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2013年5月和6月,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翅长脚鹬、反嘴鹬、普通燕鸻、金眶鸻和环颈鸻的营巢生境、巢材、窝卵数、卵颜色及卵参数进行了调查,对42处巢穴135枚卵进行描述,并对30枚卵的相关参数进行测量.调查结果显示:5种鸟类少数巢穴窝卵数偏少;同一巢穴卵间颜色不同,同种鸟类卵大小相差较大,并记录到黑翅长脚鹬和金眶鸻的底色为黄褐色的卵.  相似文献   

2.
鸟卵的颜色     
全世界的鸟,大约有9000种,所产的卵有大有小,形形色色.从颜色上来说,除了人们常见的白色、乳白色、黄色、棕色的以外,还有绿色、蓝色、灰色、紫色等等,真是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而且,许多鸟的卵上,还有各种大小斑点与花纹,更显得绚丽多彩.科学家研究发现,卵的颜色与斑纹,同雌鸟生殖器官分泌的色素有直接关系.卵在子宫中本来是无色的,当通过输卵管下移时,色素便从输卵管壁上的腺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19,(5)
正巢在鸟类一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鸟却终生不筑巢,如大杜鹃,它只是将卵偷偷地产在其他鸟的巢中。大杜鹃卵的颜色多种多样,寄主的卵色也是五花八门,那么,大杜鹃产卵时,会选择与自己的卵色一致的寄主巢吗?不可或缺的巢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鸟都会筑巢。常见的家禽(如鸡、鸭、鹅等)在地上产卵,虽然只是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猕猴肤纹聚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60例(♂30,♀30)太行山猕猴的掌面花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所观察的840个花纹分布区中,主要是斗形纹,占51.6%,开放形花纹占20.5%,箕形纹占18.3%,双箕形花纹占8.8%,其它类型的花纹占0.8%,通过方差分析,左右侧掌面花纹的分布和性别之间的花纹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其它7种灵长类花纹资料比较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灵长类之间各类花纹的比例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肤纹类型和分布频率在灵长类不同分类阶元中有一定差异,是判别种间形态特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俊  黄世强  肖方 《科技潮》2005,(2):48-49
鄱阳湖不仅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珍禽候鸟的第二故乡.并于1983年成立了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2400公顷。虽然保护区只占鄱阳湖区总面积的5%%.却汇集了300多种、30多万只越冬鸟类。是亚洲最大的鸟类越冬栖息地。每年来此越冬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有54种,其中白鹅种群占全球的95%以上。这里无比壮观的“天鹅湖”.令人叹为观止的“鹤长城”,早就成为了世界鸟类专家和中外游客心驰神往的“人间仙境”和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2只太行猕猴的掌面花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有6种花纹分布在掌面的不同区域;纹路的开口方向和旋转方向,箕形纹以桡侧、斗形纹以尽侧居多;指间I区花纹在花纹类型、分布频率和性别差异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和复杂性;通过对5种非人灵长类定型花纹分布频率聚类,结果提示,肤纹类型和分布频率在灵长类不同分类阶元中有一定差异,是判别种间形态特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比较分析4属15种雀形目鸟类的生殖参数,发现其窝卵数和生殖力都随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卵的大小和卵重随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只有伯劳属随经度升高而增加),即雀形目鸟类在北方和东部地区产多而小的卵,其生殖对策倾向于r选择,相反在南方和西部地区则倾向于k选择.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4属15种雀形目鸟类的生殖参数,发现其窝卵数和生殖力都随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卵的大小和卵重随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只有伯劳属随经度升高而增加),即雀形目鸟类在北方和东部地区产多而小的卵,其生殖对策倾向于r选择,相反在南方和西部地区则倾向于k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球鸟类濒危问题日益严峻,濒危鸟种增加。栖息地破碎化给鸟类生存带来的影响是生态学家及保护生物学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栖息地破碎化对鸟类的生态效应体现为面积效应、隔离效应和边缘效应,主要通过影响鸟类的分布、基因交流、种间关系、种群动态、生活习性等,导致其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宜,最终影响鸟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正如人类一样,鸟类中也存在着“方言”。形成鸟类“方言”的主要原因是鸟类不同地理种群的鸣声模式发生变异,就好像我们人类一样,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语言,而且异地语言之间也难以沟通。美国宾夕法尼亚  相似文献   

11.
果实颜色是影响食果动物取食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影响植物的种子传播.试验地点位于西双版纳野象谷自然保护区和补蚌自然保护区,在每个自然保护区内选取原生林和次生林各1处,使用红、橙、黑、蓝4种颜色的人工果实来研究鸟类对不同颜色果实的选择.试验发现,不同颜色果实在原生林中被取食的程度有显著差异,而在次生林中不存在显著差异.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鸟类对蓝色和橙色果实的选择较为突出,而黑色果实在2处生境中的被取食均较少.  相似文献   

12.
太行猕猴肤纹研究Ⅰ.指(趾)端、掌面和跖面花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对72只太行猕猴的指(趾)纹、掌纹和跖纹进行研究,查出有8种花纹分布在不同区域。分布在指(趾)端上几乎都是原始花纹。指间Ⅱ-=Ⅳ区花纹主要为斗形纹。在趾间的垫上,主要由箕形纹和斗形纹组成。  相似文献   

