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大学生的价值需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评价和价值标准三个方面对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都有积极和消极影响,针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及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分析,试从改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巩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识,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辐射范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等途径培养大学生形成稳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漳州师院学报》2019,(1):152-156
法治精神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助推核心价值理念认同、催生核心价值动力萌生、内化核心价值理念于心的积极作用。因此,培育大学生主体法治精神、奠定大学生法治思想基础、拓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外部环境和有效开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场域,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使大学生能够成为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17,(2):137-14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反映,亦是大学生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和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在高校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当前,小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国家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认识理念缺失、价值观认同度偏差等情况,为此,高校应通过加强国家主流意识教育、严格网络传播信息监管、优化校园环境等措施,进一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进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给青年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的生活,但同时,网中的某些不良因素给大学生社会化、价值观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击.如何行之有效地加以引导和教育,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漳州师院学报》2022,(2):147-151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伟大抗疫精神已逐渐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伟大抗疫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诠释真善美的公德品质,蕴含逆行担当的家国情怀。伟大抗疫精神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能够有效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内化认知、情感归属认同、日用实践养成。因此,伟大抗疫精神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以伟大抗疫精神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当下性,构建大学生全析式参与防疫抗疫的日常活动,用实践参与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蕴含。  相似文献   

6.
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需要,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精神内核、灵魂所在,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高校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明确方向,凝聚力量,通过创新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利用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固化作用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互联网“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等路径推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奉献.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受变革的影响,最深刻地最有意义地表现在他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对社会的总的看法上,即价值观的变化。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有助于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教育有的放矢地帮助、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更具历史意义的是,由于大学生客观历史地位和巨大的社会期望,使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和教育具有跨世纪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前瞻性社会意义。一、传统的政治价值观仍在大学生中居主流地位,但也明显地印上时代的烙印。据某省高校工委1997年6月在某高校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8.
步入21世纪,为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必须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增强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承担21世纪历史使命。最近几年来,有些人宣扬,市场经济就是个人发财致富,说什么“个人主义伦理原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了,等等。这些错误的说法,给大学生造成了价值观混乱,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要使学生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一、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事物、特别是对人生的相对稳定的根本的观点。从人生价值观来说,就是作…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大学生价值观的个体需要,为其提供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准备,但也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其践行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导致了其践行水平的降低.社会转型强化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需要,也为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良好机会,但又极容易导致其边缘化.要利用双因素所产生的功利思想提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水平,利用其所催生的个体需要提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利用其所提供的客观条件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环境价值观视角对高校生态教育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生态教育过程中,价值观作用不可忽视,阐明生态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提出了环境价值观视角下高校生态教育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与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思维、观念都发生了变化,人生观、价值观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对奉献精神的理解与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挖掘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弘扬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铸魂育人、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以文化人"是一项掌握主动、赢得未来的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实践性和持久性工程。面对新时代新机遇,积极从"文"和"化"的育人内容和载体着力,从文化传承、情感共鸣、实践体验、社会协同等育人途径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力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接融合。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中怎样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是政治理论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挑战.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邓小平理论概论作为一门新课程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邓小平理论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矛盾性入手,探讨了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四点新思路,即深化理论灌输,构筑精神支柱;优化社会实践,培养健全人格;进化校园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强化心理教育,完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基本保障和重要保证。正确认识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深入探究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引导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师院学报》2021,(4):138-142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导大学生崇尚劳动行为、尊重劳动成果、厚植劳动情怀、锤炼劳动品质、养成劳动习惯,最终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助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必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不断丰富和拓展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积极推进和落实培养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才能科学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有益于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建构完美人格。通过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青少年(3268人)的科学价值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男女青少年在科学价值观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中学生、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科学价值观基本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青少年的科学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势;有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对科学技术及其价值认识的不足和片面性;还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科学价值观不明确。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提高自身对社会的经济及其他方面的认识,通过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们意识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来说意义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