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尸体上提取的皮肤组织,可能在不久后用于治疗活人的外伤。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工程师阿德希尔?巴亚特领导的一支研究小组发现,剥离掉细胞的尸体皮肤能够有效治疗烧伤等急性外伤和溃疡。他们认为这种新疗法也可用于治疗不易自愈的伤口。这种损伤每年带给美国250多亿美元经济负担。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称,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发皮肤替代品,帮助治疗皮肤损伤。皮肤替代品用于模拟人体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是蛋白质和化合物的"支架",  相似文献   

2.
<正>据英国爱丁堡大学官网近日消息,该校科学家公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中一种特殊的白细胞——巨噬细胞可能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这一发现有望改善现有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巨噬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核心。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这种免疫细胞的一项新功能:它会寻找并"蚕食"一种名为内皮素的强效激素分子。通过监测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不喜欢为得到一身健美和富有弹性的肌肉而去健身房进行强化训练,这可能是你等待已久的好消息: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无需任何锻炼就能促使体重和肌肉质量增加的分子,阻断这种被称作"绿巨人"的蛋白质功能可有助于大肌的生长。研究人员在小老鼠还在母体内时,通过阻断它们体内绰号为"绿巨人"的蛋白质——Grb10的功能。结  相似文献   

4.
<正>爱因斯坦曾预言过引力波是时空产生的涟漪,而如今的科学家也许探测到了一种新型引力波。科学家于2016年首次探测到这种引力波,此前未观察到过的这种引力波是由两颗中子星相撞产生。若果真如此,这将标志着物理学家首次得以在可见光下直接观测引力波,而且这项发现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宇宙、解开暗能量等未解之谜的新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不经常刷牙的男性除了面临更高的牙龈发炎风险外,患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也是其他男性的3倍.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对两组参与者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一组共80人,年龄在30到40岁之间,存在勃起功能障碍;另一组是不存在勃起功能障碍问题的82人控制组.研究结果显示,存在勃起功能障碍的参与者中,有53%的人同时出现牙龈发炎症状;相比之下的控制组只有23%.在对年龄、体质指数、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等其他因素进行调整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存在严重牙周病的男性息勃起功能障碍的风险,是牙龈健康男性的3.29倍.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科学家发表新研究报告称,一种不需要任何推进物的微波推进器系统可以产生推进力。这种太空推进技术此前被许多科学家认为是不可行的永动机技术,现在科学家们找到了关于该技术可行性的新证据。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该技术最终能够试验成功,未来的太空飞行速度将会更快,并且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3,(14):61-61
根据澳大利亚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揭开蝾螈断肢再生能力的秘密将最终帮助人类实现肢体再生梦想。研究发现这种两栖动物的免疫系统是再生能力的关键,允许它们重新长出肢体、脊髓、脑组织,甚至于心脏部位。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科学家表示,一种被称之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对蝾螈的再生能力至关重要,如果这种巨噬细胞被系统性剔除,蝾螈便会失去肢体再生能力,形成疤痕组织。因而它能够帮助科学家控制这种过程,甚至能够将其应用于人类。莫纳什大学的詹姆斯·古德温博士表示这一研究发现让科学家在了解再生所需满足条件方面又往前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科学家报告称,已揭示了细胞是如何修复双链断裂这样严重的DNA损伤。这种独特的修复机制,或将对基因突变等遗传学研究提供更多的解释。科学家们发现,当由于氧化、电离辐射、复制错误和某些代谢产物导致染色体的双链断裂时,细胞会利用遗传相似的染色体借助一种涉及断裂分子两端的机制来填补损伤部位。换句话说,为了修复遭受断裂损伤染色体,"绝望"的细胞会利用DNA复制机制中的一种独特结构来使细胞继续生存  相似文献   

9.
物理学家们在2013年3月14日宣布他们发现了所谓"上帝粒子",即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坚实证据.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搜寻这种神秘莫测的粒子的踪迹,而如果这一粒子的存在最终被证实,那么它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然而其中所有预测的粒子都已经被顺利找到,唯独希格斯玻色子一直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第六感",它不用借助视力就能发现光,甚至有可能是一种心灵感应的形式。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科研组称,这是第一次在成年动物身上发现的,它们的其他功能不但未受影响,而且显著增强了。神经生物学家米格尔·尼古拉斯说:"我们并非利用皮肤传递这种信号,但是并没有看到光的老鼠们却能够感到光。这种情况着实很有趣。我们做这些是为了证明我们通过让老鼠‘接触’哺乳动物无法发现的红外光,能够创造一种新感觉。这是从没有人梦想能够做到的一种接  相似文献   

