg/hm^2纯氮肥、225kg/hm^2纯钾肥的施肥组合为增产最佳组合。进一步试验表明,在较高氮肥水平下,增施钾肥可有效增加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4.
杂交棉-标杂A1的氮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杂交棉标杂A1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杂交棉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推迟,但最大积累速率增加,标杂A1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快速增长期在初花-盛铃期,持续时间40d左右;棉花总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用量显著影响棉花的铃数、单铃重及籽棉产量;棉花单铃重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单株铃数和籽棉产量均表现为施N300kg/hm2处理的最高,其次是施N 300和150kg/hm2处理,不施N处理最低。本研究条件下杂交棉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为41%~55%,氮肥适宜用量为310~340kg/hm2。  相似文献   

15.
选用春小麦品种宁春15号分别研究了在不同施氮量、不同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以及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籽粒产量随着施氮肥时期的后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生物产量呈持续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适宜的时间和科学的用量下施用氮肥是提升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本试验于2018—2019年选用京农科728(JNK728,氮高效品种)和郑单958(ZD958,高肥品种) 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分别设置4个氮肥用量(0、150、250、350 kg/hm~2)和4个施氮时期(苗期、6叶期、12叶期、吐丝期),探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JNK728在1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ZD958在2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2个玉米品种产量与氮肥后移指数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产量的变化主要由穗粒数的显著差异引起。因此,氮肥在中后期追肥(12叶展或吐丝期)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滴灌夏玉米高效生产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对旱地玉米进行氮肥不同施肥量试验,根据土测值及目标产量,确定亩施肥量,以亩施农家肥1500kg,磷酸二铵6kg、硫酸钾4kg为等量标准.亩施尿素5kg、10kg、15kg为变量标准,亩施尿素12kg为习惯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旱地玉米亩施优质有机肥1500kg、磷酸二铵6kg、硫酸钾4kg的条件下,亩施尿素15kg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明显,可作为节肥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生产氮肥需要量与利用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稻氮肥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设处理中,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增加,并获得了氮肥效应函数方程Y=-0.65 X2+24.88 X+443.1.通过对植株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比较,表明当地施氮水平(每667m2施纯氮10kg)的氮肥利用率较高,净产值和产投比较大,能增加稻谷产量和产值,适合当地当前中稻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19.
3个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高肥力、高种植水平以YS500和大麦02-2为主;中等肥力和旱地上可选用云啤2号,稳产性相对较好。亩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亩施尿素55与45千克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云啤2号三种施氮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大麦02-2亩施尿素55与35千克的产量差异显著而,45和35千克间不显著;YS500亩施尿素45、55千克处理与35千克的产量差异极显著。要获取高产应增施氮肥,YS500以亩施尿素55千克为佳,大麦02-2酌减,云啤2号再适当减少。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以巨型稻“丰超6号”为供试材料,以磷钾肥为基肥,设置氮肥或硅肥使用组合的4种处理:不施氮肥和硅肥(CK)、施氮肥(N)、施氮肥配施低量硅肥(NSi1)和施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施用氮肥和硅肥使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5.6%和67.0%,使水稻根冠比分别增加了30.8%和46.2%.与CK处理相比,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分蘖数分别增加了23.9%和45.0%; 与单施氮肥相比,氮、硅肥配施使分蘖数进一步增加了17.1%,施用氮肥和硅肥使巨型稻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7%和19.8%.氮、硅肥配施使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硅含量分别增加了19.2%~31.5%和9.2%~28.5%.NSi2处理较NSi1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6.5%.与单施氮肥相比,NSi1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提高了11.7%,而NSi2处理使巨型稻产量显著增加26.1%.在巨型稻种植过程中以氮肥配施高量硅肥(NSi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