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市镇的产生、崛起既受政治、军事因素的影响,更受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山西市镇的勃兴约在明末清初,其形成及盛衰的原因各异、类型特点也不同。本文仅从山西市镇的兴起和繁盛及其与晋商活动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江西省城镇人口增长机制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之关系的探讨,提出现有城镇人口比重与城镇化实际水平有一定差距。认为市镇设置、市镇规模、市镇人口增长率和增长结构以及市镇人口数必须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过程的客观的、必然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河流是人类活动和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者,人们依水而居、随水而商形成了稳定的聚落,因商业活动的繁荣逐渐形成了市镇。市镇承载了所在地域时空上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并以物质形态呈现于世。研究传统的市镇空间是对我国城建技艺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其意义深远。论文以流域学的视角和区域的整体观,以汉水流域为线索研究豫西南区域的市镇分布与空间特点,分析其空间构成要素,总结和归纳该流域传统市镇空间形态及其特点,揭示其形成机制。这些对研究该流域建立连续的、整体性的区域市镇空间和传统市镇历史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代前期,嵩县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市镇数量激增,市镇作用由单一的集市性质逐步衍生出其他的功能,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市镇.嵩县市镇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其深刻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同时也与嵩县知县康基渊发展经济的举措以及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江南市镇分布演变的驱动力并展现其时空演变过程,分别以1736—1850年和1851—1949年的市镇数量为因变量,以其所对应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河流密度和海拔中位数为自变量,建立了江南市镇数量演变的时空模型(GWR模型);再将市镇核密度图和产业区图进行叠加,以观察产业因素对市镇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736—1850年,江南地区市镇分布存在空间集聚性;1851—1949年,集聚性有所降低. (2)江南人口增长较为稳定地驱动全局市镇数量增长. (3)1736—1850年,河流密度显著地驱动了江南东部地区的市镇增长. (4)1851—1949年, 江南东部部分地区河流密度与本地市镇数量增长之间转为负相关关系. (5)1851—1949年,环太湖地区及江南西北地区的河流密度显著地驱动市镇数量增长. (6)未能纳入GWR模型分析的区域中所出现的市镇数量爆发性增长现象与当地植棉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省县志、山西气候、山西历史地图集为统计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明清时期山西旱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在明清时期以旱灾为主.山西各个区域干旱灾害相关性表现在,晋北盆地与晋南盆地受纬度位置影响显著;吕梁山区与太行山区受经度影响较小,地形对降水量的影响明显,太行山西部的降水量小于吕梁山东部.  相似文献   

7.
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工具的进化,表现为传统手工工艺的改进、近代机器的推广以及非自然动力的使用;二是生产组织的进化,表现为手工工场的兴起以及手工工场向近代工厂的转型。近代苏北市镇手工业仍然是市镇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近代工业形成互补,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力推行国家政权建设,其行政权力不断向农村下沉。作为江南市镇的中心地之一,民国时期南浔镇保甲制度的重建、乡镇行政机构的健全、农村商绅精英的盲僚化、国家对自治组织的渗透和控制等过程均反映了市镇公共权力结构的变化。政权建设中的各种权威性影响要素对市镇原有的政治治理模。式产生了冲击,促进了市镇治理结构的转型,体现了国家力图通过整合基层政治来进行政权建设的诉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贵州市镇发展及问题的分析,借鉴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成功的经验,探索贵州市镇未来的发展及政府公共政策,对在西部开发背景下构建一种既能与国际接轨又符合贵州实际的新型市镇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阿尔及利亚政局中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是去年6月12日的地方选举。这天阿尔及利亚举行了全国市镇和省级人民议会选举,有11个政党参加了这场角逐。结果,伊斯兰拯救阵线党(简称FIS党)在853个市镇获得多数票,占全部市镇的55.42%;执政党民族解放阵线在487个市镇获多数票,占31.64%。在全国48个省级人民议会选举中,伊斯兰拯救阵线在32个省得票处于领先地位,民族解放阵线在14个省领先。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山西传统集镇与村落的差别以及研究山西传统集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传统集镇的繁荣与发展情况,分析了地方传统集镇的作用,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以城乡统筹理念探索小城镇发展模式必须与小城镇所处地域结合。尝试在山西省域内,以县(区)为单元对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地域类型进行定量研究。首先根据“国定贫困县”的标准界定出贫困型发展模式;其次以中心城市人口不少于50万人为标准划分出城郊型发展模式;其余小城镇地域单元以经济结构指标——三次产业增加值为分类依据,划分出工矿型、服务型、传统农区型和均衡型4类小城镇发展的地域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采用发放问卷、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分布在山西不同地域和行业的281家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山西省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推动山西省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浅议加强工程质量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以来山西省工程质量监督巡查情况,就今后各级质检站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山西省工程质量整体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山西特种养殖业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山西特种养殖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展望了特种养殖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企业质量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山西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分层次、分步骤提出了山西省企业质量管理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山西煤炭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我国加入WTO对其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山西省煤炭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山西地域气候特点、区域优势、生态优势及特色资源优势,提出了政府应重点支持特色农业,给山西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多学科渗透农业,使山西农业科技走向新的融合;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农业,使山西农业科技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扩大国际农业合作领域,使山西农业科技在全国及世界农业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等加快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山西资本市场现状入手,指出培育资本市场和推动山西国企改革的重要性,提出加快发展山西资本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山西省民营经济50余年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指出了山西民营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其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提出了促进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