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构件及羊草种群无性系分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不同生境条件下羊草种群的数量、分布格局、构件、无性系分化几个方面探讨了羊草种群的生态适应特征,得到如下结果:1)羊草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有随生境梯度改变而变化的趋势,以羊草群落中的羊草种群数量、株间距、分布格局类型最能反映羊草种群的生态适应特点;2)羊草的构件及无性系分化随生境条件的可塑性变化十分明显,其中以羊草群落中的羊草种群最具特殊性,根茎长、茎节数多、节间距大、根茎干物质积累多.  相似文献   

2.
在西辽河平原天然羊草草地上取样研究了灰绿型和黄绿型两个羊草种群分株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地上分株生物量、新世代无性分株生物量和新世代有性分株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再生世代分株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分株生物量分配均以新世代分株、无性分株占优势;反应种群营养更新特征的种群新生系数和种群再生系数两个生态型分别为0.63,0.37和0.57,0.43没有显著差异.羊草两个生态型在种群结构相对稳定期有趋异适应方式,又有相似的适应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羊草(Leymus chinensis)对盐碱土壤的适应性,选取5组长期野外盐碱土壤中生长的羊草,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生理试验,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条件下,羊草降低了根茎干物质量、根冠比,增加了比叶面积和比根长,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均随着盐碱胁迫的增加显著增加。羊草通过外部形态及内部生理特征的调节来响应和适应土壤盐碱环境的变化,表现出较强的耐盐碱性。  相似文献   

4.
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种群林缘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沙棘林缘扩散过程和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中国沙棘的克隆生长过程.结果显示:中国沙棘以年龄最大的分株为中心向两侧实施克隆扩散,形成中间分株大、密度小以及越向两侧分株越小、密度越大的双向“阶梯式”种群外貌.然而,种群向两侧的扩散并不对称,其原因在于扩散过程受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一侧,林缘扩散种群以分株较大、密度较高为特征,克隆生长格局倾向于“聚集型”;向土壤水分较差的一侧,林缘扩散种群以分株较小、密度较低为特征,克隆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由此表明在不同的土壤水分状况下,中国沙棘通过克隆生长调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克隆生长格局,即觅养对策.  相似文献   

