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古典音乐素与美声唱法的融合形成的音乐剧风格来自于古典歌剧或轻剧,是古典音乐的产物,更是时代发展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
美声唱法是意大利文(belcanto)中文直译为美好的歌唱,也译为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产生在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意大利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成立了佛罗伦萨创作小组,并以希腊悲为剧榜样创作出歌剧。为了用独唱去取代人数众多的合唱,就需改进歌唱的演唱方法,因此,美声唱法也可以说是歌剧的产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是歌唱艺术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三种唱法都各自独特的风格体系,关声唱法的“声”,民族唱法的“字”,通俗唱法的“情”,构成了多风格、多唱法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声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了解以及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吴碧霞、蒋大为、吕继宏等,它们在演唱上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优点,尤其是吴碧霞,她的演唱同时具有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特点,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在两种唱法上的成功,更有力地证明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从气息、吐字、声带、共鸣的运用等六个方面 ,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一比较。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相通的 ,要求基本一致 ,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唱法 ,又要借鉴西洋唱法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琛  刘才喜 《科技资讯》2012,(2):249-249
任何歌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研究唱法,这是人类对知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认识过程。中国民族唱法之源在戏曲,戏曲声乐的方法和技巧绝不逊色于西洋传统唱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认真发展加以整理和总结。我们不能从审美趣味上去评论某种唱法的科学性。但唱法本身是可能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的。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美声唱法科学、民族唱法不科学,而要在民族唱法中来个"洋为中用"?如同现在有些人说要唱好流行歌必先学好西洋传统唱法的论点同出一辙,这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中国的民族唱法是中国人的骄傲,如同国画艺术那样,甚至值得外国人来个"中为洋用"。民族唱法的"洋为中用"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7.
美声唱法作为西方声乐的一个学派,它对我国声乐界以及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声唱法从它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都离不开意大利的歌剧,特别是歌剧咏叹调。当今,在我国音乐事业蒸蒸日上、对外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日趋繁盛的形势下,全面认识、探索美声唱法和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美声唱法作为西方声乐的一个学派,它对我国声乐界以及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声唱法从它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都离不开意大利的歌剧,特别是歌剧咏叹调.当今,在我国音乐事业蒸蒸日上、对外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日趋繁盛的形势下,全面认识、探索美声唱法和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化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与通俗三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声特点等进行阐述,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就我国现今美声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通俗中融入美声、民族的元素提出了见解。也是本人在音乐学院教学中对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美声、民族与通俗唱法在教学中体现了相融性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论学习美声唱法中如何掌握民族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声唱法从十七世纪末产生以来,至今已经历了三百来年的历史了。虽然,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 这种唱法上的科学性和训练上的系统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我国便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现在,美声唱 法已成为我国各音乐艺术院校、师范院校学习声乐的主要方法。实践证明,美声唱法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很好的歌唱方 法。我们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同志都应该学习这种歌唱方法,不仅要了解它,而且最好掌握它。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认为不 能只想着怎样唱好外国歌剧的咏叹调和艺术歌曲。而忽视了唱好中国本民族歌曲的训练。可是,当前,在各音乐艺术院校和  相似文献   

11.
人声被称为世上最美妙和声音,而美声唱法则是演唱技巧中最难的方法,歌剧则是集声乐和器乐于一体的艺术。学习声乐演唱的人肯定离不开歌剧的演唱,如果要想演唱好歌剧我们就要去了解歌剧的历史、各个国家的歌剧特色,熟悉有名的歌剧,从而更好的演唱歌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声乐艺术应逐步形成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有民族代表性的歌唱流派--"中国唱法"."中国唱法"应是融洋贯中的结果,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和民族气质的特点,根据各剧种、曲种、歌种的不同唱法、音乐风味的个性与共性之不同表现因素,与"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发声方法和有关演唱技巧规范进行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音乐剧作为当代综合艺术形式的一种,深受大众喜爱。音乐剧发展速度之快、艺术感染力之强,令人们惊叹。本文结合其特点、定位,对音乐剧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将它与歌剧进行了一定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音乐消费日益多样化,新时代的声乐教育要求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相互融合。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三者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实质区别,正因为这种关系,奠定了三者融合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及现代教学的发展,使融合成为必然。并且三者的融合具有多种实现的途径,对声乐教育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物质和意识两个层面论述昆曲演唱的用气。中国昆曲演唱用气与欧洲歌剧唱法演唱用气比较,有着歌唱呼吸支点、多样化用气与统一化用气两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单玉荣 《科技信息》2011,(8):260-260
随着科学技术飞的迅猛发展,声乐艺术的体裁形式和演唱方法得了极大的拓进,美声唱法也越来越多地被国人所接受和欣赏。回顾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的历程,研究中西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趋向,探索其在中国更为理想的发展道路,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学术课题。  相似文献   

17.
陈旭 《科技信息》2009,(23):108-109
古典音乐——作为具有极高价值的艺术珍品,应该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与重视。创新和发展古典音乐。必须在保持纯粹的基础上融合进一些有利于贴近大众的元素,伴随时代给予的契机消弭古典与现代音乐不可逾越的鸿沟,让古典音乐重新焕发光彩。本文主要在阐明古典音乐涵义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通过对古典音乐的生存百态的陈述,进一步研究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的创新与发展.探究其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深入地将古典音乐引入大众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1、德国德累斯顿管弦乐团创办于1584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也兼任德累斯顿歌剧院乐团。以演奏德国格调高雅的古典音乐为主,同时,演奏德国一些最有名的歌剧。 2、美国克利夫兰管弦乐团成立于1812年,是全美最优秀乐团之一。该团特别注意艺术性,演技具有浓厚的欧洲风格,以音乐华丽透明著称。 3、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成立于1881年,在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等指挥家培训下,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以演奏通俗的世界名曲、电视、音乐剧为主。音乐华丽多彩,尤其是弦乐合奏,更具歌唱性。  相似文献   

19.
高师声乐教学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对培养目标与方向、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在声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唱法问题,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舞蹈中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甘肃科技》2009,25(2):179-180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舞蹈与其它综合艺术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歌剧、音乐剧、戏剧、合唱音乐等舞台表演艺术中,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而在舞蹈艺术中,语言艺术却很少参与。从艺术发展的规律看,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趋势。着重讨论语言与舞蹈结合的形式,探索和发展语言和舞蹈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