13.
科学触角     
正为什么鸟蛋是彩色的?与爬行类、两栖类外观朴素的蛋相比,五彩缤纷的蛋被认为是鸟类独有的特征。鸟蛋的颜色反映了不同鸟类在筑巢环境和孵蛋行为上的特征。现代鸟类只使用红棕色与蓝绿色两种颜色的色素来创造所有蛋的颜色与斑点。长期以来,鸟类学家认为鸟蛋的颜色曾多次独立演化出来。但是,根据美国耶鲁大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者在2018年10月发表于Nature的研究论文,鸟蛋的颜色其  相似文献   

14.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3):8-8
近日,国际鸟类联盟发表的《2004年世界鸟类状况》报告指出,全球鸟类有1/8濒临灭绝。而此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也表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至少有6万个物种灭绝。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历史上从未有这么多的物种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面临生存危机。那么有哪些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15.
瓢虫家族     
瓢虫是我们常见的一类昆虫。林地、田间、菜园是它们生活的场所。在城市居民阳台的花卉上,也能见到它们的踪影。因其腹面平坦、背面隆起、形似瓢状而得名。又因其颜色鲜艳、斑纹美丽,北方农民还给它们冠以“花大姐”的美称。瓢虫是全变态昆虫,即每只瓢虫都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瓢虫的种间和个体间差异较大,背部颜色和斑纹依种类不同而差异显著;颜色也复杂,常见的有红、黄、黑、灰、褐等颜色。斑纹大小、多少也很悬殊,有的斑块多近30个,而有的背面光光,一个斑点也没有。瓢虫成虫的头很小,大部分藏于前胸背板之下,触角呈球杆状,鞘翅发达,覆盖整个腹部,所  相似文献   

16.
“喙”就是鸟嘴,是由鸟的上下颌骨及鼻骨向前伸展而形成的,外面还套着一层致密的角质上皮。喙是鸟类取食的器官。牙齿只在早已灭绝的古鸟中存在,现代生活的鸟类均没有牙齿。不过,在鸟卵孵化后期的胚胎会出现暂时性的角质“卵齿”用来啄破卵壳,出壳以后就脱落消失了。不同鸟类喙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千差万别,其“花样”之多,功能之巧,的确为其他动物所“望尘莫及”。有趣的是,少数种类的喙在同一种的两性之间都有所不同,例如生活在新西兰的一种黄嘴垂耳鸦,雌鸟的喙长,呈镰刀状;雄鸟的喙短,呈圆锥形。这种差别主要是鸟类由于食性的…  相似文献   

17.
报道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幼虫取食经历对其成虫寄主产卵选择性的影响。用香蕉分别饲养1代和20代的幼虫,羽化后的成虫对6种水果有不同的产卵选择性,饲养20代的成虫在罩有香蕉的产卵杯上卵粒数最多,次之是芒果,差异显著。饲养1代的成虫在罩有芒果的产卵杯上卵粒数最多,其次是香蕉,差异不显著。从野外莲雾和黄皮落果中羽化出的成虫对水果种类的嗜好程度也有所不同,产于芒果的卵粒数多于产在香蕉的卵粒数且差异显著,产在莲雾的卵粒数最少,产于黄皮的卵粒数居第四位。幼虫的取食经历对成虫产卵时选择水果的部位和颜色也有影响,但其影响要小于对水果种类的选择。不同部位的选择结果显示香蕉肉的卵粒数多于香蕉皮,而芒果肉的卵粒数少于芒果皮。颜色选择试验结果显示,黄色杯上的卵粒数比绿色、红色、黑色杯的卵粒数多。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哈素海鹳形目鸟类的资源现状、迁徙动态和栖息地生境选择。哈素海共有鹳形目鸟类10种,隶属于3科8属,属、种数目分别占内蒙古地区鹳形目鸟类的80%和71.4%。其中呼和浩特地区分布新纪录3种,分别为池鹭(Ardeola bacchus)、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和大麻鸦(Botaurus stellaris),其中夜鹭具有成鸟早于幼鸟迁离繁殖地现象。10种鹳形目鸟的主要活动生境有明显区别,以便有效地利用生境资源和减少种间竞争。苍鹭的活动范围最广,个体数量也最多,是哈素海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鸟类居留型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舒晓莲  陆舟  廖晓雯  杨岗  余辰星  周放 《广西科学》2013,20(3):226-229,233
对近30a来在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鸟类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共有18种鸟类的居留型发生了变化,占该区鸟类总物种数(343种)的5.2%,其中由夏候鸟变成留鸟的有6种,由冬候鸟变成留鸟的有8种,由旅鸟变成冬候鸟的有4种。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的鸟类群落已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响应,更深入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的监测和观察。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量分类学技术对我国Wu属9种鸟类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所研究的种类包括Emberiza cioides,E.spodocephala,E.chrysophrys,E.rutila,E.elegans,E.aureola,E.pusill,E.rustica,E.schoeniclus.在聚类分析中,该类群明显地分成了2组,第1组包括E.rustica和E.schoeniclus,其余7种构成第2组。分析结果表明,物种形成已在染色体水平上发生,染色体变异与地理变异基本一致。在数量细胞分类数据的基础上,尝试重建了Wu属鸟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该属鸟类的核型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