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浙江诸暨七湾锌矿的矿床特征、控矿条件、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该矿床属岩浆热液渗滤型矽卡岩矿床,成矿热液及物质主要来自结晶基底部分重熔的岩浆岩,成矿时代主要为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早期进一步活化富集。  相似文献   

2.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铜矿石的重要来源,也是世界镍金属的主要来源。综述了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分类、成岩成矿背景、矿床成矿过程及控制因素等方面。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我国东天山地区的一系列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对比了产于造山带环境和稳定克拉通地区的该类矿床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矿床的地质工作者作为关心的问题就是矿床的成因以及换分类型,因为这样给不同类型矿床的矿质特征以及组成机制都有所认识和辨别,同时对同一类型的矿床提供了勘测依据。目前,已有的类型主要有斑岩型、矽卡岩型、斑岩一矽卡岩复合型、石英脉型、花岗伟晶岩型和火山热液脉型等。本文主要是以为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组成矿石矿质,成矿预测的标志等,从而对碳酸岩脉型钼(铅)矿床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该矿床三种主要金属硫化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标型特征。结果表明:与典型的层控、沉积型矿床及典型的岩浆热液型矿床的硫化物相比较,该矿床三种主要金属矿物的标型特征变化很大,两类典型矿床的标型特征兼而有之;尤其从矿化早期向矿化晚期的演化。表现出岩浆热液型向层控型过渡的明显趋势。这说明本矿床的成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成因叠加的;成矿热液和金属物质也不是单一岩浆来源的,而是多源混合的。  相似文献   

5.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是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和西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铅锌矿床主要产于水城-紫云-南丹深大断裂带中及其附近。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等方法对该区铅锌矿床中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开展了相关微量元素研究。代表性铅锌矿床(五指山、亮岩、猫榨厂、五里坪和板板桥)中硫化物单矿物微量元素含量研究表明,该类矿床中闪锌矿相对富集Ge、Cd、Ga等微量元素,黄铁矿相对富集Mn和As,方铅矿相对富集Sb。这些微量元素的主要赋存形式为类质同象。总体上,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川滇地区的铅锌矿床(如云南会泽、四川天宝山等)和典型密西西比河谷(MVT)型矿床(如牛角塘等)非常相似,而与喷流沉积型、夕卡岩型及岩浆热液型铅锌矿床差异明显,结合这些矿床产出地质特征,认为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应属于MVT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世界钨矿床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钨矿床进行了分类介绍。其中开采出钨矿石多的矿床有:脉/网脉型、矽卡岩型、斑岩型、层控型,开采出钨矿石较少的矿床有浸染型、冲积砂矿型、角砾岩型、岩筒型、砂积型、冲积砂矿型矿床,开采出钨矿石极少的有伟晶岩型,卤水/蒸发型及热泉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金盆钨矿床位于大西沟-黄金美钨(钼)矿化带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指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石英脉型钨矿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典型钨矿床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金盆一带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模式。依据金盆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确了金盆钨矿床的找矿地质条件、信息准则与标志,对于金盆矿床深部及边部、以及江口-太白庙一带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生军  申恒明 《科技资讯》2014,(12):107-107
矽卡岩型铁矿是我国最重要的富铁矿类型之一,而这种铁矿在我国陕西洛南地区分布较密集。木龙沟铁矿是以铁为主伴有铂、铜、锌等多种金属的矽卡岩型铁矿矿床,其围岩性质以含MgO较高的碳酸盐岩为主要特征;铁矿体分布范围与外带镁矽卡岩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呈透镜状、似层状、不规则状等赋存于透辉石-镁橄榄石矽卡岩和硅镁石矽卡岩中,矿体中辉铂矿化、黄铜矿化和闪锌矿化等具明显分带性;矽卡岩型铁矿的主要找矿标志为围岩蚀变现象。了解本区铁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有助于探讨矽卡岩型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成矿规律,为我国矽卡岩型矿床找矿提供一定方向。  相似文献   

9.
金-碲化物型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本文通过对全球各主要金-碲化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类综合研究,阐明了全球金-碲化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与主要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金盆钨矿床位于大西沟-黄金美钨(钼)矿化带内,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指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石英脉型钨矿床。根据成矿地质条件,结合典型钨矿床特征及区域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金盆一带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的成矿模式。依据金盆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明确了金盆钨矿床的找矿地质条件、信息准则与标志,对于金盆矿床深部及边部、以及江口-太白庙一带的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西北部九寨沟县的马脑壳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和褐铁矿。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 ,分别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前者具草莓状结构 ,后者以环带结构为特征。粒度小晶形不规则的黄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而晶形完整和晶粒较大者含金量相对较低。辉锑矿和雄黄以细粒浸染状分布者含金量高 ,而以块状产出者金含量低甚至不含金。褐铁矿为表生氧化作用的产物 ,含有显微 -超显微单质金。对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研究表明 ,矿床形成于三个成矿期 ,即沉积 -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 ,三个成矿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热液成矿期含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 ,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迅速变化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2.
新疆西天山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地层中产有众多的金矿体。通过对昭苏水磨沟铜金矿床矿化特征的研究 ,总结出这类矿床的成矿规律是 :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酸性火山岩是矿源层 ;区域性大断裂是矿质运移通道 ,其中的低级别、低序次构造为容矿空间 ;华力西期钾长花岗岩是形成铜金矿的能量来源 ;绿片岩相以下的动力变质作用是矿化富集的条件。矿床成因应属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拉尔玛金矿床中金与有机碳的关系分析及有机质、粘土矿物吸附和释放金的实验研究,结合岩(矿)石中金的浸出率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分析,岩(矿)石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Q型聚类分析,得出结论:与硅质岩相比,板岩能提供的金是微不足道的。硅质岩中的活性金远远高于板岩,在成矿过程中易于迁移出来参与成矿;板岩中的金多为惰性金,难于活化和提供金源。大阳顶群热水成因的硅质岩,在沉积时不仅为当时的海水提供了大量的金源,而且成岩后构成了拉尔玛金矿床主要的矿源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下达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划分了成矿期、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测定了成金阶段部分样品矿物的微量元素含量及成矿温度,并阐明了构造对含金石英脉富矿的控制作用,根据地质事实,提出了成矿模式并指明进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矿物,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结构构造等标型特征,研究这些标型特征有助于推测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了解矿床成因,提供找矿标志。本文研究治岭头金矿物标型特征,为找矿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河南某金矿床主要矿石的显微研究,根据矿石中的金银矿物与其他矿物的自然连生组合关系,探讨了含金热液在不同成矿阶段的运移形式与沉淀方式。  相似文献   

17.
牡丹江地区分布的晚侏罗世穆棱组地层的底部砾岩普遍含金,并常常构成工业矿体。矿体的规模、形态和分布范围严格受底砾岩的控制。底砾岩为河流冲积相的产物,而古河道则发育于地洼盆地内。因此,地洼构造活动对底砾岩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盆地内不同地段的底砾岩在砾石成分、砾径大小、磨圆度和重矿物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表明从小金山—西楼—平岗到二站可能为同一水系。据此,对未知地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以洪水塘红土型金矿为例,研究了湘南地区红土型金矿的成矿条件.认为湘南地区的地理位置、产在矿化集中区的富含金的原岩、干湿分明的气候条件和以缓慢上升为主的块断构造差异运动的大地构造背景等条件,对形成红土型金矿都是很有利的,是寻找这类矿床的良好靶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四川某金矿岩样的中子活化分析,揭示了岩石中稀土微量元素含量的特征,为寻找贵金属矿产,提供了有利的研究分析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