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由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食品污染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众环保意识的强化,人类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食品领域,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食物热量需求后,正在追求安全、高营养、高质量的健康食品消费。  相似文献   

2.
林白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伤感和不安,在乡村与都市间不断的逃离和回归中,表达了人类(特别是女性)无处可逃的惶惑与无家可归的失意,表达了人类对精神家园的执追求。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诗剧的主流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破坏一切、创造一切,追求精神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等,郭沫若的作品是其杰出代表;同时还有一些作品探讨个性与自由、生命与存在主题,其代表作家是鲁迅和俞平伯。  相似文献   

4.
摘要:汤正祖在其名剧《牡丹亭》中以道劲的笔墨塑造出一个生动独特而又丰满的“至情者”的形象——杜丽娘。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在审芙领域里把“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激扬到超越传统意识的高度.表现了人类对爱情幸福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现代语文教育是人类追求真善美文化的一个特殊流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意识、审美需求越来越强烈,现代语文教育在这种社会需求与个体精神升华的螺旋发展中,承担着融合现代科学精神,用独立的理性去审视文化,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的任务,在文化的不断提升中,使现代语文教育向着更良性、更优化、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导致体育成为大规模社会化的独立文化。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追求精神与身体和谐发展,开启智慧,发展心理,康复疾病,改善人类生活方式,使体育运动的终极价值体现在对生命和生命过程中所能产生的干预作用上。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人类的发展离不开适宜的生态环境。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建筑风格。绿色建筑便成为了建设业界力捧的“宠儿”。  相似文献   

8.
三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本身,就某种意义上讲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存在的一种模式,人类的进步和创造都往往受制于三的范围之中,艺术的探索和和追求也往往在三的模式之中,人类无法超越这种模式,就像人类无法超越死亡一样,人类只有探索和品味它,而探索和品味的过程就蕴涵着艺术追求的价值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对自身美的崇拜和炫耀,欣赏和追求.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古往今未,人们为创造精美的人体艺术付出了浩大的精力一所创造的这类艺术成果.在人类及化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然而,如何欣赏人(裸)体艺术之美.却是艺术和美学中的一道难题.我们认为,对裸体艺术,应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它美的丰富内涵.裸体艺术,从‘已诞生之日起,就是同人的社会生活和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类的任意识、宗教意识、科学意识和审美意识,对裸体艺术的创造有着明显的影响.早在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创作了一些裸体女神雕像…  相似文献   

10.
"人文奥运"与"绿色奥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奥运”和“绿色奥运”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理念,“人奥运”是以人为本、追求与人类优秀化精神相结合的奥运,“绿色奥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旨在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奥运。“人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是“绿色奥运”的思想基础;“绿色奥运”是“人奥运”的体现,二结合的意义在于人类应在健康洁净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有我"、"无我"费思量--《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一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我之境”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少论者认为其间包含着“有我”的矛盾。其实,“无我之境”中确实包含着“有我之情”,但这同“无我”并不矛盾。因为“无我之境”中的“无我”是从创作主体的心性修养及观照方式方面而言的,而“有我之情”中的“有我”则是从具体文本的呈现状态方面来看的;前者是创作主体的旨趣和追求,后者则是前者情趣之自然流露,是前者追求的形象化确证。  相似文献   

12.
凌凌濛在《二拍》中写了一批敛财经商的故事和惜节,体现了他所生活的晚明时期具有普通的敛财意识。强烈的敛财意识驱使人们用各种手段去敛财和经商,凌凌濛客观地反映了这样的社会现实,他对正当的敛财手段给予赞扬,对不正当的敛财手段则给予揭露和批判。总体上看,他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敛财意识是肯定的,认可它是一种充满生机的进步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艺术创作历来以“自然”作为美的最高境界。这一思想的渊源一般认为是道家哲学。从真正把“自然”建立为一个哲学范畴,并在美学、艺术领域发生影响来说,情况确实如此。但最根本的思想基础乃是中国人“一气运化”、万物一体的宇宙生成意识。这种宇宙生成意识使艺术的产生从“师法造化”而最终走向上“得造化之理”;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中追求直接呈现生活的本然状态,揭示人与世界的原初交融,以“忘我”的、“不自知其然而然”的自然境界为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包含着他们的历史代价思想,体现了他们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即将步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时代背景下,期望不遭受或少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灾难、以较小的历史代价获得巨大历史进步的共产主义人道追求。他们在如何实现代价最小化上进行了苦苦探索,尽管俄国公社事实上解体了,通过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但他们的代价思想,他们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历史进步的追求值得我们今天深思和借鉴。我们应该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确立积极的代价意识,以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化中“南”与“北”的意蕴十分丰富。在这样两个表示空间方位的概念之上,先民们赋予它广博的人文内涵,融入了古代先民的自然时空观、尊卑意识、生命意识等。由此,我们可以领悟到空间方位表达中的自然意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与自然的本质同源。在这两个层面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先民的生存历史和对生存环境的反观、体悟、洞识与把握,也能够把握住其中折射的汉语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李雄伟 《科技信息》2007,3(16):230-231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企业发展要坚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定位员工在企业的地位时,坚持以员工为本,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上以消费者需求为本,在企业目标追求上以对社会、国家和人类负的责任为本。通过加强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契约关联性,善待所有员工的企业行为,倡导学习意识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服务意识,促进人性化生产等方法推进企业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论大西南远古地理环境与"西南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雄 《凉山大学学报》2003,5(1):112-116,120
本文试从地理环境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结合古地质学,考古学,分析大西南远古地理环境与“西南夷”的关系,其一,地理环境对远古人类的影响与作用近乎是决定性的;其二,川滇古陆得天独厚的远古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黄色人种的摇篮;其三,我国迄今出土的远古人类化石,大多数在川滇古陆上;其四,元谋人及其使用火对川滇石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黄色人种的摇篮有着极其关键而重要的意义,并批驳了以氐羌说为代表的几种关于中国彝族远古起源的立论存在的种漏洞,从而推论元谋人后裔“西南夷”是大西南地区的土著居民,而彝族作为“西南夷”的一部分,当然也是大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  相似文献   

18.
朝鲜族国家/国民意识的确立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与中国兄弟民族共御外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近代日本殖民侵略引发的“间岛问题“催生了其“中华“认同意识的萌发,开始了由移民到国民的意识转换,朝鲜族逐渐融入正处于由自在到自觉形成过程中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9.
“山”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有的审美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曹操诗歌中“山”意象的内涵包括王者之气的象征、壮志豪情的表现和生命意识的抒发,这些描写体现了他超拔伟岸的英雄气质以及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生命意识的慨叹。  相似文献   

20.
近来,关于“冲击波”病毒的各类报道和“传说”可谓铺天盖地。面对这样的宣传攻势和“冲击”过后的一片狼藉,绝大多数网民的防毒意识空前高涨,就连网络安全论坛的访问量和帖于数都比平时多了一倍以上,更不用提杀毒软件厂商的官方网站了。然而,为什么这一切的一切总是在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