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木糖醇结晶的热力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激光法测定了木糖醇在纯水、乙醇和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在水中的超溶解度数据,确定了木糖醇水溶液的结晶介稳区,并考察了温度和溶剂组成对它们的影响,同时测定了木糖醇悬浮液的黏度以及木糖醇晶体的熔点和熔化焓.研究表明,木糖醇在纯水、乙醇以及不同配比的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下降.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木糖醇的溶解度亦明显下降.这为木糖醇工业结晶装置及生产线的设计、工程放大和工业结晶生产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蛋黄卵磷脂的提纯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取蛋黄卵磷脂,研究提取时间、温度、乙醇浓度及乙醇用量等对卵磷脂提取率的影响。方法 以蛋黄为原料,乙醇-乙醚二元混合溶液为萃取剂,提取卵磷脂。结果 提取时间、温度、萃取剂用量及浓度对卵磷脂提取率均有影响。结论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卵磷脂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60min;乙醇浓度92%;乙醇加入量12mL/g。  相似文献   

3.
PET在超临界甲醇和乙醇中的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PET)在超临界甲醇和乙醇中的降解规律 ,并通过红外、色谱等分析手段研究降解后单体回收率与温度、压力及反应时间的关系 .确定超临界甲醇和乙醇中 PET降解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聚乙醇酸在不同溶剂中的θ温度.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聚乙醇酸-N-甲基吡咯烷酮、聚乙醇酸-苯甲醇、聚乙醇酸-苯胺和聚乙醇酸-间甲酚溶液的浊点温度,依据浊点温度的倒数与聚乙醇酸体积分数的对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聚乙醇酸在不同溶剂中的θ温度.结果:聚乙醇酸在N-甲基吡咯烷酮、苯甲醇、苯胺和间甲酚的θ温度分别为429. 92、430. 85、437. 45、449. 03 K.结论:θ温度随聚乙醇酸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的升高而升高.相互作用参数越大,混合自由能和化学势变化越大,自发溶解的趋势越弱,θ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制取以硬脂酸为胶凝剂和以甲醇为消烟剂的固体醇燃料的最佳配方和工艺条件。其配方为:乙醇的质量分数为48%,硬脂酸的质量分数为2.8%,甲醇的质量分数为39.5%,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量0.4%,水的质量分数为9.3%。其工艺条件是:反应釜的水浴温度为72℃,机械搅拌转速为120r/min,硬脂酸的溶解时间为15min,加入甲醇后的混合时间为30min,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反应与混合时间为40min。  相似文献   

6.
通过Multiflash软件对影响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气体组分、抑制剂、盐类、温度、压力及含水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探讨这些因素对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乙烷、丙烷、H_2S对水合物生成有促进作用,丙烷效果好于乙烷,CO_2、N_2对水合物相平衡影响不大;甲醇、乙醇及其混合物对水合物生成起抑制作用,甲醇抑制效果要优于乙醇,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抑制效果处于两者之间。含量的累积不会影响甲醇抑制效果,乙醇单位含量抑制效果随着总含量增加而减弱。NaCl、MgCl_2对水合物起抑制作用,且MgCl_2抑制效果好于NaCl。NaCl、MgCl_2单位含量抑制效果随含量增加而增强。压力较低时,压力变化对水合物平衡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较高时,温度变化对水合物平衡压力影响较大;自由水含量与水合物生成量呈正比例关系,组分对水合物临界含水量影响有限。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条件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勘探、钻探及流动保障过程中要考虑这些影响规律,提高水合物勘探、生产或者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7.
报导了四种不带结晶水的无机盐在甲醇、乙醇饱和溶液中的电导率与H2O含量的关系,特别是NaCl在乙醇—H2O饱和溶液中的电导率与温度之间存在着的线性关系,同时测定了NaCl在不同比例的甲醇—乙醇—H2O饱和溶液中的电导率,发现其数值受H2O含量的影响大于甲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相分离温度及其变化幅度为指标考察了乙醇和柴油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直馏和加氢柴油馏分油及所有市售柴油与乙醇的相分离曲线随乙醇含量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馏分油在乙醇含量为5%~20%范围内,相分离温度升高25~40℃,调合柴油在乙醇含量为10%~20%时,相分离温度升高10~15℃,且在乙醇含量约50%时相分离温度都达到最高值;芳烃含量较高的催化裂化柴油相分离温度随乙醇含量增加呈单调升高的趋势,但整体升高幅度小于15℃。柴油的烃族组成和50%馏出温度对乙醇与柴油的相容性有较大影响。加入助溶剂后乙醇和柴油的低温稳定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醇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易得的丝孢酵母菌(Trichosporon Cutaneum)和甲醇菌(Methanol)与氧电极偶合,分别制备了新的乙醇和甲醇传感器,用稳态法和注流分析法研究了传感器的响应曲线,线性范围、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该传感器应用可于发酵液中测定乙醇和甲醇,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浸提温度、时间及浸提剂对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桂花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浸提温度、时间及浸提剂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叶片的叶绿素a+b、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先随浸提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达到最大值后略有下降.在较低温度下,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所需时间长,在较高温度下。其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短;第二,浸提效果最好的是45%乙醇+45%丙酮+10%水和乙醚,其次是95%乙醇和98%丙酮,再次是80%乙醇和80%丙酮,最差的是石油醚,但考虑乙醚的毒害副作用,我们建议采用45%乙醇+45%丙酮+10%水作为浸提剂较好.  相似文献   

