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原丰早”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利用原子能辐射引变的方法,经过三年五个世代于1973年选育而成的一个早熟偏迟,或中熟偏早的早籼品种。经全省50个农场(所)、63个公社、大队共113个单位试种结果,“原丰早”平均亩产870.5斤,最高亩产达1250斤。可比当前推广的生育期相似的早中熟品种“二九青”、“竹莲矮”、“圭陆矮8号”平均增产1~2成,与迟熟品种“广陆矮4号”产量接近。  相似文献   

2.
义乌县大陈公社后畈大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坚持以路线斗争为纲,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为革命种田,用科学种田,获得了连续十五年稳产高产。1972年粮食亩产2016斤,突破了一吨关。晚稻产量从1964年起连续六年超早稻,特别是近三年晚稻生产水平又有新的提高,1970年亩产716斤,1971年766斤,1972年822斤,实现了晚稻一季跨《纲要》,最高的一丘1.49亩,品种金垦19,亩产达到1071斤,创造了该大队晚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总结后畈大队晚稻生产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3.
义乌县大陈公社后畈大队在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坚持以路线为纲,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为革命种田,狠抓薄弱环节获得了连续十四年稳产高产。晚稻从一九六四年起连续六年超早稻,一九六七年亩产826斤,一九六九年亩产805斤,去年虽遭到不同程度的病、虫、旱、低温等自然灾害,但仍获得亩产766斤的好收成。现将他们晚稻生产中的几条主要经验,初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海宁县许村公社永福大队,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坚持以批修整风为纲,认真总结粮食亩产超千斤后徘徊多年的经验教训,大破“生产到顶论”,全面落实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农业“八字宪法”,实现农业生产新的跃进。一九七一年粮食平均亩产从一九七○年的一千四百四十斤,猛增到一千七百二十八斤半,最高田块亩产达到二千五百四十五斤,总产增加一成五。油菜子、络麻、蚕茧以及猪羊年终存栏数也都比一九七○年增长一成以上。  相似文献   

5.
水稻旱直播     
义乌县廿三里公社红旗五七学校的革命师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在认真学习湖南省耒阳县城关公社沙头大队和新市公社水西大队贫下中农在沙土上旱直播水稻获得大面积亩产八百多斤的先进经验(请参见本刊今年第4期)的基础上,在红黄壤旱地上先后进行三次试种,终于获得成功。由于播种比较迟,在抽穗灌浆期曾遭到高温干旱和二化螟的严重为害,使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亩产仍达641斤。  相似文献   

6.
“京引15”是个中熟糯稻品种,于1969年引入我县。经过几年来的多点试种,表现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和抗病力强等特性,一般亩产500~600斤,比原有的糯稻品种增产1~2成。如我县良种场三年大面积种植,亩产524.6~535斤,其中最高的亩产达到720斤;城郊公社山河大队1972年种植31亩,平均亩产525斤,最高亩产718斤;海拔500公尺的双峰公社榧坑大队种  相似文献   

7.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8.
前言去年,仙居县将部分迟熟春花田(小麦、草子留种田等)扩种早稻,多数获得较好的收成,但也有不少田块早稻生长不正常,发生“青空穗”现象而减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一万亩左右,占春花田早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严重影响了早稻的高产。白塔公社三千多亩春花田早稻,其中一千亩发生“青空穗”现象,平均亩产不到二百斤,有的只收几十斤。红旗公社上沈大队二百四十六亩春花田早稻,有一百三十八亩发生“青空穗”,亩产在二百  相似文献   

9.
(一)奉化县溪口区广大干部群众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大搞科学试验,积极推广水稻根外施肥,通过喷施,一般都有显著增产。一九七五年亭下公社徐家埠大队科技组28亩早稻喷施1~2次与不喷亩产相差60斤,溪口公社沙堤大队第五生产队试验每亩增产120斤,棠云公社西江四队试验增产105斤。畸山公社任宋大队第五生产队试验每亩增产161斤,东岙公社东岙第一生产队试验每亩增产76斤,溪  相似文献   

10.
山东、陕西、吉林、江苏等省正在开发、利用“肥水”(含氮量较高的地下水)灌溉农作物,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事物。山东省莱阳县城厢公社南关大队贫下中农自1959年发现用井水浇的庄稼比用河水浇的长得好,此后连续多年不断扩大井灌面积,效果很好。近几年来,周围的生产大队也先后改河水灌溉为井水灌溉,均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966年,南关大队进行了小麦浇水对比试验,结果浇井水的亩产676.5斤,比浇河水的360.1斤增产87.9%。为了探索井水灌溉增产的  相似文献   

