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家诚 《科学通报》2005,50(5):503-503
由张德二研究员主编的《中国三千年气象史料总集》(以下简称《总集》)的出版,是中国历史气候学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 这与时代的迫切需要、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视与几代人的努力, 特别是课题组的周密筹划与全心全意的投入有密切的关系. 《总集》是在当前环境退化、灾害急增, 特别以全球增温为代表的气候变化趋势被视为地球各大圈层灾害增加的重要原因的情况下出版的. 这本书的出版给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制定走出当前困境的对策提供了新的依据与希望, 无异于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众所周知, 现代气象记录的年代过短是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瓶…  相似文献   

2.
探讨内经的时空背景,内经与阴阳气候学、季风等,分析了阴阳气候学的发展与归宿。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古气候学是在非热带碳酸盐岩(沉积物)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介绍了碳酸盐岩气候分析的理论依据,研究进展和现状,结合我国实例探讨了碳酸盐岩古气候研究对传统古地理、古气候模式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5,(3):6-6
2003年夏天是欧洲500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有成千上万人被这个夏天出现的"超级热浪"夺去了性命,森林大火则毁灭了欧洲大面积的林地。可是现在看来,这多半是人类自作自受。一项最新的气候学研究表明。由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再次出现"超级热浪"的可能性增加了一倍。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如果把人们在过去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夏季气候变化的大尺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中伟 《科学通报》1988,33(19):1487-1487
关于十年际气候变化的研究是当今气候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十年来北非Sahel地区的显著变干已广泛地引起研究人员的兴趣。对一些局地气候观测的分析表明,可能存在更大范围的变化。但目前对这种气候变化的空间结构的认识还很少。本文基于对全球1950—1980年间气候资料的分析,描绘出这30年夏季气候变化的某些大尺度特征,并指出各地气候在60年代出现较大变化,反映了某种“气候跃变”(climatic jump)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朱茂炎  郭正堂  汪品先 《科学通报》2023,(12):1425-1442
由大陆-海洋-大气之间水的3种相态(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换和位移构成的水循环,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过程之一.太阳辐射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是地表水循环的基本驱动力.水循环与碳循环密切关联,是气候系统演变中的两条主线.不同时空尺度的水循环和碳循环受天文、地质和生物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揭示水循环地质演变过程及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为了解当今水文气候变化提供宝贵启示.通过水循环地质演变研究现状回顾,提出如下5个科学问题应在未来予以重点关注:(1)雪球地球时期的水循环;(2)植被起源和演化对水循环的影响;(3)深时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的演变与水循环;(4)暖室期地下水与海平面变化;(5)深时水循环中的氧同位素示踪.同时建议我国未来亟须加强的4个研究方向:(1)深时冰室期向暖室期转变中的水循环;(2)深时水循环与生态系统演变;(3)深时水循环研究方法的发展;(4)深时水循环与长周期地球系统演变的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7.
信任的困惑     
王键 《世界科学》2010,(8):12-12
<正>仅仅解释气候变化的事实还不够,若要建立起公众的信任度,气候学家还需要改进他们的实践。如果不顾及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泄露的电子邮件以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于革 《科学》2007,59(1):21-25
预测未来气候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数个难题之一,由于未来气候没有发生,采用什么途径找到预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就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核心,认识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规律、进而认识气候变化的机制,是朝着这个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途径。古气候动力模拟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需要发生和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地质学、气候学和物理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9.
末次冰盛期以来我国气候环境变化及人类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项目以末次冰盛期以来我国气候环境变化及人类适应为主攻目标,通过多种高精度地质-生物记录的研究,在全球温度变化对季风的影响、全球增温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环境、自然和人为因素在环境变化中的作用等方面取得一批新进展.这些成果不仅涉及轨道和亚轨道尺度的亚洲季风动力学、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控制因素等古气候学基础前沿问题,而且对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早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就已经察觉到了"反常天气"的影响,但在普罗大众眼中,那些将气候变化同化石燃料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家无异于末日预言者,因而没有人理会他们的意见。1974年8月,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开展了一项"与情报问题相关的气候学研究",结果令人震惊。该研究认为,在不远的未来,反常天气将会频繁出现,从而导致政治动荡和大规模移民(这反过来又会导致更多、更严重的动荡)。  相似文献   