11.
共轭亚油酸乙酯与β-环糊精包结作用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V-9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共轭亚油酸乙酯与β-环糊精在四种溶剂正巳烷、水、甲醇、乙醇中204-260nm范围内的吸光度,发现,甲醇和乙醇是较为理想的溶剂;即使β-CD在甲醇和乙醇中的溶解度极其微小,共轭亚油酸乙酯与β-CD所形成包结物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也有较为显的增加;β-环糊精对长链脂肪酸乙酯的包结能力在不同溶剂中也有一定选择性,在水中β-环糊精对共轭亚油酸乙酯有较强的增溶作用,有利于乳液的稳定,延长团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以显脉旋覆花根为试验材料,用乙醇和甲醇为提取剂,采用浸提法分别对显脉旋覆花根中总黄酮进行提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乙醇70%,甲醇体积分数50%,浸提时间均为24 h时,总黄酮的提取效果较好,乙醇和甲醇提取的总黄酮得率分别为2.33%和1.84%,乙醇的提取效果优于甲醇,总黄酮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8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9%,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以活性氧化铝为催化剂催化乙醇脱水生成乙烯的气固相反应、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反应工艺条件,并对产物进行了分析与检测。通过不同型号的活性氧化铝分别对影响反应的四个因子(催化剂的用量、载气——氮气的流量、水槽的温度与电炉的温度)进行变换组合,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设备中乙醇完全可以取代甲醇来进行复相催化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溶解平衡法,在273~333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N,N-二(2-羟丙基)哌嗪(HPP)在水、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己烷、环己烷、甲苯、苯、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在不同溶剂中,HPP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同温度下HPP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甲醇、乙醇、正丁醇、水、异丙醇、苯、甲苯、环己烷、正己烷;在乙醇-水体系中的溶解度从大到小依次为33%乙醇、100%乙醇、66%乙醇、50%乙醇、水。分别采用Apelblat方程、理想溶解度方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并获得相关关联模型的参数。利用Van’t Hoff方程估算了溶解过程的溶解焓和熵,同时测定了HPP在乙醇中的介稳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搅拌速率的降低,HPP结晶介稳区的宽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裂殖壶藻粗脂的最佳条件,利于后续制备生物柴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超声波预处理、原料湿度以及不同携带剂对裂殖壶藻粗脂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设计试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强化虽然对产油量影响不大,但是通过预处理缩短了反应时间;试验前最好对微藻藻粉进行干燥处理.经对比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发现萃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甲醇,乙醇,乙酸乙酯,考虑到甲醇的毒性和安全问题,可使用乙醇做携带剂.超临界CO_2萃取裂殖壶藻粗脂试验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40MPa,温度65℃,时间1h,液固比1∶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萃取率可达18.7%.  相似文献   

16.
运用微波法对胡椒中胡椒碱进行提取,并采用HPLC对胡椒碱的含量进行测定,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及微波功率对胡椒碱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55℃、料液比为80:50、乙醇体积分数为80%及微波功率为500W的条件下,微波辅助提取胡椒碱的效果最佳,胡椒碱收率可达4.12...  相似文献   

17.
以裂殖壶藻为原料,分别以甲醇和乙醇作为携带剂,通过索氏萃取法进行萃取对比,得出最佳的携带剂,然后进行超声波萃取。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携带剂的萃取率更高,索氏萃取微藻粗脂的最优条件(时间8 h,温度100℃,液固比10∶1)下可得最大萃取率为30.5%;以乙醇为携带剂,超声波萃取的最优条件(时间2 h,温度40℃,液固比120∶1,超声波功率600 W)下可得最大萃取率为53.5%。从微藻粗脂萃取率的角度来看,超声波法优于索氏萃取法。  相似文献   

18.
有机试剂提取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4种常用有机试剂丙酮、甲醇、乙醇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提取光合色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分析比较了它们对实验室培养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及其衍生物、叶绿素b及其衍生物、叶绿素c1 c2、叶绿素c3、4种类胡萝卜素以及胡萝卜素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DMF色素提取效率最高,仅需1h就能完全提取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而其它溶剂时间延至24h.仍不能完全提取;丙酮与DMF均能较大地抑制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的活性和脱植基叶绿素a的产生,而甲醇与乙醇在提取过程中容易促生成脱植基叶绿素a;V(丙酮):V(甲醇)=4:1,提取色素中脱植基叶绿素a介于两之间.DMF提取易产生较高比例的叶绿素a氧化体(allomers)和异构体(epimers),且叶绿素a氧化体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多.从不同色素提取效果来看,丙酮对极性较小的色素提取效果较好,乙醇对极性色素提取效果较好,甲醇介于二之间;而DMF对绝大部分色素均有良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乙醇溶剂提取蛋黄粉中的卵黄油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卵黄油及磷脂提取率的影响 试验表明 :温度和乙醇浓度对卵黄油的提取率影响较大 ;温度、作用时间和乙醇添加量是影响磷脂提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双频超声强化对三七总皂苷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双频超声(40kHz/25kHz)技术对三七总皂苷提取进行强化,选择乙醇质量分数、料液比、超声作用时间及提取温度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影响总三七总皂苷提取率的大小次序先后为:乙醇质量分数〉超声作用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优选出双频超声提取最佳工艺条件:质量分数为80%的乙醇,超声作用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40℃.在这个最佳条件下试验,三七总皂苷提取率为82.41%.采用碘化钾溶液中碘的释放量来研究超声空化事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超声电功率下,双频超声释放碘的量远大于单频25kHz超声和单频40kHz超声释放的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