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作者自1984年4月~1994年6月采用X光电视下闭合复位,使用自制微型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加压固定治疗2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35岁。术后随访8~34个月,全部治愈。术后没发生钢针松动及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微型外固定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应力调节灵活,创伤小,加压固定牢等优点,从而使闭合复位的肩锁关节接触紧密,固定稳定牢固,功能恢复好,无手术疤痕,不用第2次手术取内固定,患者愿意接受,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肱骨干中下段术后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内固定失败后肱骨骨不连。方法:对20例创伤性肱骨骨折内固定失败骨不连患者,取出内固定物,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加压固定。结果:20例骨不连患者,经2.5~4个月治疗均获得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改善。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对内固定失败的肱骨干中下段骨不连是一种较好的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3.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固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不同手术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针、单臂外固定架固定、Gamma钉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89例,早期功能练习.结果:随访83例 (93.2%),随访时间6~30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愈合3~7个月.无髋内翻、肢体短缩畸形.优:81例(9 2%),良6例(6.7%),可:2例(2.2%).结论:根据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程度,患者一般状态和有无合并内科疾病,选择不同固定方法,可降低髋内翻等并发症及病残死率.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不同部位肢体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疗效。对19例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锁骨2例、肱骨1例、股骨5例、胫骨11例),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根据骨不连部位及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骨折断端髓芯减压、自体微粒植骨;骨皮质剥离、植骨;结合外固定架外固定或加压钢板、克式针内固定治疗,并分析其疗效。本组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1个月。骨不连均愈合,愈合时间5~10个月,平均7.2个月。骨折处所涉关节功能等恢复良好,2例出现切口感染,经伤口换药后愈合。充分认识导致骨不连的原因和局部病理改变,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彻底清除局部病变,骨折断端髓芯减压,针对不同部位采用相应的植骨、内外固定手术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根据骨折类型及特点,对66例复杂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取同侧腓骨或髂骨填充骨缺损,支撑桡骨远端关节面,恢复其高度及平整性,同时恢复掌倾角,尺偏角,然后采用微型T形锁定加压钢板(LCP)或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通过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活动范围,术后掌倾角、尺偏角的平均角度及握力,应用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本组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满意效果。以Garland and Werley评分方法评定腕关节功能:优32例,良25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7.69%。采用掌侧入路复位关节面,矫正掌倾角,尺偏角,并根据骨折类型及特点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或植骨,是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探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26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8-53岁,平均31.4岁。术中均采用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进行内固定,术后影像学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及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末次评分获优20例,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2.3%。术后1周1例切口发生感染,经对症治疗痊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术后出现肩部不适感,活动时疼痛明显,内固定取出后症状消失。双头加压空心螺钉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与牢固固定,有利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及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石红  顾益梅  洪小丽 《科技信息》2012,(35):917+896-437,41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皮肤软组织碾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皮肤软组织碾挫伤患者,急诊清创后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碾挫伤皮肤行反取皮后回植,创面或创腔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7-10天后去除VSD材料,必要时行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患者创面均愈合:骨折一期临床愈合22例(84.6%),延迟愈合4例(15.4%),平均愈合时间为(10.5±8)个月。无一例针道感染。结论:急诊彻底清创,骨折端及时有效的固定,及时正确处理碾挫伤皮肤软组织,术后有效的持续负压引流,及时处理相关术后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探讨骨水泥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股骨骨水泥加长柄假体结合克氏针张力带复位固定股骨大、小粗隆骨折块,行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伴有骨质疏松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共48例。所有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以及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后1,3,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X线片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本组4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2个月~24个月(平均15.5个月),患者术前等待时间2~13天,平均(4.0±1.5)d,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1±8.4min、15.2±3.1d,345±5.6ml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手术相关神经、血管损伤,静脉血栓形成、深部感染并发症。术后下床时间3~21d,平均(13.0±2.4)d。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6.5±14.0)分,其中优16例(33.3%),良26例(54.2%),中6例(12.5%)骨水泥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雨花医院自1997年2月~1999年1月应用3种类型外固定器治疗23例骨折病人。该法不加重局部组织损伤,不影响关节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增加骨折端压应力,动静结合。对不稳定型骨折加用小切口切复位,碎骨块先用螺钉或钢丝复位固定,再置外固定器可增加骨端稳定性。对内固定失败者改用外固定治疗而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例拇指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并本奈氏骨折治疗的报道,结合目前指骨治疗方式进行分析。对于拇指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对本奈氏骨折进行克氏针治疗。骨折固定良好,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拇指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并本奈氏骨折患者,进行微型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结合治疗的手术方式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兴平 《甘肃科技》2011,27(12):155-156
