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及其在作物生长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生态位适宜度是对经典生态位理论的深化和方法的发展。本文建立了半干旱区作物生态位适宜度的理论模式和计测公式,并依据大田试验结果,对不同环境资源条件下作物各生长期中的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它与作物产量间的理论公式,分析了限制因子及诸种人工调节措施的效果,为农田作物生长系统的资源因子匹配和作物生境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主要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通过扩展经典生态位理论的内涵,定义作物生态位适宜度为作物的现实资源位与其最适生态位之间的贴近度,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依据大田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补充灌溉、施氮肥和升高CO_2物质的量分数均具有提高适宜度、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产量的显著效果.其中:灌溉比无灌溉处理可导致春小麦适宜度(F(t))值平均提高18.5%,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大27.2%,0~120 cm土层的根生物量平均增加19.3%;灌溉下施氮肥比不施肥处理其适宜度值平均提高14.8%,最大LAI值平均增加25.1%,0~120 cm土层的根生物量平均增加15.5%,籽粒产量增加37.6%;灌溉施肥条件下升高CO_2物质的量分数比不升高,适宜度值平均提高12.4%,最大LAI值平均增加11.6%,0~120 cm土层的根生物量平均增加9.8%,籽粒产量增加18.1%;而在无灌溉不施肥条件下其效果不显著.统计分析表明春小麦籽粒产量与适宜度之间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适宜度评价结果为:灌溉、施氮肥和升高CO_2物质的量分数的三种处理下属适宜,只灌溉或施肥的三种处理属中等,无灌溉不施肥的两种处理下属不适宜.其中:最大适宜度(F(t)=0.6996)和最高籽粒产量(3648 kg/hm~2)在灌溉、施氮肥和升高CO_2物质的量分数(升高74.5×10~(-6))组合处理下一致达到,表明这是一种半干旱区农田高产高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校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培育与提升高校生态位适宜度,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借鉴自然系统的生态位理论,以高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高校生态位适宜度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校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高校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十六所综合性大学的计算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模型可以为高校进行合理评价与决策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沙区人工固沙植物水分生态适宜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物为研究对象,扩展了Hutchinson提出的n维超体积的生态位概念、定义固沙植物种的水分生态适宜度是该植物的最适水分资源位与其现实水资源位的贴近度,并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新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常用的百分比相似性公式计算结果有较合理的数值分布;  相似文献   

5.
用有限维逼近方法建立了从可分自反Banach空间到其对偶空间的弱连续映射的拓扑度理论。作为应用,证明了当受迫项的L^1范数充分小时受迫单摆方程至少有两个几何上不同的周期解。  相似文献   

6.
以半干旱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扩展了Hutchinson的n维超的生态位概念,给出了生态位适宜度的数学定义,即定义生态位适宜度为生物种的现实资源位与最适生态位之间的贴近度。并利用几何贴近度的概念,建立了作物生态位适宜的一种新模型。  相似文献   

7.
在[1]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包含度与相似度的关系及一些生成方法,并讨论了借助包含度理论构造合成公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C-型PN-空间的拓扑度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拟半范族「7」的概念建立了C-型PN-空间的拓扑度理论,并得到了几个新的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9.
相对隶属度理论及其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论述了相对隶属度理论及该理论应用于模糊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相对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识别目标函数的建立和由该目标函数进行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推导:模糊评价矩阵生成以及级别特征值评价法。结合地下水水质评价应用实例,分析了该理论用于模糊评价的特点和实用性,结论是用该理论求得的相对隶属度使评价对象因素之间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其模糊识别模型具有清晰的数学和物理意义,所使用的级别特征值评价法能更好的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因此,用相对隶属度理论进行模糊评价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将旋转变换理论应用于平面度误差评定中,通过实例证明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内容分为两部分:§1,推广了Amann[1]和[2]关于Leray-Schauder拓扑度理论的一些结果,由此得到两个新的不动点定理。§2,应用§1中的结果研究了下面的Hammerstein非线性积分方程的可解性  相似文献   

12.
大同是能源转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各领域都有所改善,为此,对大同市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文针对大同市年鉴中的农业、工业和建筑业,能源、贸易、交通邮电和旅游、财政金融、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方面,选择其作为指标,用层次分析法和特尔菲法确定权重,建立评价体系,并建立了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再用模糊分析法进行计算,得出大同市的居住适宜度为73,从自然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对大同市作出城市适宜性评价,从居民的认知方面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综合研究,通过实际对大同城市的宜居度作出评价,提出发展对策,根据不同的指标、不同的区域和针对人群,提出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体的气候适宜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14.
利用重庆市中稻生育期内逐旬的气象资料和农业气象指标,构建温度、降水、日照适宜度的隶属函数,采用积分回归方法计算各气象要素适宜度的逐旬效应,经过标准化后得到影响权重,最终建立综合适宜度评价模型和产量影响预估模型.利用适宜度开展中稻适应性分析,表明:中稻生育期内,重庆市各地多年状况的光、温、水适宜度差别并不大,但综合适宜度在某些生育阶段有明显的差异;大部地区在播种育秧初期、拔节—分蘖期、孕穗—抽穗期的综合适宜度较低,其余时段较高.以江津站为例开展中稻全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定量评价和产量影响预估,表明:2012年综合适宜度在生长发育前期较高、后期较低,与实际情况较接近;1985-2011年的产量影响模拟值与气象产量相关显著,说明采用预估模型定量评价光温水对产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沙区人工固沙植物水分适宜度模糊数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固沙植物油蒿和柠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样区土壤水分变化的模糊属性特征;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水分适宜度的概念及其模型,并进行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柠条在单播情况下随着营林密度的升高,其适宜度值呈现下降趋势;混播比单播具有较高的适宜度值,其中以5000株/hm^2混播下适宜度最高,植被覆盖率最大,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营林方式.试验条件下,植被覆盖率高者,其适宜度亦高,二者呈现出一致性.文中分析了油蒿与柠条对水分竞争与共存的机理,有关结论为人工固沙林稳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农业生态气候资源适宜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理论结合山东的实际,计算出全省119个县(市)的农业生态气候指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生态气候资源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7.
范英英  尹魁浩  李娟  周丽娜 《科技信息》2010,(5):354-354,364
本文通过对梧桐山村居住区的生态适宜度评价,分析居住区各类用地与片区自然、社会和环境特征的适应性,综合判断居住区土地利用规划是否合理,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建设适宜性居住区。  相似文献   

18.
城市适宜度的提出一方面源于目前城市发展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另一方面源于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目标,其研究角度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城市微观地段或城市某个层面的城市适宜度研究;另一类是把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进行适宜度的分析,为把城市作为一个巨系统,即需在分析城市适宜度的概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城市适宜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选取江苏沿江8市,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分析城市适宜度,评价总得分依次顺序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泰州和南通,其中前4位都位于长江南岸,其经济基础雄厚、具有较完善的城市综合功能,而江北的扬州、泰州、南通等则相对得分较低,反映了江苏沿江城市适宜度的区域差异和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实际翻译中有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适度归化可使译文流畅易懂,引起读者共鸣。适度异化可以拓宽双语之间的共性,消除双语之间在某些具体的表达方式方面的差距,使译文读者增加对原语国文化的理解。过度的归化或异化对译文的理解及促进文化交流会带来一定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专家系统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首先对专家系统的概念、特点、组成、开发方式、推理机制和推理控制策略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接着概括阐述了专家系统在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栽培管理、灌溉管理与节水灌溉、施肥、作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