11.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24):78-79
不久前,在瑞典皇家工学院的一项研究中,睾丸被确定为人体中最为独特的一种组织类型.研究人员详细分析了人体各种组织中活跃的蛋白质,结果显示,睾丸所需的一系列蛋白质是最为特别的.该研究属于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项目的一部分,因而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前有科学家准备制造一种禽流感病毒的变体以便对这种病毒深入研究,但在被警告"如果不小心让它跑掉,数百万人生命将受威胁"后,这些科学家主动终止了这项研究,但2013年年初,科学家再度启动了这个研究项目。一年前,有关H5N1传播的研究在制造潜在危险病毒可能被生物恐怖主义利用的恐怖呼声中停下来。当时两个科研组分别发现,这种病毒发生突变后可通过空气在  相似文献   

13.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宇航中心科学家不久前于小行星的陨石样本中发现了氨基酸异缬氨酸,且其在富碳样本中绝大多数以左旋形态存在。鉴于氨基酸对生物体的重要性和地球上的"左型氨基酸之谜",该研究小组认为极可能是小行星岩石将生物原材料带到地球,成为了一项佐证"地球生命起源于太空"的新证据。生命的产生、存在和消亡无不与蛋白质有关系,而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就是氨基酸。据领导此次研究的戈达德宇航中心科学家丹尼尔·格拉文于报告中描述,他们研究的着眼点是氨基酸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以吞噬细菌的变形虫状生物体,而这种被吞噬的细菌恰好又可以利用阳光的能量分解水并产生氧气。这种细菌本是作为被掠夺者,但被吞噬后它们却反而构成了掠夺者身体的一部分,并将掠夺者改造进化成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树小、开花植物以及海藻等植物的祖先。  相似文献   

15.
<正>崩塌的日面暗条不久前,科学家们分析一段壮观的太阳视频,他们开始认为这是一次普通的太阳爆发事件,但随后发现这种看法并不正确,而这将有助于科学家们加深对于太阳磁场性质的研究。在2014年9月30日,美国宇航局的观测设备拍摄记录到一次似乎是太  相似文献   

16.
据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站报道,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植物很难在微重力环境下交配。这一发现意味着发展太空农业可能面临不小挑战。此外,这项研究也揭示了重力如何对细胞间运输产生影响。细胞间运输对植物交配和人类脑细胞的通讯至关重要。而目前,重力将对人类的性行为产生何种影响仍旧是一个未知数。如果一项挑选已婚夫妇上演火星之旅的私人计划付诸实施,科学家便有望了解这种影响。植物的交配虽然不像人类的性行为那样充满刺激和兴奋,却是一个绝佳的可用于了解细胞之间如何  相似文献   

17.
人体活动有着24小时的节律周期。以前认为,只有少数基因和蛋白质是周期性地打开、关闭,但美国科学家发现,身体各个器官的数千个基因,每天的起伏变化也都是可预测的,它们的活动周期则受多种复杂方式的控制。了解基因在一天中如何周期性地开关,是掌握许多生理功能的关键,包括睡眠和新陈代谢。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研究人员、得克萨斯大学西北医学中心的约瑟夫·塔卡哈斯在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节律基因及其蛋白质产物,他和其他研究人员确定了该基因为CLOCK,并发现其他两种蛋白BMAL1和NPAS2,能在白天与基因结合激活它们,另外4个节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全新金属材料,这种新轻型材料被称之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美军和科学家共同研发的该材料,可用于制造能在遭受结构损伤情况下仍不会沉没的战舰.此外,由于兼具重量轻和耐热这两大特性,新材料还能降低汽车燃耗.虽然复合泡沫塑料从问世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历史,但科学家研发金属基复合泡沫塑料还是第一次.纽约大学工程学院的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系教授、研究论文合著者尼克希尔·古普塔表示:“这种新研发的轻型金属基复合材料能够让钟摆朝着有利于金属材料的方向摆动.”  相似文献   

19.
李龙 《科学大观园》2011,(12):76-76
可能所有人都希望擦除脑海中痛苦的记忆,如今科学家或许可以实现这种美好的愿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学家宣称,他们已经找到一种可能从脑海中删除创伤的方法,这种方法让忘记痛苦回忆成为一种可能。被科学家们已经找到的这种被称为PKM的蛋白质与烦恼回忆之间的联系,这对于战争老兵、暴力犯罪受害者等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3,(23):26-27
“鸣沙”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全球已经发现了数十处沙滩或沙漠存在“鸣沙”现象。但多年来,科学家们对于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一直未能找到明确的答案。但近日,法国巴黎市立高等工业物理化学学院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鸣沙”的形成原理是由上层运动的沙粒与下层固定的沙层之间摩擦而产生的一种弹性波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