11.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去年在厦程大队第十六生产队和第十三生产队搞了两片旱地杂交玉米高产试验畈。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验收,第十六生产队这片试验畈,实测面积5.62亩,实收玉米(燥子)4789.3斤,平均亩产852斤。其中:丹玉3号1.10亩,总产1050.5斤,平均亩产955斤丹玉1号0.97亩,总产778斤,平均亩产803斤  相似文献   

12.
杉木“撩壕”造林是广东省怀集县林科所试验成功的科学造林方法。采用“撩壕”造林,六年亩产14立方木材,真正达到了速生丰产。1973年春,杭州市郊留下公社石马大队、龙坞公社横山大队、大农公社皋城大队、四季青公社常青大队也进行了试种,据9月上旬测定,平均幼树高36.6厘米,最高的达90厘米,平均根径粗0.72厘米,最粗的达1.8厘米,从栽植到测定(5个月)幼杉生长的新梢平均达25.2厘米,长得最快的新梢高达70厘米,生长势均优于“带状”或“块状”造林。据石马三队测定,“撩壕”营造的杉木幼林,平均新梢高为“带状”整地的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一年,杭州麻区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在学习广东省种植两季水稻、一季络麻的先进技术基础上,试种满畦春粮、早稻、络麻三熟制初获成功。据十个生产队调查,共试种4.914亩,除春粮比原来的沟边春粮增产二、三成外,获得了亩产早稻589斤,络麻540斤的产量。其中余杭县乔司公社东风大队劲吹生产队亩产早稻723斤,络麻653斤,良仑二队早稻562斤,络麻676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凤城县通远堡公社张家大队,是个半山半平原的大队,土质较差。几年来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不断改变生产条件,大搞秋翻地,改革玉米栽培技术,采用“小大垄”栽培,使玉米产量连年稳步上升。1970年粮食产量过“黄河”,1972年过“长江”,亩产829斤,1973年在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下,亩产继续过“长江”,三队继续超千斤。  相似文献   

15.
1975~1976年示范试验的结果1.“乙烯利”促进棉花早熟的效应。经过示范试验,可以看出在不同地区、品种条件下,棉花应用“乙烯利”催熟均有明显效应。如海宁县黄湾公社6个大队(10个生产队)对22亩“协作2号”等品种进行示范试验,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于9月下旬施用(施用后一周内日平均气温为20.5—22℃)拔杆时开铃率比对照高21.3—29.5%;即使在10月上、中旬使用(10月7—17日),施用后一周内日平均  相似文献   

16.
“5406”菌肥,肥力大,肥效长,制造简便,成本低廉,深受广大贫下中农欢迎。我县桃源公社刘门山、九间廊等大队的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发扬敢想、敢于、敢革命的精神,利用蚕沙(蚕粪)代替油饼堆制“5406”菌肥,肥质与油饼堆制的基本相同,为大搞“5406”菌肥,争取粮食高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伟明大队地处天目山北麓,是个半山区。土壤大部分为山区半沙土。这个大队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狠抓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今年,全大队227.5亩三麦,平均亩产422.6斤,其中伟明生产队有34亩大麦,单产达632斤,还出现了不少700斤以上的田块。他们能获得三麦连续增产,主要经验是全面贯彻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现将情况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8.
东阳县虎鹿公社农科站三块共4.13亩“两旱一水”三熟高产试验田,去年平均亩产春粮632.2斤,早稻1189.4斤,杂交玉米1266.9斤(玉米折稻谷平均亩产1583.6斤),合计三熟平均亩产为3092.6斤,最高的一块,平均亩产3146.9斤。比1978年增产48.7斤。这三块试验田,是由县委、区委、公社党  相似文献   

19.
1972年我县继春粮之后,早稻又获得了丰收。全县44.38万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700斤,比1971年的679斤增产3.1%;总产量达到31,047万斤,比1971年增产2.3%。更可喜的是,全县有10个公社,167个大队实现了早稻一季超《纲要》,其中有11个大队,55个生产队早稻亩产突破了千斤。这是深入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全县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认真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我们新仓公社东风大队第一生产队的革命干部、贫下中农,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的教导,坚决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以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为武器,以大寨人改天换地的雄伟气魄为榜样,从一九六二年开始,九年如一日,坚持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