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子鳄胚胎十二指肠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18例不同时间扬子鳄胚胎十二指肠的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10天十二指肠出现形态分化。16天,上皮细胞增殖为3 ̄4层,.肠腔扩大.30天,上皮局部出现突起,多具2层细胞。34天,间充质已分化为固有膜、粘膜下层、环行肌层及纵行肌层,环行肌层较厚,平均约为28μm。40天,上皮为单层柱状,纹状缘明显,开始出现原始小肠腺。52天,杯状细胞较多。62天,各层结构与成体时相似;扫描电镜下观察,绒毛为指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胚胎食管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12例不同时间的扬子鳄胚胎中食管的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10天食管从前肠中出现形态分化,之后,中胚层间充质细胞逐渐向食管上皮周围聚集。第24天粘膜下层及环行肌层出现。第40天纵行肌层开始形成。第50天以后粘膜肌及固有膜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观察了16例不同时间的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胚胎背部皮肤及鳞甲的形态和组织发生过程,孵化第20天,来自胚胎中胚层生皮节的间充质细胞开始向有皮下迁移,表皮仅具周皮层与生发层两层细胞,第28天背部鳞片开始明显,左右鳞片之间出现很浅的鳞间沟,前后鳞片交界处的原始表皮,真皮层开始向外突出形成鳞甲原基,第34天鳞甲原基突出伸长,第40天背鳞的纵嵴明显,第34-50天中,鳞甲后级基  相似文献   

4.
扬子鳄附肢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31例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了附肢的形态发生过程,并与密河鳄附肢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和讨论,孵化每天 ,前、后肢芽形成处的组织略隆起;第8天时,前、后肢芽突出呈乳状。前、后肢芽分别在16、20天出现近轴部与远轴部结构的区分。前肢掌面和后肢 反在第16-24天中形成,第24-32天中指间裂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5.
扬子鳄胚胎味蕾发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4例不同时期的扬子鳄胚胎中观察了味蕾的形态发生及细胞分化过程。孵化至第48天,部分舌乳头上皮的基部出现味蕾原基。第52天味蕾体积增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第56天部分味蕾出现味孔,味蕾细胞出现基细胞、支持细胞和味觉细胞的分化。第62天味蕾的味孔均形成,部分味孔扩大,味毛增多并伸出味孔外。味觉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其细胞核内的异染色质及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均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胚胎胃PAS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23例扬子鳄胚胎,对其胃进行PAS反应观察.胃表面上皮:第30天时,上皮细胞表面出现薄层的PAS反应阳性物质;第34~60天,阳性反应逐渐增强,并出现粘液保护层.胃腺:胃底腺,第40天腺芽上皮出现PAS反应阴性细胞,第46~60天胃底腺腺管基部上皮细胞呈阴性反应;幽门腺及贲门腺,第40天时出现腺芽,腺芽细胞呈阳性反应;第46~60天幽门腺及贲门腺腺管基部出现阴性反应细胞.  相似文献   

7.
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蒙古绵羊胚胎胃的组织发生,主要对5-550mm胚胎胃的组织结构及主要组织结构的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 5mm胚胃芽呈梭形膨大;胚胎发育到70mm胃的外形同成体的基本一致; 5mm胚胃壁由复层上皮和多层胚性结缔组织细胞构成;8mm胚胃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下为大量的胚性结缔组织;30mm时瘤胃和网胃上皮均为复层扁平上皮,瓣胃和真胃上皮仍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腺开始发育;90mm胚网胃皱襞开始形成; 164mm胚真胃胃小凹底部形成强嗜碱性细胞群;195 mm胚瘤胃瘤状突开始发育,真胃出现壁细胞;252 mm胚网胃出现平滑肌带;290 mm胚真胃腺体可分辨出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335 mm胚网胃黏膜肌可见并进入皱襞;550 mm胚网胃平滑肌带清晰可见,网状皱襞及其乳突从外形上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8.
运用组织学常规方法对蒙古绵羊32~550 mm胚胎小肠的组织学特征以及肌层、粘膜肌、粘膜上皮、杯状细胞、淋巴集结、乳糜管、肠腺、十二指肠腺等发生发育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在小肠各段肌层已分化出内环肌和外环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在290 mm胚胎时出现了明显的粘膜肌;粘膜上皮发生发育经历了从单层细胞到多层细胞再到单层细胞的过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在各胚期相继出现了杯状细胞、乳糜管、肠腺;回肠在340 mm胚胎、空肠在400 mm胚胎出现了淋巴集结;十二指肠在290 mm胚胎出现了十二指肠腺.  相似文献   

