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邓小平捍卫和继承了毛泽东外交思想中符合科学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 ,又在时代主题、国际形势、国家关系、外交格局等方面 ,对毛泽东外交思想进行了纠正、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周恩来早期的生活经历、旅欧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来源。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特别重要的是,周恩来外交思想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的精神。而这一切主要基于在长期的革命和外交生涯中,周恩来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外交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周恩来早期的生活经历、旅欧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来源。独立自主、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特别重要的是,周恩来外交思想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的精神。而这一切主要基于在长期的革命和外交生涯中,周恩来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已经40年了。40年来,新中国的外交在党中央、毛泽东、周恩来和邓小平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经过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独具特色的外交风格。它在捍卫我国独立主权、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一建立就彻底埋葬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开创了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一直是帝国主义竞相争夺的销售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的重要市场,深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之苦长达一百多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正确估量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指导我国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著述较多,认为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准确把握国际局势;一切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确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首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建立和发展新型党际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形成了毛泽东外交思想.周思来作为毛泽东的战友,不仅是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而且是举世公认的杰出政治家、外交家.他在新中国外交实践中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坚持贯彻独立自主原则,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支持被压迫人民的正义事业,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他以非凡的聪明才智,把坚定的原则性和高度的灵活性完美结合起来,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中国外交的卓越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 ,中国外交进入了新时期 ,邓小平为中国外交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是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 ,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更加明确为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 ,为新时期外交指明了方向 ;二是赋予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 ,形成了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独特的外交风格 ;三是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指导新时期外交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指导我国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经济外交成为新时期外交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正>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气概和明察秋毫的真知灼见,引导中国外交在世界局势走向多极化的国际环境中,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为今后的外交工作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曾被毛泽东赞誉为“人才难得”。邓小平非凡的才能、智慧和韬略,通过他光辉一生尤其是传奇晚年创立的理论、业绩和风范,挥洒尽致,彪炳青史。在国际战略和外交领域,邓小平参与、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的伟大思想与实践,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树辉煌。哲人其萎,倏忽一载,漫笔随想,忝作纪念。高瞻远瞩洞察世界  相似文献   

10.
从主权独立思想、和平反战思想、国际平等思想、独立自主思想等方面对孙中山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进行比较。从中不难发现邓小平对孙中山外交思想的若干从同,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坚持了改造、批判与创新,因而增添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毛泽东同志的独立自主思想和原则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 ,并把这一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他把现代化与西方化严格予以区分 ,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有机地统一起来 ,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因此 ,邓小平的独立自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出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精髓,是与之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他又在时代主题和国际局势、维护国家利益、“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邓小平外交理论,从而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判断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发展对外关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江泽民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下:一、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时代观,正确分析和判断了当前的国际形势;二、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国家安全观,树立了新的国家安全观;三、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思想;四、坚持“二十八字方针”,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是总结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产物,是毛泽东针对当时的客观国际环境做出的正确选择,是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需要,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因此,"一边倒"只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对外策略.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新时期我国政府判断国际形势、制定对外政策、发展对外关系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江泽民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如下:一、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时代观,正确分析和判断了当前的国际形势;二、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国家安全观,树立了新的国家安全观;三、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思想;四、坚持“二十八字方针“,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相似文献   

16.
1984年是我国外交工作空前活跃的一年。我国高举和平、友好和发展的旗帜,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紧张局势、加强友好来往和发展经济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对外工作的新局面已经打开,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更加扩大了。去年我国领导人在多种场合全面阐述了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世界各国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观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去年是我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十周年,我国领导人在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的外交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泽民同志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最高利益,是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是江泽民外交思想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开创的新中国外交事业,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年代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通过邓小平外交思想与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比较.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来,邓小平正确分析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著名论断,并认为争取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持久的和平有赖于发展问题的切实解决。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维护和平必顺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奠定了新的科学理论基础,也为国际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了富于启发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菁 《创新科技》2008,(3):8-13
历史一再证明:自主创新才是发展的基石;只有独立自主,拥有核心技术,人家才愿意与你合作,并拥有主导权。走国际合作之路,不能丧失自身特色。独立自主与国际合作并不矛盾,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独立自主的东西,就失去了对外合作的前提。"弱国无外交"这句外交俗语同样可以用在航空工业的合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