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护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种刑事诉讼权利,依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辩护权以外,还可以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行使辩护权。本文作者就"拒绝辩护"问题.根据国内外的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从当事人"拒绝辩护"到律师拒绝辩护两个正反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律师随意拒绝为当事人辩护是不慎重的,也有悖于法律规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的辩护权是被追诉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辩护权行使的充分与否,不仅关涉被追诉人的切身利益,更影响着司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现阶段我国刑事案件辩护率低且逐年下降,辩护人的缺席导致控辩力量对比失衡,控辩平等对抗近乎空谈,被告人的正当权益屡遭侵害,冤假错案时有发生。为突破这一困境,提高刑事案件审判水平,借鉴引入强制辩护制度尤为重要,通过强制辩护制度,制衡控方公权力行使,规范刑事诉讼活动,切实维护刑事被追诉人的基本权利,对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绿到金:挖掘“绿色商机”的大鳄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前,履行环保责任常常被企业用来作为一种可做可不做的公益行为,是一些“商场秀”,至多是用来改善公共关系的“公益营销”。而在企业日益受到环保组织、媒体、消费者的压力,环保意识作为一种社会共识逐渐进入法律制度,环保指标也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企业的生产和交易行为以及个人的消费行为进行规范的今天,“绿色”已经成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绕不开的壁垒。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性的税务诉讼中,在坚持无罪推定原则及控方对犯罪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的基础上,规定一部分控方难以证明甚至无法证明,而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纳税人易于证明的辩护事实由纳税人承担举证责任,将有利于查清事实真相及实现保障人权与控制犯罪的平衡。同时,在设置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纳税人承担举证责任制度时,为了保护纳税人的利益,应严格限定其适用范围和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5.
指定辩护制度是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帮助一些特殊的被告人行使其法定的辩护权。这对保障这些被告人的权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诸多的不足和制约因素,从而影响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我们应对这项制度认真研究,并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黄伟慧 《奇闻怪事》2007,(10):38-39
进入到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部分是由于升学考试失常,或专业特殊爱好进来的。这部分学生基本上还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入学校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另一部分学生是被层层筛选后进人职校的,他们中大部分原来在初中是“被遗忘的一群”、“混日子的一族”或学习不良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已经丧失了学习兴趣,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脱逃罪的主体是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谓“依法”,应当是指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无罪的人能否成为脱逃罪的主体,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分别把握。违反法定程序逮捕、拘留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仍可以成为本罪主体,被超期羁押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被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人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律师在依法执业过程中,存在着执法难,辩护难,执业难的情况,因此,增设律师辩护免责权,使律师能大胆地行使辩护权利;删除须经证人同意律师才能取证的规定;并增设陪审团制度。以此提高审判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司法腐败。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球迷行为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似乎认为球迷总是游走于“疯了”和“神圣”两极,但中国球迷是一群有思想、有意图的人,他们绝非人们印象中的“疯子”和“醉汉”。我们在关注球迷行为给社会秩序造成一定混乱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而不充当谓语的“被 V”(不讨论“被 N V”)。其中的“被”的词汇意义明显虚化,具有“类词缀”性质,附着在词根前,起构词作用,表示被动。这样的“被 V”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成词的性质,除了已经形成的合成词如“被动、被迫、被捕、被告”或比较固定的合成词如“被俘、被控、被告人、被除数、被害人、被选举权、被剥削者、被压迫民族”等,“被 V”还表现出一定的能产性,如“被试”“被看”“被爱”等的形成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已经无法统计,被“善意的谎言”这张船票骗上传销贼船的人有多少,但我们可以看到或是预见,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个被欺骗的孩子变成了—个敢于殴打警察、藐视法律的暴徒。  相似文献   

12.
在英美法系国家,一些重大疑难案件中对有罪无罪起决定作用的是陪审团而不是法官。陪审团审判的制度设计初衷在于程序上保障被告人由一般人理性审判,这种理性是在法律框架内对僵硬的法律本身的超越。凭借着一群不懂法的人的合理怀疑,纠正机械的诉讼程序和证据所可能带来的弊端,从而能够保障被告人乃至每一个公民的人权,实现法律的终极价值——正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的辩护率较低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此现状加剧了控辩力量的失衡,打破了诉讼结构的平衡,不利于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要突破这一困境,路径之一就是将"强制辩护"制度引入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中.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对强制辩护制度进行了深人地考察,对强制辩护的适用对象、适用阶段及其它适用中的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的现状,试图对强制辩护制度进行合理的建构,以期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防卫意识是人的一种本能,正当防卫是始终关注“人”的一项保障权利,也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作为一种积极的法律行为,正当防卫高度体现了目的的正当性与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主观上的防卫意图与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社会政治评价与法律评价的统一。鉴于我国目前治安状况的严峻形势,新刑法确立了新型的“特殊防卫权”,赋予人们更宽泛的防卫权利,但并不意味着新的防卫权是无限度的。  相似文献   

15.
一、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指定辩护制度解读指定辩护制度作为辩护制度中的救济手段,新《刑事诉讼法》(以下均指2013年1月1日适用的《刑事诉讼法》)对其做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标志着我国法律在对人权的重视和保障方面前进了一大步。(一)指定辩护制度概述对于指定辩护的含义,目前理论界通说的观点是:"指定辩护是指人民法院为因经济困难或者  相似文献   

16.
“倍偿”之法是古夫余族的固有习惯法,最初的形态为“窃盗一责十二”。之后,这一法律分为南、西两支向外传播,为其他民族所吸收,从而对东亚法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向南的一支主要是被高句丽吸收,同时,它还随着百济人的南迁传入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向西的一支主要是指它首先被鲜卑人吸收,之后随着鲜卑人的迁徙来到了北方草原地区。然后这一支又分化为两脉,其中一脉经北魏、北齐而为隋唐律吸收,形成了唐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倍备”之法。另外一脉则一直留存在北方草原地区,为后起的突厥人采纳,成为突厥习惯法的一部分,之后又被蒙古人承袭。  相似文献   

17.
法律思维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可以把法律思维区分为以法律人为主体,依托于法律方法而进行的“根据法律的思维”和依托于法学方法而展开的“关于法律的思维”两种。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具有内在关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思维是对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思维的一种总体概括和把握,法律方法则主要是指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所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方法。立足于法律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法律思维对法律方法的导向指引作用,有助于构建法律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法律方法的异化。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7,(3):46-50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核心是实现庭审实质化,因此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的辩护权,着力推进我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是题中应有之意。正确理解"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和意义,是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前提和依据。尽管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制度作出较大修改和完善,强化了对辩护权的保障,但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结合我国《决定》和《意见》的文件精神,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背景下,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充分保障律师履职权利,健全和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切实提高辩护质量,实现有效辩护,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07,(3):6-6
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他们的行为并不直接与公众利益挂钩,他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上,根据特定的制度与资源约束,实现自身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不能有效实现这一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家们,注定要被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所吞没。  相似文献   

20.
郑明景  蒋志迪 《科技信息》2008,(10):163-163
律师为刑事案件被告人辩护,是文明社会的一项制度设计。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刑事辩护的困难局面,从刑法306条、律师会见权、律师调查取证权等几个方面寻找我国律师刑事辩护权的立法缺陷,并针对以上主要的立法缺陷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能改善律师执业环境、提高刑事辩护率,推进我国刑事辩护权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