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汉代是一个各种思想都比较活跃的时代,如天人感应思想、阴阳五行、谶纬、长生等思想盛行。其中阴阳五行、谶纬是汉代比较活跃的两种思想,对汉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代是祭祀盛行的时代,这两种思想对汉代祭祀及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汉画中,祥瑞、升仙画像石有很大的比重。由于汉代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观念的风行,统治阶级极端推崇谶纬迷信思想,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被赋予各种吉凶兆应,依据谶纬学说而被创造出来的各种形态各异的祥兽瑞禽,成了统治阶级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元气自然论者,王充提出了"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的命题,一面强调"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一面指出天地是含气之自然。在此基础上,他沿着元气自然的思路解释天地生人以及人的命运,在反对天人感应和谶纬迷信的同时,走向另一种迷信。  相似文献   

4.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看望政协委员时,引用东汉政论家王充《论衡·书解篇》中“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语。这两句话在王充《论衡·书解篇》中较完整地表达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知道这个房屋漏雨的人就生活在这个房屋里;知道施政有所缺失的人,就生活在政策影响下的民间生活中;知道这时代(指东汉)只提倡读孔尊经,用天人感应、谶纬迷信解说儒家经说之误的,正在读着诸子百家的书。显然,温家宝总理仅仅引用此语中的两句,想要表达是“知政失者在草野”一意,再次凸显本…  相似文献   

5.
传统“风水”中虽然夹杂着许多迷信、落后的成分,但从某种角度看,它的内容并非一无是处,风水理论中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就有一定的科学根据。本文从环境学的角度出发,以客观、科学、求实的态度对风水试作一些探索,只求在人与自然和协相处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西汉时期被誉为“世界热气球思想肇始”的艾火令鸡飞“实验的思想渊源及其学术背景,指出这一实验的设计是中国代传统思想中阴阳五行和气论思想这一古代科学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产物,此外,它是当时社会盛行的”天人相应“、”物类相应“、”同气相动“思想促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反动思想家,是复活孔孟之道的鼻祖。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反动主张,使孔孟之道在我国历史上流毒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天人感应”的唯心主义体系,一直成为历代反动的封建地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精神支柱。 “天人感应”论是董仲舒继承和发挥孔孟的“天命观”而炮制的一种神学唯心论。这种谬论在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中得到了体现。他胡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下引此书,只举篇名)具体地说,就是天与人能够互通消息,互相“感应”:一方面,天老爷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自然现象的变化,向人间作指示,下命令,发“谴告”;另一方面,人用自己的言行来报答天神,以便消灾祈福,逢  相似文献   

