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墨家辩学的研究对象与逻辑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辩》六篇中的“辩”指的是论辩,墨家辩学理论是中国古代关于论辩形式、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墨家辩学中包含有形式逻辑的思想,这种形式逻辑思想届于非形式化的,它通过辩学对自然语言中广义逻辑问题的研究得以表现,因此说,墨家辩学的逻辑类型是中国古代的非形式化的自然语言逻辑。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这两门新兴学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与讨论,作者认为:(1)尽管“哲学逻辑”在英美哲学界与逻辑界具有不同的涵义,但我们宜在比较规范和合乎词义习惯的意义上使用“哲学逻辑”一词-用“哲学逻辑”指称不同于经典逻辑或标准逻辑的诸现代逻辑分支。(2)关于逻辑哲学,可以定义为研究逻辑特别是现代逻辑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的学科,这是一门介于元逻辑与语言哲学之间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存在问题的逻辑哲学省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立足于现代逻辑哲学,从三个方面对存在问题作一初步的介绍与讨论:作为真实个体的存在与作为思想对象的存在;隐含的存在与明示的存在;传统逻辑的存在与现代逻辑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从逻辑哲学看弗雷格的"真"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弗雷格的“真”理论主要包括真的范围、性质、表达、本体论地位、真与思想的关系以及真在逻辑中的地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理论。它不仅直接为创立现代逻辑提供了哲学上的辩护,而且还为意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概念和方法。因此,这个理论在弗雷格逻辑哲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整个弗雷格逻辑哲学是围绕这个中心理论展开的。无论是从历史的维度看,还是从蓬勃发展的现实看,弗雷格的“真”理论对于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站在现代逻辑的角度对真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1)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真理”(truth)概念主要是指其值为真的命题或语句,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传统哲学认识论中的“真理”。(2)从逻辑的观点出发,可以将真理分成语形真理、语义真理与语用真理,就其“真”的程度看,每一前者都高于后者。(3)真理的表述语言可有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之分,它们各有自己的特征,一般地说,自然语言更适于用来表达语用与语义真理,而人工语言更适于用来表达语形真理。  相似文献   

6.
胡适对先秦名辩学的研究表明,中国逻辑学界所说的"中国逻辑"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归纳论辩理论,它包括"辟""侔""援""推"和"擢"。以往的研究把"推"和"擢"混同,即认为西方逻辑的枚举(放大性)归纳法与中国名辩学中的类比归纳法是同一种归纳方法。胡适的研究提示我们,"推"是西方逻辑中的枚举归纳法,而"擢"既不同于西方逻辑中的枚举归纳法,也不同于西方逻辑中的类比方法,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类比归纳法",通常称之为"推类"。其特点是:第一,先秦后期墨家的名辩学主要是一种关涉政治伦理的归纳论辩理论。第二,这种论辩理论是依赖语境的,是一种语用论辩理论;是实质论辩而不是形式论辩。第三,这种论辩理论是基于因果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它不是必然推出的演绎理论,而是一种非演绎的或然性归纳论辩。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能够逻辑化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批判自黑格尔以来一直存在的把辩证法逻辑化的错误倾向,笔者论证了以下四点;(1)由于运动的基本性,无论是“矛盾”或“相互作用”都不可能解释所有运动变化;(2)运动和变化范畴不适用于“类”和“概念”,尤其不适用于逻辑推理的对象;(3)逻辑和辩证思维成立的主观前提首先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中;(4)现代教学与逻辑的发展表明,辩证法的某些方面可以逻辑化,却包含着根本的非逻辑内容。这一批判将进一步恢复实践唯物主义的真精神,把唯物辩证法和逻辑分析方法统一起来,达到现代哲学研究所要求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从现代归纳逻辑的诸多问题中选出休谟问题、经验主义概率归纳逻辑、逻辑主义概率归纳逻辑、主观主义概率归纳逻辑、贝叶斯定理、无差别原则、相关变项法、非帕斯卡概率归纳逻辑、局部归纳逻辑与整体归纳逻辑等九个问题加以讨论,展示出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脉络及其前景。笔认为,局部归纳逻辑在很大程度上是绕过谟问题以及其他一些疑难问题的,因而尽管它对于现代归纳逻辑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过于宽泛的局部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逻辑是传统逻辑发展的最新阶段,是用形式化的方法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反灵论是《新青年》的核心议题之一,现有研究框架并没有超越科学启蒙语境,大部分理论叙事具有科学"辉格史"~①色彩。这种科学中心论的研究进路严重遮蔽了科学与灵学的论辩逻辑,忽视了二者辩理的文化生成性功能,使现代中国文化建构缺失了一种传承意识和反思性的观照镜像。为此,我们跳出科学启蒙视域,从文化哲学视域重新审视《新青年》科学反灵论的逻辑构成,揭示出二者论辩蕴含着新文化中国生成的思想结构张力,为重新反思五四新文化运动提供一种修正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