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Internet 和IPv6 的发展,出现了IPv4 网与IPv6 网共存的局面.对现有IPv4到IPv6几种主要过渡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并对在IPv4 向IPv6 过渡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纯IPv4 节点与纯IPv6 节点之间的通信问题,提出了转换网关的核心工作流程.在应用Netfilter功能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NAT-PT机制的转换网关的一种模块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Linux下的IPv4/IPv6转换网关通过NAT-PT与DNS-ALG的结合,实现了IPv4和IPv6的双向连接.文章提出的方案对传统的基于NAT-PT的IPv4/IPv6转换网关进行了改进,将PT模块从NAT模块和DNS-ALG中分离出来,在IPv4和IPv6网络中各设立多个单独的PT服务器,多个PT服务器共同分担处理任务,提高整个转换网关的处理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IPv4和IPv6网络通信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作为沟通高速IPv4、IPv6网络的关键设备,协议转换网关对转发速度、时延、负荷量等性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的方案都无法完全满足这一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SOPC技术实现IPv4/IPv6地址协议转换网关的新方案.在实现过程中,基于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采用原理图和VHDL语言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在单片FPGA器件上实现该系统;系统仿真和实验表明,系统的转发速度最高达到800 Mbps、在v4到v6方向和v6到v4方向上的时延分别是40 ns、96 ns.  相似文献   

4.
针对IPv4面临的问题,阐述了IPv6的产生、相对于IPv4其巨大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IPv4到IPv6的过渡的必要性、过渡技术方案,如:双协议栈、隧道和网络地址协议转换等,以及目前对IPv6的支持、可采用的策略与试验平台和研究方案。未来的工作方向是确认一种平滑的过渡策略,必须先在逐渐扩大的试验床上试用成功,不致于对现有的网络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IPv4过渡IPv6翻译网关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Linux下IPv4过渡到IPv6翻译网关的实现方法 ,所设计的翻译网关解决了IPv4过渡到IPv6的协议兼容性问题 .  相似文献   

6.
基于OpenVPN的IPv6 over IPv4隧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到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过渡技术主要有:IPv4/IPv6双协议栈(Dual Stack)、隧道(Tunneling)技术以及NAT-PT地址/协议转换技术,其中隧道技术也有众多实现,本文主要分析通过OpenVPN实现IPv6 over IPv4技术的优点、实现以及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了IPv6主机和路由器与IPv4兼容的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双重IP层的实现,以及在IPv4路由环境中传输IPv6分组的隧道技术。这些机制能够使IPv6节点与IPv4节点进行互操作,极大地简化了在Internet配置IPv6协议,有助于使Internet向IPv6全面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王雅洁 《科技资讯》2013,(16):28-28
IPv6是互联网的下—代通信协议,由于IPv6不能和现有的IPv4协议兼,探讨如何实现IPv4向IPv6平稳过渡是必须的,本文主对IPv4向IPv6过渡的各种技术进行了介绍,并比较了各种技术的特点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Internet用户借助无线传感网络(WSN)有效控制周围的物理世界已成为前沿热点问题.提出基于6LoWPAN技术的WSN接入(IPv4)Internet的方法,融合网络地址-协议转换技术,6LoWPAN网络边缘路由器集成了以太网路由,实现6LoWPAN与(IPv4)Internet之间的数据包转换.测试分析得出,本文方法改善了接收率和网络时延,并使两异构网之间在网络层面上实现了统一,促进网络的无缝融合;使异构网节点在业务层面上达到了直接的端到端交互,拓展业务的延伸.  相似文献   

10.
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开发了新一代Internet协议IPv6,为了不浪费现有的网络设备,结合实际项目设计了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的嵌入式物联网网关,实现了IPv4/IPv6的双栈运行.给出了绘制嵌入式ARM9处理器AT91SAM9263高速电路板、修改移植Linux操作系统、搭建DM9000/DM9161双网卡环境的方法,该方法可使网关设备同时运行在IPv4和IPv6协议栈并存的网络环境,完成局域网和跨域网的数据通信.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物联网网关工作稳定,在智能设备的升级替换和推进物联网的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Netfilter功能框架下NAT-PT机制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IPv4向IPv6的过渡技术中 ,双协议栈、隧道技术和NAT PT是其中主要的三种 ,并由此派生出多种过渡技术 .NAT PT的目的是解决IPv6孤岛与IPv4海洋之间的通信 .介绍了NAT PT机制的工作原理 ,讨论了Linux 2 .4内核的Netfilter功能框架 ,并提出了在Netfilter框架下实现NAT PT机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IPv4/IPv6隧道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局部的IPv6网络可以使用隧道技术通过IPv4骨干网络相互联通。入口结点将IPv6的数据分组封装入IPv4,IPv4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分别是隧道入口和出口的IPv4地址。在隧道的出口处,出口结点再将IPv6分组取出转发给目的站点。根据隧道端点是否支持与IPv4兼容的IPv6地址,分为配置隧道和自动隧道。根据隧道端点的不同又可分为路由器-路由器隧道、路由器-主机隧道、主机-主机隧道和主机-路由器隧道。  相似文献   

13.
Internet下IPv6演进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IPv6的不足,IPv6的发展和特征,阐述了IPv6的演进机制,双协议栈技术,隧道技术,转换技术,详述了几种演进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14.
Linux下以太网的IPv6隧道技术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v6是一种新的互联网协议的规范,由于与IPv4不直接兼容,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为此,提出一种在Linux下网络层隧道技术的配置与实现方案,该方案的实现使得各个IPv6的信息孤岛能通过IPv4网络进行通信,解决了IPv6到IPv4的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结合移动IPv6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的几种方案,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后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移动IPv6动态分级结构的模型。在MPLS网络中引入了多个网关外地代理GFA,保留了基于MPLS的移动IPv6分层结构局部注册的优点,改进了其依靠单个网关接入核心网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IPv6家庭网关的集中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网用户对IPv6家庭网络中的信息家电进行远程控制时,IPv6家庭网关应发挥集中控制功能. 在基于IPv6的UPnP家庭网络中,针对IPv6信息家电控制界面的两种产生方式,分别设计并实现了IPv6家庭网关的集中控制机制:一种控制界面由IPv6家庭网关根据模板文件自动生成,IPv6家庭网关根据SOAP协议集中控制信息家电;另一种控制界面由信息家电生产厂商定义,IPv6家庭网关发挥集中转发功能. 这两种方式为外网用户对基于IPv6的UPnP家庭网络中的信息家电进行远程控制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IPv6技术有许多先进的特点,例如:无状态自动配置、支持移动和具有认证、加密安全机制,这些特点将会促进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将结合IPv6的这些特点讨论它在家庭网络的应用,以及研究IPv4向IPv6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18.
NDIS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接口规范。IPoverDVB是在DVB网络上传输IP数据的关键技术。文中阐述了基于WindowsNDIS结构的IPv6overDVB-S接收网关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该接收网关支持ULE与MPE封装方式,支持IPv6和IPv4协议,并已在远程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