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际札记     
「最沉重的一拳」帝国主义者一直在不惜采取一切卑鄙手段来挑拨中苏两国的关系,美国宣传机关不是说「苏联企图控制中国」,就是瞎(?)中苏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是所谓苏联的「侵略」,他们甚至还妄图把苏联从各方面给予我们恢复经济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巨大的慷慨援助也硬说成是「侵略」和「控制」,并说中苏两国政府之间有「摩擦」。但是现在,中苏会谈公报就在这方面重重地给他们迎头一棒。合众社在中苏会谈公报发表后的第二天从伦敦发出的一条电讯承认:「苏联最近的、也是最沉重的一拳是昨天晚上打出来的。」就是这一「拳」,使他们在中苏两国会谈公报和同时发表的几个重要文件面前,不得不可耻地自打嘴巴,承认中苏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伟大友谊。「纽约时报」十月十三日刊载记者施密特的华盛顿电讯说:  相似文献   

2.
今年10月3日,中苏建交已经满40年。在过去的40年中,中苏关系曾经有过友好与合作,也发生过冲突与对抗。回顾中苏建交以来走过的路程,从中汲取于现在和未来有益的历史经验,当是对中苏建交40周年的最好纪念。苏联是第一个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当时,这对刚刚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是很大的支持和鼓舞。中苏建交开创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时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就是这种关系的标志。在那段时期,苏联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给予了宝贵的援助,中国也在各方面对苏联尽力给予了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认为,中苏之间这种友好合作关系应当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  相似文献   

3.
编辑室     
自从德苏战争爆发以后,我们常常关心着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苏联同德国究竟打到什么地步呢?第二个问题是,德苏战争对于中国究竟会发生什么影响呢?本刊在这一期中对于这两个问题都可算有了答复。羊棗先生的「德苏战争的新阶段」及金仲华先生的「德苏战争的再检讨」,是答复了第一个问题;韬奋先生的「德苏战争与中国  相似文献   

4.
苏联对外文北协会的目的和宗旨在他的名称上很明显的表示出来了.苏联组织这样一个协会,表明牠的跟其他民族维持和平的文化交际的愿望吸收近代的和旁的一切在「文化遗产」范围内的真正的精神文明的愿望同时对外文化协会还得负起一种任务使国外广大的知识阶层熟悉我国各地的和各方面的文化上的进步.协会一开始就进行苏联和外国科学研究院图书馆博物院,科学刊物政府机关,和其他文化组织中间的书报交换协会在牠存在的十年间共收到世界各国书籍一、二八八、○三五种.今将曾跟协会交换书籍的组织的数目和性质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间,中苏友好协会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請,組織訪苏代表团到苏联去訪問。代表团除参加莫斯科的“五一”紅場观礼,在苏联进行参观訪問外;同时还准备向苏联人民介紹我国一年來在社会主义建設和社会主义改造战线上所取得的新胜利。代表团在苏联逗留了共五十天,訪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中亚細亚的兩个苏維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薩克和吉尔吉斯)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个共和国(拉脫维亚)。过去中国代表团到这三个共和国的很少,因此介紹一下这三个共和国的概况和我个人参观訪问的观感,对讀者來說,也許不是全  相似文献   

6.
1933年盛世才主政新疆后,同苏联实行亲善政策,成立了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联合政府时期又有中苏文化协会,协会的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盛世才统治时期到新疆联合省政府期间,新疆文化交流、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郭守仁 《科技潮》2000,(6):54-55
关注我国海军、钟情其舰艇的人们以及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当年曾驰骋四海、威震四方的“四大金刚”——我国第一代驱逐舰,怎么在新闻媒体上消失了呢?是的,“四大金刚”卸鞍了。“四大金刚”是佛教经典中的护法之神,国人之所以这样形容第一代驱逐舰,或许是因为它们洋味十足、神秘莫测、威力无比的缘故吧!“四大金刚”原是舶来品!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苏联建造的4艘军舰,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50年代中期中苏友好时,中国从苏联购进了这4艘“自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14日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九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从九年前的这一天起,中苏两国人民在长期共同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深厚的兄弟友谊,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中国和苏联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苏同盟是一个和平的同盟。两国的利害是一致的,命运是共同的。两国人民的亲密的友谊也是牢不可破的。中苏两国兄弟般的全面合作不但有利于维护和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而且有利于两国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崇高事业。目前国际局势的根本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并且东风将以更大的优势继续压倒西风。中苏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这两个国家的人口和面积加在一起超  相似文献   

9.
正中俄有着漫长的边境线,邻居相处,特别是两个大国相处,注定不易。现在的俄罗斯脱胎于1991年解体的苏联,是苏联的继承者,而中俄关系不仅可以追溯到中苏时期,甚至更远,可以说,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在两国久远的相处中,既有敌对的历史,也有亲密的记录。近代,沙俄通过强权,从中国获取了大片的领土,与清政府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人来说,这是痛苦的记忆。而在现代交往中,苏联为中国的抗日、共产党的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结  相似文献   

10.
爱伦堡是苏联的一位名作家及诗人,尤长于写报告文艺的作品。当西班牙内战时,他曾为「消息报」写过不少美丽的通信;当巴黎陷落时,他正在巴黎,目睹了法兰西的悲剧,他现在所写的一本长篇小说:「巴黎之陷落」,就是拿法国的崩溃来做主题。德苏战争爆发之后,爱伦堡曾写过一封致全世界作家的信,号召全世界的作家起来反对法西斯,和为保护文化而战。我地所译的这篇文章,也是他在这次战后所写的。  相似文献   