探讨了带锁髓内钉在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应用。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共120例,合并腓骨骨折3例,同时行腓骨骨折固定14例。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除2例延迟愈合外,余均在术后6个月内愈合。术后3个月,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例术前腓总神经瘫的病人6个月恢复正常。无出现术中误伤神经、血管,术后未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肌间隔综合征。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最终结果采用Johner-wruch评分标准,优18例,良2例。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手术切口小、时间短、固定效果可靠,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和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后的愈合,能早期功能锻练,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对130例骨折病人,施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改变了过去传统用石膏或夹板固定及李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术后保持有效固定,防止针道感染,密切观察患肢血运,并亲自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纹钉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其特点。方法:本组18例,平均35.2岁。其中头下型4例,经颈型8例,基底型6例,均用双根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18例中12例囊内骨折联合股方肌骨瓣植入。术后8个月负重活动。平均随访1~5年。结果:本组18例全部愈合,14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恰当选择肌骨瓣植入,有利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愈合,是比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掌骨、指骨骨折治疗后出现手指屈曲畸形的原因,于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掌骨和指骨骨折128例,其中掌骨骨折25例、近节指骨骨折37例,中节指骨骨折42例,混合性骨折24例.病例中,闭合性骨折38例,开放性骨折90例,均采用不贯穿关节交叉克氏针和斜行克氏针固定骨折,外固定均采用石膏包裹,其中指间关节屈曲位固定者53例,伸直位固定者75例,石膏固定3~4周.克氏针固定时间4~15周.随访3~8个月.出现近侧指间关节屈曲畸形,活动受限19例(15%).结果显示,克氏针治疗掌骨和指骨骨折时常因躲避克氏针而采用屈曲手指位外固定,导致伸指肌腱主纤维带松弛位粘连.必然造成伸指时无力或不能伸展;再由于克氏针的贯穿造成韧带损伤,克氏针本身对指背筋膜的损伤都可能导致关节屈曲畸形.  相似文献   

15.
分析评价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有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适用性、可靠性。方法对48例GartlandⅡ型、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结果经6—1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按Flynn功能评定标准优占73%;良占2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简单、可靠,能有效的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移位、及肘内翻发生率,值得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学海 《甘肃科技》2009,25(11):135-136
观察应用AO/ASIF锁骨钩钢板对TossyⅡ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Ⅰ型锁骨远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对2004年5月-2009年1月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骨科共收治28例急性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36个月;术后采用Lazzcano标准评定患者术后的功能。本组28例患者中,优26例,良2例,未发生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x线片显示锁骨骨折全部愈合,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发生,2个月左右可行无痛自由活动;锁骨钩钢板利用杠杆原理和钢板自身的强度对抗胸锁乳突肌的牵引力,可以避免内固定物体的松动脱出,由于术中不损伤肩锁关节面,能够避免或减少克氏针固定等经关节手术所造成的继发性创伤骨关节炎,该方法创伤小、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肩关节,是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不退针、愈合快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骨园针顺行穿针内固定术。结果顺行穿针法5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0分钟,术中出血约60ml,均一次成功,术后无感染,照片示骨折处对位满意。结论顺行穿针法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切口出血少、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手法复位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以2003年1月~2006年1月应用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3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以临床疗效和X线片表征为指标,按照Jakim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分.结果评定为优21例,良9例,优良率为93.8%.说明手法复位可调式外固定架固定是一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加Kaa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2004年11例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术后疗效和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影像学检查除两例有轻度脊柱侧弯外,其余均见脊柱序列和椎管矢径恢复正常。11例患者中9例获3~2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5.7个月),平均融合时间3.6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随访时后凸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结论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加Kanada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减压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4年7月,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21例,男10例,女11例,对得到随访的21例做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及DHS内固定手术的技巧.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诊7~36个月,平均16个月.疗效评价优6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81%.共有4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其中髋内翻2例,伤口浅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合并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应用动力髋部螺钉(DHS)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少,优于其他固定方式.手术前后进行骨质疏松及内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