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软交换的企业网语音通信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企业网语音通信的需求以及相关软交换产品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企业网语音通信的软交换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和实现了一个便于在企业网灵活部署的纯软件的电话会议系统VCSBSI。  相似文献   

2.
VoIP技术发展至今,功能过于集中的网关已经成为其发展的瓶颈,将软交换技术应用到VoIP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介绍了当前IP电话的体系结构,分析了存在的诸多不足,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VoIP基本结构并阐述了它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软交换的话务特性,建立了软交换的一般话务量模型,即分别考虑呼叫的到达服从Bernoulli分布、Poisson分布和Pascal分布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软交换系统排队过程的系统状态图。最后,推导出软交换一般话务量计算的数学公式,为软交换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技术为背景,介绍了蓝光智能电话处理平台的整体结构和功能。根据平台系统中数字接入部分的功能需求,完成了业务逻辑与A从服务器之间通信协议的研究,并且在Windows2000环境下,使用Microsoft的软件开发工具VisualC 6.0,采用Socket编程技术实现了协议解析功能。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五路数字视频光纤传输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长距离的视频监控。采用Xilinx Spartan系列的XC3S1000芯片为核心处理芯片,设计了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非压缩数字视频光纤传输系统。采用串行数字视频信号传输方式,实现了五路数字视频信号的光纤传输;并对高速PCB走线串扰做了深入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呼叫切换技术作为提高移动网络服务质量的关键,是目前移动网络技术的一个难题.为解决用户位移导致的服务器之间呼叫切换问题,通过对软交换技术及SIP协议的深入剖析,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IPH呼叫切换系统.对IPH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接口、状态转换及特殊消息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使用WiFi-GSM双模手机对该...  相似文献   

7.
软交换组网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强  庞伟正 《应用科技》2006,33(5):17-19,23
对下一代网络(NGN)中软交换组网方式进行研究.针对现有的PSTN网络和软交换网络的组网方式,分析比较了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位置服务器的组网方案.该方案充分考虑了软交换网络的扁平化特征,同时又具有灵活的组网特性,解决了层次结构中路由选择复杂和平面结构中数据维护复杂的矛盾,对实际的软交换网络的组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软交换技术是实现新一代语音通信、多媒体和数据交互的核心技术,其开放性、灵活性和扩充性等优点,使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网络(NGN)的业务层面发挥核心作用。软交换技术构建的校园融合网络教学系统可实现CAN与HFC网的教学数据和教学节目的互通、教学方式的互动,使校园网络教学系统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展。  相似文献   

9.
讨论下一代网络(NGN)的特征、网络结构,面向NGN的软交换(Softswitch)解决方案以及现有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着重阐述了软交换的核心思想以及MPLS在解决NGN中的Qos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浅谈软交换在通信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信运营商目前面临的网络资源紧张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软交换的应运而生将带来网络结构扁平化的变革,从而较好地解决网络资源这一问题。简要介绍了软交换系统的特点,探讨了软交换在山西联通骨干网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叙述业务驱动网络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软交换技术及以其为核心技术的NGN模型,对它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其在未来通信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全 IP网络技术是当今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3GPP与 3GPP2除了独立研究全 IP网络技术外 ,还将其作为 WCDMA和 CDMA2 0 0 0核心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软交换是 WCDMAR4 / R5核心网络的重要技术特征 .文中对 3GPP和 3GPP2的全 IP网络的网络参考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同时对全 IP网络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借助软交换 (Softswitch)技术对WCDMA R5核心网的技术构成进行了分析 .介绍 WCDMA R5版本中基于 IP的 RAN及 HSDPA技术 .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技术的发展,传统电路交换技术将逐步转向分组技术。下一代电信网是基于IP的网络,SS7及呼叫控制原理是软交换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介绍了SS7与IP互通的概念模型和SIGTRAN协议体系,对4种信令适配子层协议和SCTP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给出了3种主要的互通模式,对如何实现基于IP的SS7传送和构建IPSS7网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向下一代网络的演进,电信网络会逐渐过渡到基于IP的分组核心网络。传统的电信网络由于它的相对独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作为下一代网络中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由于其支撑业务的多样性以及开放的网络架构,将会面临更复杂的安全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软交换中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结合具体的实现,给出了软交换环境中网络安全相关部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IP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IP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建立在贡智软交换信息平台之上,可通过宽带Internet网络实现全球任意位置的监控。整个系统由前端采集传输CCVU、远程监控CC Monitor、中心控制CC MC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NGN和软交换的概念,根据"中国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要求",提出了基于H.248协议的IP用户媒体网关的一种设计模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并说明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以及用户媒体网关之间语音数据处理流程·最后,分析了系统实现的难点与关键技术·应用这种设计模型,可以保护已有PSTN网的巨额投资,解决了现有各种类型用户顺利接入NGN问题,实现其原有的基本业务和各种增值业务,进而使PSTN网平滑过渡到下一代网络·  相似文献   

17.
软交换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以电话业务为基础的电路交换网络很难快捷、灵活地提供丰富的业务,采用软交换技术的方法实现传统的电话网络、Internet、无线网络等的互联互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语音、传真、视频、数据以及未来新型的业务。提出了软交换技术的特征、设计了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以及软交换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方法,提高了交换效率,改进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软交换技术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有的运营商已经商用。软交换网络的基本业务是语音业务,影响语音质量的因素由多个方面决定的,主要包括时延、丢包、抖动等。语音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对运营商的选择。本文提供了对IP承载网的性能进行实时监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IN与Internet互通接口的基础上,基于Softswitch的思想提出了用虚拟交换机实现IN/Internet互通的方案;并对虚拟交换机的逻辑实体、信令功能、体系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虚拟交换机构筑虚拟SSP和虚拟SCP可以实现IN与Internet业务的互通。  相似文献   

20.
软交换中的一种安全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软交换中的SIP协议没有定义自身的安全机制,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简单叙述了软交换中的SIP协议的功能,特点和工作机制,并指出SIP协议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详细分析原本为电子邮件明文的加密和签名设计的加密方法PGP(PrettyGoodPrivacy)的安全策略,加密过程,安全强度及其性能等·提出了将应用广泛、安全性高的安全策略PGP引入SIP协议中,以满足SIP消息传输中的安全要求·具体阐述了PGP在SIP协议中应用的实现方法,列举了经PGP加密的SIP邀请消息格式和用PGP数字签名的SIP消息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