9.
10.
离体条件下诱导了诸葛菜和毛果诸葛菜的子叶片、真叶片、下胚轴、叶柄外植体直接发生体细胞胚状体,并长成小植株。在MS、改良MS附加BA及附加BA与GA3的几种不同培养基上,各组织切段发生胚状体的频率均为100%。BA能强烈地诱导胚状体的发生;GA3对胚状体的发生并不是必需的,只对胚状体长成小植株有利。硝酸铵能促进胚状体的发生,但铵离子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1.
扬子鳄消化系统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扬子鳄消化道和消化腺的胚胎发育、形态结构及有关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获得如下一些结论:(1)在胚前发育中,消化道壁的分层具特定的时空顺序,即按照粘膜上皮和固有膜、粘膜下层和环肌层、斜肌或(和)纵肌层的先后次序出现.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特征及其在个体发育中复杂的演变过程可能与其进化历程、消化道的伸长和胚后期食性有关.(2)扬子鳄消化道接受植物性神经--胆碱能纤维的支配,同时本身具有多种内分泌细胞,参与消化活动的调节.(3)扬子鳄舌腺被认为具有泌盐和分泌粘液两种作用,在胚前和胚后期均发现有大型和小型两种舌腺的存在.(4)扬子鳄肝脏由早期胚胎前肠门边缘内陷的内胚层上皮和脏壁中胚层组织共同发育形成.发现胚胎期肝细胞在孵育第30天(约29℃孵育温度)已具备糖类和脂类等物质代谢机能.胚后期肝细胞中脂滴数量比胚前期显著减少.(5)扬子鳄胰腺属于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原始类型.在胚前和胚后期,胰腺内分泌细胞大多数分散分布,少数成群分布,未能检测出胰岛素分泌阳性细胞(B细胞) ,这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扬子鳄臭腺腺细胞分泌颗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扬子鳄两种臭腺即下颌腺和泄殖腔腺腺细胞的分泌颗粒.结果表明,下颌腺腺细胞产生两种分泌颗粒,泄殖腔腺腺细胞产生四种分泌颗粒.本文还对扬子鳄两种臭腺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扬子鳄Sox基因的PCR-SSC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人SRY基因HMG-box保守区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扩增了扬子鳄的Sox基因,并进行了SSCP分析,结果显示扬子鳄Sox基因的扩增片段与人SRY基因扩增片断大小相同,为220bp左右;且雌雄个体间该基因片段的单链迁移率无差异,而与人的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为扬子鳄的性别决定机制的探讨及Sox基因的进化保守性分析提供分子资料。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对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的受精作用及胚与胚乳的发育进行了一些观察,主要结果如下:1.朴树花杂性,具两性花及雄花,两性花中雌雄蕊异熟,因而保证了同株异花传粉,珠孔受精。2.双受精过程属有丝分裂前配子融合类型。授粉后10d左右,雌、雄性核发生融合,精核与极核或次生核←的融合早于精核与印核的融合。3.初生胚乳核休眠10d后发生第一次有丝分裂,合子休眠20d后才进行第一次分裂。合子在休眠过程中极性发生逆转。4.核型胚乳。胚乳具约200个游离核时以自由生长的细胞壁的方式细胞化。茄型胚胎发育。胚乳在胚的发育过程中被吸收消失。  相似文献   

16.
DMRT1基因是DMRT基因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动物性别决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参照人DMRT1基因DM保守区及有关文献,设计了一对简并引物,扩增了扬子鳄的DMRT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亚克隆与测序.结果在雌雄扬子鳄个体中各获得一个预期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40bp,序列无性别差异性,命名为扬子鳄AsDMRT1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扬子鳄DMRT1基因DM盒区核苷酸序列与人和鼠相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87%、86%;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和鼠相应基因编码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5%、97%.充分显示了DMRT1基因在进化上的高度保守性.  相似文献   

17.
野生扬子鳄栖息地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11月,作者在皖南地区对扬子鳄栖息地进行了质量评估,主要是对现有野生鳄的栖息地以及曾经有鳄分布的栖息地共20样点土壤中的Cd、Pb、Zn、Cu、Fe、Ca、Mg等7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重金属元素的数据分析,采用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每个样点的污染程度以多因子评价指数为指标,发现曾经有鳄分布的样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较其它样地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高,野生扬子鳄对于栖息地的无机环境是有一定的依赖性的,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但影响了野生扬子鳄的生物环境,也影响和改变了野生扬子鳄的无机环境。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顺行溃变法对猫皮质脊髓束在脊髓内投射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用电解损毁皮质2~5d后,电镜下发现颈髓内皮质脊髓束纤维终末存在三种溃变形式:即电子致密型、神经微丝型和电子透明型,以电子致密型最为多见.溃变的纤维终末较粗大,主要含有大量密集的圆形突触小泡.主要形成不对称型的轴——树突触、轴——体突触、树——轴——树系列突触,并参与形成以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