11.
一月廿九日满洲军队哗变逃入苏联境内,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当时有一连士兵哗变并且杀死他们的长官,所以这决不是一件通常的地方事件,而是告拆说,在「王道乐土」里面并不是万事如意的.一月卅日,日伪军侵入苏联边境,这是一件严重的事,因为这告诉说,日本关东军大将先生们开始失掉头脑,准备变换日本国内的舆论,准备把「满洲」发生的事件向国内隐瞒,开始在苏联领土内作挑衅的军事行动.但是,对于那极严重的事件,如果那些自寻烦恼的参加者还要把它描述得令人发笑,那末又何必不以诙谐出之.这种可笑的描述,就是关东军部的通牒.关东军部一开始就是辨正,牠说关于满洲军队哗变的消息,完全是苏联宣传方面的杜撰.嗣后却说,士兵哗变和逃走这回事的确是有过,但是都是,「苏联鼓动」的结果.至于说到一月卅日日伪军侵入苏联边境,关东军部声称,决未有侵入苏联领土这回事,倒是相反,冲突是苏联军官指挥杀害长官的满洲逃兵到满洲境内而引起的.军部捏造到后来又说:关于冲突地点迄今还不能指出,究竟是满洲  相似文献   

12.
关于德国与伪满于四月三十日在东京签订商务协定的事情,我国外交当局曾表示过「对此事极端重视」的态度,德国半官式政治外交通讯报也曾认为「本协定关系极为重大」虽然我国外部直到现在还未见有「作适当处置」的「决定」;尽管德国当局已经发表文告,声明此协定「完全是技术性质并无政治意味及背景,」但我们觉得这协定的严重性是依然存在,我们觉得只要站在中国人民大众的立场,是谁都应该起来极端加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13.
两霸处境都很尴尬,后起的一霸也已越来越不能使国际局势朝着对它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几年来,苏联加紧推行南下战略,在第三世界某些地方曾有所得手,但又都不能完全得手.从一定意义上说,都陷在里面.特别是在阿富汗和柬埔寨,过去一年里.苏联及其支持下的越南,不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陷入更大的困境.苏联在阿富汗是亲自出马的,它两年  相似文献   

14.
从《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可见,1949—1959年的中苏友好时期,在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中苏双方开展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总体上呈现出互访频繁、交流面广、内涵丰富,以官方交流为主,以节庆期间交流为多,以中国学习苏联为主等特点。音乐文化交流,推进了双方友谊的发展,促进了双方音乐艺术水平的共同提高。虽然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苏联音乐文化中也有某些消极内容,但总体上看对新中国音乐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音乐的大众性、民族性、继承性等苏联音乐理论,在当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苏联《新时代》周刊的“观察家”发表了题为《这是为了什么》的长篇文章。文章在表示苏联愿意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之后,却对中国一些学者和学术性刊物关于中俄关系史和中苏边界史的论述进行攻击,指责他们“歪曲历史”,“向苏联提出领土要求”,甚至说什么中国在中苏边界问题上“留一手”,随时准备“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等等,等等。  相似文献   

16.
最近,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日本立即和中苏两国恢复正常关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愿望的迫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一直处于半被占领国的地位。日本的工业和财政依附于美国的军事订货,在对外贸易方面受到「封锁」、「禁运」的限制,这些都影响了它的经济,主要地影响了它的和平的工业部门,使日本人民的生活陷于痛苦的深渊。十月十二日,中苏两国政府关于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宣言,充分表达了中苏两国人民对陷于困难处境的日本和日本人民的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同时,中苏两国人民相信,日本人民一定会从自己身上找到足够的力量,踏上同其他国家、首先是同自已的邻国建立正常关系,并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和文化联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这次参加中苏友好协会总会访苏代表团前去访问伟大的友邦,获得了许多极其深刻的、不可磨灭的印象;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我们具体地看到了正在向着共产主义迈进的苏联和苏联人民,看到了伟大的苏联人民正在自己的国家更加强盛以及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为了逐步地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青岛海洋动物生理实验室是由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和海洋研究所于1959年按照中国科学院和苏联科学院的协议建立.从苏联来的科学家从事乌贼大神经生理的研究.中国科学家则研究对虾大神经和肌肉以及贻贝肌肉生理.这个实验室维持了两年,直到两年后中苏两国关系破裂为止.亲历者回忆这一实验室的筹建过程和主要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苏易货借款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后,苏联援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方式。依靠这种传统的易货贸易方式,中国从苏联获得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加强了自己的作战实力。苏联也实现了把日本困在中国战场的战略目标,同时解决了战备物资缺乏的困难。中苏之间的易货借款是以抵御日本侵略扩张的共同战略利益为基础采取的策略方针,双方的目的都达到了。  相似文献   

20.
中苏文化協会总会,五年前在中苏協定締結後,會成立於首都。会長为立法院長孙科氏,副会長为苏联驻我国大使潘友新氏。中苏文化協会自总会成立以后,對於中苏文化的溝涌,曾尽了极大的力量。现在本港文化界也想在港成立中苏文化協会,以便更进一步的溝通中苏两国的文化,而增进民主的力量。因此,在孙院長的推动之下,中苏文化協会香港分会,就在九月十日宣告正式成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