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人的自然性是在社会性中实现的,人的社会性以更好地满足人的自然性为目的。生命表现是一切动物的本质,人的生命表现是有意识有目的极具创造力的生命活动。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必定是类的存在物的本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本,合乎人性本质要求。人性具有唯我性与合作性,情感性与理智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具体性与普遍性特征。文艺的生产流程是负载全面人性的某种意象,情感并蕴含宇宙人生要义的生成过程。人性是文艺永远讴歌不完的母题,文艺是人性载体,是对生命个体实现人性现实关爱和终极关爱的艺术召唤。离开人性抒写,文艺便不会长久。人类的文艺史就是人性的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人的自然性是在社会性中实现的,人的社会性以更好地满足人的自然性为目的。生命表现是一切动物的本质,人的生命生命表现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极具创造力的生命活动。人性的本质是趋利避害,必定是类的存在物的本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人为本,合乎人性本质要求。人性具有唯我性与合作性,情感性与理智性,实用性与审美性,具体性与普遍性特征。文艺的生产流程是负载全面人性的某种意象,情感并蕴含宇宙人生要义的生成过程。人性是文艺永远讴歌不完的母题,文艺是人性载体,是对生命个体实现人性现实关爱和终极关爱的艺术召唤。离开人性抒写,文艺便不会长久。人类的文艺史就是人性的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化妆意象论     
从不同层面研究了化妆这一现象的文化内蕴.指出其外显层面是青春意象,其深隐意象是高质量生活意象.这两大原型意象构筑了人类在化妆层面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贾岛诗歌中的禅意象和苦意象构织了一个较为多意的诗歌意象世界。贾岛也在这两类意象的建构下体验着生活、生命的意义 ,并使接受主体透过这些意象来洞察他诗歌世界中所蕴涵的心性及人文意蕴。在社会、个人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 ,这两类意象加载的不仅仅是客观实物的现实反映 ,更体现着其诗在人本化态度的关照中所深藏的在“禅”意回归后超越“苦”境的生命凝结。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人类文化的最初形式,由人的意愿及依据现象世界的想象构筑而成。它深刻地体现了人类的自由精神,使人以内在尺度衡量万物,以人类本位的方式栖居在大地之上。它为虚无赋形,为混沌赋予秩序,对世界进行象征性的价值释义。神话是人类创造的永恒价值系统;它为人的实践活动设立前置目标,赋予人超越因果法则支配的自在世界以精神动力,是使人作为人、成为人的决定性要素。神话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方向和意义,昭示人类生存的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6.
“出生入死”是人类的必经之路,对于死亡的恐惧源于对短暂个体生命的认识。歌是人类最初表达情感的声音,魏晋士人用挽歌诗宣泄对生死的痛苦之思,其坟墓意象是诗人直面死亡、认同死亡的表象,通过这样的表象,传达出他们悲美的生命意识,其中陶渊明的挽歌诗为人类畏死情结找到了解脱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7.
语言对人类精神发展起决定作用,是民族精神的外显。通过不同语言中相同能指对应的所指之对比,映射出相应民族的文化精神。即通过语言世界图景与现实世界图景之间存在的像似性,推论出不同语言词汇语义蕴涵的文化意象之异质性,其理据是: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不同意识观念→不同文化意象。文章通过俄、英、汉三种语言中文化意象的显性形式-动物意象、植物意象、数字意象、彩色意象等对比分析,证明地理环境决定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8.
一文艺是文学和艺术的统称,它包括文学艺术的各个部类,它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属于社会的精神现象,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范畴。文艺是社会生活能动的反映,它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如何呢?马克思主义认为:第一、文艺有认识世界的作用,文艺作品有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作用。恩格斯就说,他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所学到的东西,“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第二、文艺有改造世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净化人们的灵魂,塑造人们的灵魂,然后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文艺的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一切知行活动离不开"思维",而"思维"又始终以"意象"为内容。它初由"观察"与"记忆"的两大支柱丰富"意象",再由"联想"与"想象"的两大翅膀拓展"意象"(多),然后由"形象"与"逻辑"(二)的两大思维运作"意象",最后由"综合思维"统合"意象"(一(0)),以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如此周而复始,便形成多二一(0)的螺旋结构,以反映"意象系统"。而这种结构或系统,可在哲学层面寻其意涵,以作为文学与美学层面之依据,以见其一贯性。  相似文献   