8.
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属于我国古代天人感应论的第四种类型,他从“天入相乖”、“祸善福淫”的角度提出了天与入感应的独特方式。从当代环境伦理学视角看,韩愈的天人感应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道德关怀,与当代环境伦理学一样,具有强烈的反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及相似的基本原则和道德目标。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探讨韩愈的天人感应论,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搞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专门从社会政治史角度对谶纬予以探讨可以看到,秦代政治已受其影响,汉代中期以后政治、谶纬二者关系日趋密切.王莽时代的到来是儒学神学化在政治领域中具体的体现,更是谶纬神学巨大浪潮推动的结果.东汉将谶纬变成了指导具体社会政治的唯一官方意识形态,荒唐至极.随唐之后,谶纬作为一种与社会现实政治结合紧密的神秘主义社会思想几近绝迹,与东汉统治者实行统治时运用过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儒家思想是王充的重要思想来源.王充本着求实精神对儒家思想作了深刻而全面地评判,但这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而是否定其不合理的成份--神化儒家圣人、迷信儒家文献和天人感应论.在此基础上,他吸纳其合理的成份--以礼治国、人性观点、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并加以创新,使之成为自己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汉末至刘宋时期,郑玄形象经历了儒者——隐士——"以儒行为处士"的学者的转型。郑玄儒者形象的形成在于他调和今、古文之争的学术贡献,以及备受曹魏统治者推崇的学术地位。郑玄隐士形象的形成在于曹魏、西晋时期王学的冲击,郑玄经学的权威地位遭到动摇;而且此时玄学大盛,隐逸之风盛行,本质原因在于郑玄隐居教书的行为符合汉末隐士的行为特质。郑玄"以儒行为处士"的学者形象的塑造则在于人们从学与行两方面看待郑玄,从而将儒者形象与处士形象结合起来。除上述形象以外,由于东汉以来谶纬迷信风气大盛,郑玄本身又具有丰富的谶纬知识,因此,在传记、文学作品中郑玄还表现出精通谶纬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汉代选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察举征辟制。关于该制度的产生,历来认为是由于当时将各种灾异看作是上天对人间帝王的谴告,一旦上天降下灾异,皇帝就要下诏罪己,并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以匡正过失。其实察举征辟制产生的最本质原因并不在此,而在于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在于董仲舒援法、阴阳等家思想入儒后改造而成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其著名的“天人感应”学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论西汉思想学术对当时选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选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其中的察举征辟制。关于该制度的产生。历来认为是由于当时将各种灾异看作是上天对人间帝王的谴告,一旦上天降下灾异,皇帝就要下诏罪已,并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以匡正过失,其实察举征辟制产生的最本质原因并不在此,而在于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在于董仲舒援法、阴阳等家思想入儒后改造而成的儒家思想,尤其是其著名的“天人感应”学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霞 《长春大学学报》2013,(9):1165-1169
祥瑞,作为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吉祥征兆在古代文献中频繁出现,被赋予了通融天地、粉饰君权、抚慰民心的政治功能。然而,在天人感应思想盛行的东汉社会,依然有士人对祥瑞的出现发出了"不宜称庆"的言论。这种不和谐之音与戚宦交替统治的政治局势、灾难频发的自然状态有关,是汉代士人对既有灾异观的思考与调整,同时也启迪着后代士人对祥瑞政治功能的更为清醒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以儒家学说为立足点,广泛吸取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成分,创造性地提出“天人感应”说、“大一统”论以及“人有善质而未能善”的人性论观点,丰富、发展了儒学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笔者对此谈一些认识。 十多年前,当“文革”那场浩劫的阴影还笼罩在我们的头上,当“两个凡是”的思想枷锁还束缚着我们的手脚,小平同志就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随后他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巨大理论勇气和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第一个提出“以德治国”的伟大思想家。孔子认为“仁”德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是推行“以德治国”的基础。孔子在鬼神迷信盛行的春秋时期,强调“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的人本思想,第一次把人抬到鬼神之上,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飞跃。推行“仁政”,天子、国君应率先修养个人道德,然后再以道德教化百姓。孔子主张德治为主,还必须辅之以刑法;“中庸之道”是以德治国的基本方法,也是人们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以礼让为国”,反对战争,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班氏一家父子兄妹历时三、四十载撰成的《汉书》,对我国传统史学的巨大贡献,古今皆有肯定。现代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汉书》,成就远远超过前人。略嫌不足的是对它的十《志》部分,除《食货志》外,甚少专文探究。特别是其中的《五行志》,评论《汉书》者大多以之作为作者“五德相生”、“天人感应”唯心史观的集中表现,而予以否定。这是值得研究的。确实,《汉书》作者把儒家经典与谶纬神学紧密结合,制造了一种准宗教式的油彩,这层油彩特别使《五行志》神秘化了。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面。在这神秘化  相似文献   

19.
儒学的主旨就是人学,它对于人伦道德给予更多的切实关注,故其形而上学实质上是一种道德形而上学。儒学从其发轫(先秦儒学)、发展(汉唐儒学)一直到成熟定型(宋明理学),一直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天人合德”。“天人合德”思想为其道德形上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在儒学的伦理道德思想之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论衡》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科学家王充(27-约97)花了三十年精力而完成的一部哲学、科学和文学批判的巨著。王充写《论衡》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为了“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论衡·对作篇》——下文略去《论衡》,只注出篇名)”。书中除了大量哲学和文学批判论述外,还广泛记述和探究了许多自然现象,提出了与当时广为流传的荒谬陈腐的迷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