5.
过路黄克隆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遮阳网产生光照梯度,以研究光照强度对克隆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匍匐茎节间长度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遮荫明显增加过路黄的分枝角度,分枝强度没有对光强发生显著反应.遮荫使叶柄变长,而根长则变短.2)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叶柄生物量逐渐增大;遮荫降低了叶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根生物量比和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3)在遮荫条件下,一级匍匐茎基部分株的叶生物量和分株总生物量显著大于顶部分株,而根冠比则相反.根的生物量在各分株间无显著差异.在不遮荫条件下,仅匍匐茎基部分株的叶生物量大于顶部分株,其它的生物量指标在各分株间无显著差异.在分株水平,分株的根冠比不受光强的影响.总之,过路黄的克隆生长在基株和分株水平都对光强作出了明显的反应,而且这种反应具有等级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内蒙古荒漠区锦鸡儿属优势种垫状锦鸡儿灌丛结构、分株特征、繁殖倾向和克隆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荒漠区,垫状锦鸡儿的营养繁殖占主导地位,有性繁殖为辅;其营养繁殖由枝条克隆产生无性系分株,克隆生长构型为密集型.较高的无性繁殖比例、密集型的克隆构型和发达的根系使垫状锦鸡儿能很好地适应荒漠区的干旱环境,并成为荒漠区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认识丛生克隆植物的克隆生态特殊性,以引种柳枝稷为材料,调查了“分株丛”空间尺度和“分株年度生命周期”时间尺度柳枝稷无性分株种群大小分株异质性分布和整体动态迁移格局. 通过大小等级特征现存数和标准死亡数转换方法拟合构建了种群大小分株动态(迁移)生命表,发现了种群内大小(质量)分株等速迁移和大小(高度)分株异速迁移格局的共存及其在分株生命周期内的稳定表达,再现了非密度依赖调节的柳枝稷分株种群的动态建成过程. 进而从分株个体建成随机性角度,结合觅养行为的发生尺度约束,对丛生克隆植物生态的特殊性和一般性进行了讨论. 非控制实验条件下(多基株共存),丛生克隆植物柳枝稷无性分株种群生态只是建立在分株个体随机建成基础上的统计性呈现,分株丛觅养是基于光资源竞争的分株个体的随机建成,进而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大小分株动态迁移格局,功能叶片在空间和时间上合理配置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小兴安岭泥炭沼泽甸杜种群分株的年龄结构与生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甸杜(Chamaedaphne calyculata)是常绿小灌木,为无性系植物,主要分布于贫营养泥炭沼泽中.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观察,应用计数芽鳞痕的方法划分了甸杜分株的年龄结构.在小兴安岭泥炭沼泽生长季中期,沼泽中心与沼泽边缘的甸杜种群分株均由8个龄级组成,呈现稳定型年龄结构.分株平均高度和生物量沼泽中心低于沼泽边缘.不同养分条件是两种生境甸杜种群分株间的年龄结构、生物量和高度生长特征及其生态可塑性等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生境的环境异质性决定了甸杜种群分株的生物量和高度的生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种群羊草幼苗对渗透胁迫的反应和生理生态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乙二醇(PEG 6000)对内蒙古不同生境3个羊草种群(阿巴嘎、白音锡勒、嘎松山)进行渗透胁迫(-0.5Mpa,-1.0Mpa).结果表明:各种群羊草对轻度胁迫(-0.5Mpa)反应不敏感,叶片含水量和膜透性与对照差异不显;随胁迫强度增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叶片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大量积累,根冠比增大;脯氨酸积累、质膜相对透性与叶片含水量呈显负相关(r=-0.716l,r=-0.8212).不同地理种群羊草对渗透胁迫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反应具有一定差异.阿巴嘎种群膜伤害程度较小、叶片含水量变化缓慢、脯氨酸积累量小、根冠比增大更显、维持较高根活力和叶片生长量,其抗旱性强于其它两个种群.白音锡勒种群和嘎松山种群对渗透胁迫的反应相近.  相似文献   

10.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无性系种群结构与生长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刺槐克隆种群的种群结构和生长动态.结果表明,刺槐克隆种群中幼年分株数量较多,死亡率较高;成年个体数量较少,死亡率较低,而且相对稳定,种群数量结构成金字塔型;无性系产生分株的时间较晚,分株的数量正处于上升阶段.无性系中刺槐基株的基径、高度、冠幅远远大于分株.刺槐分株在幼年时期高生长和冠幅的生长均较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年龄逐渐缓慢下来.克隆分株的生长、数量动态主要受克隆整合的内部调节机制和外部环境中灌木层、草本层竞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羊草无性系分株间的生理整合研究,采用分别对由同一根茎相连的两颗羊草分株进行了两颗分株全部遮光、一颗分株遮光、一颗分株去叶及对照,而后分析了不同处理样品的全碳百分比含量.结果表明:在遮光干扰或去叶干扰下,都有碳物质从未被干扰的分株向被干扰的分株转移.而且,强烈的干扰会导致植株分解其结构物质,只剩纤维素骨架,从而使其全碳百分比含量增高.在遮光干扰下和去叶干扰下,碳物质转移量的百分比约分别为1.43%和3.88%.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羊草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干物质和营养元素在植株不同部位的配置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种群在干物质方面的配置为:根>茎=叶>果实;C元素在单草植株的各个部位均匀分配,N元素的配置表现为:叶>果>根=茎;P元素的配置表现为:果>叶>根=茎,粗灰分表现为:根=叶>果>茎.营养元素的配置在克氏针茅、大针茅、羊草三个群系类型之间,无论是什么部位都无显著差异,而这三个群系类型都与贝加尔针茅类型有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茎和叶中.  相似文献   