11.
陆龙骅  卞林根 《自然杂志》2008,30(5):262-266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也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包含了大气、海洋、陆地、冰雪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全部过程,在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中有重要的作用。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8年初,我国自主组织了24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4次北极站考察;建成了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并在南极冰盖设置了5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在南北极地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继续监测包括近地面温度在内的大气要素的变化,提高极地气象业务水平;拓展极地气象业务和大气科学考察研究领域,积极获取气候代用资料;进一步量化和认识极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立完善极地大气科学研究体系,提高极地大气科学研究水平,仍是我国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刘钊  于学峰 《自然杂志》2012,34(3):154-160
太阳是地球表层系统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球表层环境变化记录中含有太阳辐射变化或太阳活动的印记,实际观测的太阳辐射变化却被认为不足以引起地球气候系统的剧烈变化,不同学者发展了多种物理模型来解释太阳驱动地球环境变化的机制。本文从地质记录入手,综述了太阳影响不同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地质[CD*2]生物记录,评述了几种放大机制,发现这些物理模型在解释某种气候现象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但在其他方面也往往存在一定缺陷。我们认为:太阳变化是驱动地球环境变化的最根本因素;地球环境变化可能直接响应太阳变化。要么太阳活动引起的辐射量变化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被低估,要么还有未被发现的新机制,未来的研究应该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3.
地球气候的变化是由其自身发展变化规律和外界因素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根据大量前人的资料,从引起气候变化的主因和不同时间尺度等多方面,讨论了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迁规律。据此认为,今后气候将向变冷的方向发展.文申还通过对本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某些气候降温事实的分析,认为目前CO2温室效应还尚未对全球气温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气候变化的生物地球物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全球变化研究专项“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项目执行三年多以来,集中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生物地球物理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对不同区域大尺度LUCC过程规律的对比、LUCC对气候影响的生物地球物理机制、多时空尺度LUCC气候效应的模式模拟、LUCC气候效应的未来情景分析,以及后续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5.
气候突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揭示各种尺度的气候突变的事实,分析突变的性质,并进而了解各种尺度气候突挛规律及其形成的机制,将会对气候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气候突变的现象,理论及其研究有进展作一概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湖泊作为地表下垫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通过陆-气之间的水汽和能量交换影响区域气候(如降水、气温),而且通过沉积物记录了过去的气候变化信息。湖泊的水量和水质是制约湖泊与大气水分能量交换和湖泊沉积过程的基本要素,对青藏高原湖泊水量、水质的基础调查工作是准确认识青藏高原对气候响应与影响的关键。基于最近5年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的湖泊基础调查工作,明晰了过去对青藏高原重要湖泊基础资料的模糊认识,阐述了湖泊面积、水量变化的时空差异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探讨了基于遥感水色开展大范围长、时间湖泊水质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Quaternary scientists in China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ur knowledge of loes s deposition as well as our understanding of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 l changes over the past 2.5 million years. It is recognized that loess is o f aeolian origin with loess forming dust continuously deposited. It is also bel ieved that grainsiz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arbon isotopes and fossil asse mblages in loess deposits are good proxy indicators of paleomonsoon climate and paleovegetation changes over the past 2.5 million years. Chinese loess is regar ded as one of the best terrestrial archives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s during the Quaternary.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loess deposits and their recor ds of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aids understanding of climate change and gives scientific backing for the project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tor 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相似文献   

18.
魏军晓  岑况 《自然杂志》2018,40(6):451-458
为了客观评价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不确定性因素,厘清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深时"(前第四纪)时期的古大气成分、古温度等气候参数和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还总结出当前全球变暖中7个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指出,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当前全球变暖,首先应该与"深时"古气候有机结合为一体;其次应该考虑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耦合和反馈,而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变化等地外因素也不能忽略;再次,在不否认人类活动对当前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也需正视当前全球变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最后,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提出对策建议,指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国际谈判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天祥  范泽孟 《科学通报》2014,59(3):217-231
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定量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表明: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森林、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有很强的响应,诸多生态系统类型的组成、结构和分布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病虫害、极端气候频发,植物物种的死亡率增加、生产力出现下降趋势;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响应的未来情景分析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分布、物种和生产力将发生较大变化;然而,由于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各种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很复杂,目前人类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认识仍然处在很初级的阶段. 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对植物物种的影响、干旱和极端事件的后果以及病虫害的影响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根据目前的研究积累,还无法给出气候变化对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定量评估,需要改进区域气候模拟,尤其是降雨量的模拟,需要提高植物物种对气候、病虫害和大气成分响应的认识. 以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机理研究成果为基础、集成空间对地观测数据和地面实测数据的多尺度生态系统动态模拟分析平台,到目前为止,仍是亟待填补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