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余含章 《科技智囊》2011,(11):64-69
政府、市场、新技术,“给力”文化产业 2009年7月,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4月,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单独列出,并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由“十一五”期间占同期GDP的2.5%提高到5%以上。以上鼓励政策大力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夏安 《科技资讯》2014,(26):230-230
在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方面。目前普遍存在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配套机制不够完善、文化产业的融资难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特别是要创新金融服务,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技是文化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科技创新与进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是重大科技创新和扩散的结果.文化又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科技成果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空间.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新颖多样的文化艺术产品,无一不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产物.科技和文化融合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文化产业要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的支撑和推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4.
封丹 《科技智囊》2012,(4):46-4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文化产、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落实这一战略方针,当前的瓶颈是什么,如何破解?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应实施金融创新、加大政府支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引入社会资本,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21,30(6)
正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有力杠杆。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已成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文化和科技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应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杠杆。科技创新需要金融的助推,科技创新必须与金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国家发展导向,浙江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若干意见》,湖州市结合自身的特色优势,在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同时正准备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对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明确部署.就甘肃省而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甘肃文化大省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加大文化领域科技应用力度,从战略高度审视科学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推进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不断提高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提高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感染力,更好地用先进技术建设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结合甘肃文化资源优势和科技产业发展现状,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四次全委会议精神,密切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成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对于促进甘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最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新政。年初,"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决定》中即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在未来五年内占GDP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 5%上升至  相似文献   

9.
目前潍坊市文化金融融合存在文化金融专营机构缺乏、文化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较少、文化金融合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要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仅依靠金融服务或者文化产业单一领域的功能提升和拓展都无法实现,因此二者的高效对接势在必行,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文化企业和政府部门协同推进,因此应建立多方参与机制下的文化金融合作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思 《科技成果纵横》2012,(6):33-34,36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关系密切,科技创新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与文化融合是指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产品的有机结合,提升文化产品的价值与品质,实现科技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推动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一、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作用首先,科技与文化融合可使文化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文化金融合作是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作为全国的金融决策中心,也是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在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方面面临迫切需求,尤其在如何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问题上,正在逐步探索,努力打造适合企业需求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文化企业融资难,难在哪金融业和文化产业是首都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文化与金融的强强联合和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是一种扩张性政策,其政策核心是如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振兴提供充足并可持续的金融支持。广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也相对比较落后。通过对广西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现状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广西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策导向     
《苏南科技开发》2006,(6):11-12
近百项创新政策实施细则年内出台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有关负责人不久前透露,针对《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配套政策,今年年内我国将陆续出台99项实施细则,以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据悉,这些政策涉及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加强统筹协调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跨界融合"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工业设计、信息消费等产业和要素的融合,使福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领域广、平台多、程度深的态势。要快速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福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基本路径应是:以业态创新打造完备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文化+科技"促进"集成创新",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以文化打造福建旅游品牌;文化产业与现代农业融合,以创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对接,破解文化企业融资"瓶颈"。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结构,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其与金融供给侧协同发展是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点,阐述了文化产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与金融供给侧存在共生协同、耦合协同、聚合扩散协同。并具体论证文化企业在科技创新发展各阶段与金融供给侧的协同发展,从而揭示文化产业与金融供给侧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国际社会促进国家向国际化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精神支柱。西安市作为文化古都,历史资源尤为丰富,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业,推动西安文化产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成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该文针对西安文化产业的调查,对西安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思考,并做出分析。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力度不高,企业发展不完善规模无法做大以及人才智力资源仍有欠缺等众多问题。并针对所提出问题在企业的科技融合、政府支持以及人才保留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题中应有之义。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创新,而发展文化产业更离不开创新,可以说创新是文化产业的生命之所在。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把  相似文献   

18.
《安徽科技》2006,(3):1
日前,国务院发布的《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明确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加强统筹协调等lO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努力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国家此次出台的《配套政策》不仅充分运用了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而且也从过去的口号性文件向致力营造创新环境的模式发展,从纲领性描述变成了实施性指导。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本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基地和创新基地,高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理应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有大的作为。但从目前我国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能形成规模的文化类企业仅限于期刊、出版和教育培训l,层次低、规模小、结构单一,与全国上下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很不相称。如何立足高校资源优势,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0.
竺坚 《安徽科技》2013,(3):20-22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新时代文化创新升级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将推进文化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是当前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安徽省而言,充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