13.
松嫩草地盐碱化严重。在一定的土壤电导率值和pH值范围内,羊草能够正常生长。羊草草地退化演替的过程中,羊草的光合色素总量、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发生变化。不同退化演替过程中羊草叶片光合色素在不同生育期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伴随着草地退化的加重,羊草光合色素总量和叶绿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出现了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特异性增加的现象。通过统计学分析表明,羊草叶片光合色素总量、叶绿素含量与羊草种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树无性系根系特征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挖掘法,对20个杨树无性系的根系特征及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杨树无性系的根系主要集中在0~50cm土层中,根系以水平根为主,垂直根基本消失,不定根与地面的夹角较小,基本保持水平。中驻1号、NL351、T26和中驻6号的不定根总长度较大,中驻1号、中驻6号、W07和1107的不定根总数量较多,基部直径在2cm以下的不定根占不定根总数量的60%~80%。从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情况来看,树高、冠幅、地上部干重、根重和根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0个杨树无性系的根冠比在0.23~0.45的范围之内;单位地上部所具有的根长差异性较大,最大的为T26,最小的为中菏1号;根系生理吸收效率与根冠比、单位地上部所具有的根长呈负相关关系,即根系冗余现象。通过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1.3时,可将20个杨树无性系分为3类6个亚类。研究结果可为杨树优良无性系的进一步选育和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地木耳和枯草覆盖处理,在温室内模拟研究了天然草地围封过程中产生的地木耳和枯草层覆盖对羊草出苗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木耳和覆盖地木耳+枯草的处理显著降低了羊草的出苗率、株高和生物量,对枝条密度和抽穗都有负面影响,只对羊草存活有利,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对照中的羊草出苗率、生物量和株高分别是覆盖地木耳和覆盖地木耳+枯草中的相应指标的2.7和6.2倍,10.4和19.3倍,3.2和10.4倍.覆盖地木耳和覆盖地木耳+枯草后的光照强度分别较对照降低了83.5%和92.2%.地木耳及枯草覆盖物处理中羊草出苗率的显著降低可能与这些处理降低了到达地表的光照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以莫莫格芦苇沼泽、芦苇-羊草草甸和羊草草甸3种类型湿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土壤总有机碳(TOC)、溶解有机碳(DOC)和络合态铁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类型湿地土壤TOC含量芦苇沼泽最高,羊草草旬次之,芦苇-羊草草甸最低;土壤络合态铁含量变化规律与TOC变化相同;土壤DOC含量则表现为羊草草甸最高,芦苇-羊草草甸次之,芦苇沼泽最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湿地土壤TOC、DOC以及络合态铁含量都表现为自表层向深层递减的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从垂直动态变化看,土壤络合态铁与土壤TOC、DOC含量均有正相关关系;从季节变化看,络合态铁与TOC的季节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芦苇沼泽和羊草草甸的土壤DOC含量与络合态铁含量季节变化趋势完全相反,二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芦苇-羊草草甸的DOC含量与络合态铁含量的季节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羊草草原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羊草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法对于模拟及预测内蒙古草原植被物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识别内蒙古羊草草原的返青期,本研究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首先分别采用双高斯函数、多项式、S-G滤波3种拟合方法对原始NDVI时序数据进行重建,然后进一步分别采用最大斜率阈值法、动态阈值法及滑动平均法对重建的最优NDVI数据进行返青期识别,并利用33个样本点的返青期地面观测数据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了地面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G滤波拟合的滑动平均法"是内蒙古羊草草原返青期的最佳遥感识别方法,可以此为基础开展内蒙古草原主要植被返青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呼伦贝草原选取5种代表性草原群落类型,采用取样调查的方法,探讨自然状况下草原植被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旨在为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草原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羊草+克氏针茅群落、克氏针茅+羊草群落和贝加尔针茅+羊草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nner指数)与生产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是羊草+寸草苔草甸草原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生产力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群落生产力受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和环境因子等多因素共同影响,不仅仅是由物种多样性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