10.
艺术因其集中地折射了人类生命活动的特征而具有本体论的内涵 ,对艺术的本体论研究是艺术研究的首要课题。艺术的本体论研究 ,是从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探讨艺术活动的意义。具体说来 ,有两个方面 ,一是考察艺术活动的本体意义 ,即艺术何以为人所需 ,是否是人类生命存在的展开 ,是否是人类生命的必然活动等 ;一是考察艺术活动的根本特征 ,艺术的特征性何在 ,怎样显示本体存在等问题。人是二重性的存在 ,一方面是感性的、受动性的 ,一方面是精神性的、能动的。艺术形象既是客体对象的再现 ,也是主体欲望的外射 ,并借这种外射实现主体的自我同一性 ,得到代偿性满足 ,缓解日常现实的紧张感 ,使机体得到积极的休息。更重要的是 ,艺术是人类理想性、超越性在现实里的表现 ,艺术是对现实的批判 ,它克服了现实认识和现实价值的局限 ,使人获得自由的意识 ,通过对现实人生缺陷的解释和现实世界的批判 ,使人产生对现实人生的批判意识 ,引导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这便是艺术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活动方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文学中,存在着一类非常古老、重复出现而又形态多样的文学原型——神圣植物意象,它的代表性原型是“宇宙树”。之所以谓之神圣,乃是因为它们常常反映出对人类而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宇宙的创造,世界的结构,人类的诞生,生命的由来,甚至精神和文化的价值等。这些原初的文学意象,具有“原型”的典型特征,表现出远超出文学作品本身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沃尔特·惠特曼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对中国及其他世界各国的诗歌与文学创作都产生过深远影响。惠特曼被认为是欧美自由诗体的开创者。本文试以综合的方法来探讨几首惠特曼的政治民主与自由主题的诗歌的特点:作品的内容与创作背景,作品语言与语篇使用的形式与结构及修辞方法以及作品使用的意象及表达的意境,从而揭示诗人的自由勇敢的思想与非凡的写作能力,更揭示诗人的一种强烈的人文意识、民主思想和一种深刻与永恒的(人类共有的)追求身心自由与幸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3.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和生命,是诗人主观情思的载体。汉英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因此,汉英诗歌爱情意象词语的选取和解读必然受到汉英民族不同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对于文学创作的实践过程,中西诗学都作过不少的探讨。虽然中西文学理论所属文化体系不同,有其各自独立的发展演变过程,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就属于共同人类的两个文化系统的主体来说,其审美意识、思维方法都会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从而造成了理论上的某些汇同之处。在探讨文学创作实践的主体(作家)与客体(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上,中国的“心物交融”说与西方现象学所主张的“情景合一”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15.
王震 《科技咨询导报》2008,(23):190-191
人类的文明是人类意识活动的结晶,在意识范畴里,信息是构成意识活动的元素。个体在意识活动过程中,自身有着一个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此系统处理信息时有不同的环节,因而形成不同的生命特质,我们将这些生命特质以信息为中心,串联起来,建立起生命特质理论体系,即构建参与意识活动的生命特质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重点比较王国维的意境说与黑格尔的理想说 ,认为意境与理想异中有同———两者都以生命自由为其内涵 ,所以 ,生命自由是中国古代美学与西方近代美学融合的一个交点或中介概念。由于各自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不同 ,对生命自由的解释不尽相同 ,于是同中又见异———黑格尔注重生命自由的矛盾、差异和个性 ,王国维则注重生命自由的统一、和谐和总体性。因此 ,理想与意境又相互排斥、撞击 ,在撞击中相互取长补短 ,各获新意 ,以此相互过渡 ,于是释义不同的生命自由又成为中国古代美学与西方近代美学相互过渡、靠拢的转折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加缪之所以饮誉于世界文坛,是与其以独特感受世界的方式描摹并刻画着"疏离"、"荒诞"、"反抗"、"自杀"、"自由"与"正义"等重大主题的戏剧作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更需引起关注的是,他以高瞻远瞩的视域警醒地审视着当下人类现实的处境,强有力地明示了己身存在意义所隐含的生命意识——"活得最好"与"活得最多",隐然导出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潜、凝现着的种种生命精神与真实存在,势必给人们以可贵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在我国诗坛崛起的新诗潮-朦胧诗,主张建立一个人性的世界,恢复敌人的尊严,积极肯定普通个体生命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重新确立健康的人格,热情呼唤人道主义,对于颠覆迷信崇拜、破除“高大全”式的英雄神话,富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和批判精神,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艺术上也作出了崭新的价值取向:大量操作隐喻、象征、通感、改变视角和透视关系等手法,打破时空秩序,捕捉潜意识和瞬间感受,造成意象的撞击和迅速转换,对十年动乱时期的苍白文艺是一个有力的反拨。  相似文献   

19.
未来研究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未来意识与全球意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未来研究学家,都从各自不同的立场,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程度上宣传了未来意识和全球意识。以唤起人类关心共同的命运、和平的环境、进步的事业,即关心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这是人类最终一定会走到一起,并联合起来共谋福利的最伟大的意识。人类之所以经受了长期战乱和分裂的痛楚,首先就在于意识形态上的分裂  相似文献   

20.
任何成其为文艺心理学所说的“媒介”的东西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物,也就是巴甫洛夫所说的人类的两个信号系统及其共同作用的结果。媒介和意象的关系,不是在人们的观照活动中形成,就是在人们的表达活动中形成,在人们的观照或表达活动中出现的具体媒介都有可能成为某种意象。媒介的特定呈示与意象的具体表现同步的过程,也就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辩证统一的过程;运用媒介的熟练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意象的呈现效果,艺术意象的呈现与艺术媒介的运用是彼此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