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畦灌水流特性与灌水效率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三种土质,不同畦田规格进行畦灌灌水试验,研究水流推进、退水过程、田间入渗、单宽流量、纵坡等对灌水效率、均匀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质、计划湿润层深度、单宽流量、畦田规格、纵坡对灌水效率的影响非常明显,求得值与规范规定值(0.90以上)有很大差距;利用田间双环入渗实测法求出土壤入渗参数,再用kostiskov入渗公式计算累计入渗深度与入渗时间算得入渗水深均匀系数。计算结果发现入渗水深达0.74 m以上。对畦灌来说,高均匀系数与高灌水效率才意味着高灌水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果树蓄水袋灌溉的技术原理和灌溉方法,对果树蓄水袋灌溉与常规沟灌的灌溉用水量、土壤水分、土壤湿度等田间试验观测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果树蓄水袋灌溉灌水后土壤湿度适宜,用水经济,节水率60%以上;果树蓄水袋灌溉系统田间供水畅通,无深层渗漏,减少水量损失,田间水利用效率和灌水质量提高,灌水时间和轮灌周期缩短,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灌水定额对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田间实测资料,对灌水定额与田间水利用系数进行了单因子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灌水定额影响田间水利用系数的机理进行讨论,本研究对如何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渭干河灌区作物灌溉制度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溉制度随着作物种类、品种、产量水平、各生育阶段的生长情况及自然条件和农业设施的不同而各异,同时灌溉方法也决定着合理灌溉制度的确定,只有合理的确定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水时间和灌溉定额,才能达到节约用水,科学灌水的目的,确保农业高产,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对渭干河灌区这样大型缺水灌区而言,研究和确定灌溉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科学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畦田灌水质量敏感性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畦田灌水质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应用已有的畦灌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变化范围,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模拟方案,利用Win SRFR模型模拟得到各方案的灌水效率、灌水均匀度、储水效率和综合指标等灌水质量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畦田灌水质量对各因素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灌水质量综合指标对各因素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改水成数G、单宽流量q、田面糙率n、畦长L、入渗系数K、入渗指数α、畦田纵坡Z。由此可见,灌水质量对技术要素的敏感性要高于自然要素,因此在进行灌溉设计和管理时,更应注重灌水技术要素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灌水方式对胡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我们在榆中县进行了小区试验。试验结论如下: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对胡麻的各个农艺性状都有明显的影响。当灌水定额达到220m3/亩时,产量不会再增加,并且不同的灌溉方式会导致产量的下降。对实际生产中对胡麻需水量规律的把握,以及胡麻的合理灌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波涌畦灌技术要素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波涌畦灌灌水技术要素设计的理论方法和经验方法。经实际应用表明,该法设计的波涌畦灌技术要素能使波涌灌达到最佳的节水和灌水效果。这一研究为波涌畦灌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水分是棉花光合作用和有机代谢的重要原料及溶剂.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和早播、早管促早发技术的推广,对水肥条件要求更高.随着垦区灌溉用水的日趋紧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旨在试验的基础上,探讨棉田灌水间距和次数的差异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以图找出一条垦区较为合理的棉田灌溉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灌水方式对棉花黄萎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和2005年在石河子大学实验站黄萎病圃进行了滴灌和沟灌两种不同灌水方式对棉花黄萎病发病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生长期的病情,还是最后剖杆检查的病情来看,滴灌发病均重于沟灌,中后期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旱作区开展不同时期灌水量试验研究,确定合理的灌水时期与灌水量,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供新的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旱作玉米采取膜下滴灌,拔节期灌水,以亩灌水7m^3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2.86%;喇叭口期灌水,以亩灌水7m^3增产效果最好,增产率达15,83%,亩灌水5m^3次之,增产率达11.22%。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西北部西兰花集雨补灌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黄土高原西北部地区集雨补灌对西兰花的产量和水分效应,结果表明:西兰花生育期耗水量较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少,高产水平的耗水量约230mm,集雨水补灌的灌水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在灌溉方式上,滴灌比沟灌更能减少土壤水分的消耗,增加西兰花的株高、冠幅、花球重、单株茎叶重和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率.在同一灌水方式内,不同灌水量处理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随灌水量的增加,株高、冠幅、花球重和单株茎叶重也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1998年4~9月在新疆石河子炮台土壤改良试验站进行的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与沟灌应用推广的试验研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的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两项指标分别较沟灌棉花高出18.9%和143.7%;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测算,膜下滴灌棉花较沟灌棉花增收节支8155元/hm^2,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加工番茄田间小气候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里格尔87-5番茄为材料,研究了膜下滴灌与沟灌两种方式的田间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滴灌番茄生育前期提高土壤温度,旺盛生育期有降温效应,保持土壤湿度,防止灌溉水渗漏,光照强度和光合速率优于沟灌,明显改善了番茄生育期的生态小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4.
华北平原区地下水超采严重,面对这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迫在眉睫,现在河北省选取一些试点区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来缓解农业灌溉用水压力,不断压减地下水超采量。为了得知节水灌溉技术在试点区的推广应用情况,本次在河北省沧州市14个县选择典型地块进行小麦灌水试验。灌试验期跨越整个冬小麦生育期,灌水试验采用超声波流量计和体积法进行相互印证,并结合小麦生育期内用电量及灌溉次数对灌溉用水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管灌的试验和理论灌溉用水均高于喷灌,分别为5.68%和17.68%,低压管灌试验灌溉用水量总体比理论推算灌溉用水量高5.3%,喷灌试验灌溉用水量总体比理论推算灌溉用水量低8.5%。喷灌相对管灌节水效果更优,但喷灌相对管灌普适性较差推广难度大。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因地制宜,并增强灌溉设施建后服务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水方式对冬小麦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品种科师22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的耗水量、耗水系数、产量不同。干旱处理的耗水系数最低。相同灌水次数下,随灌水总量增加,耗水系数、耗水量增大;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少量多次灌溉方式的耗水量、耗水系数则降低。不同灌水处理间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灌水各处理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早处理(不灌水)的产量。冬小麦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加大而下降。相同灌水量下,分期灌溉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要在我国发展节水灌溉,一是要提高人们对节水灌溉的认识;二是各地水利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节水灌溉进行科学规划;三是积极筹措和用好节水灌溉资金;四是完善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体系,强化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苹果树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翀 《山西科技》2010,25(5):135-136
根据具体实验,苹果的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成抛物线性关系,为获得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耗水量应控制在600 m3/亩左右为宜。在当地的栽培和土壤条件下,苹果的灌溉制度应为全生育期灌水5次,灌水定额为60~80 m3/亩,灌溉定额在300~400 m3/亩最佳,可根据不同的水文年份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土壤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波涌沟灌条件下水分入渗的室内试验,针对不同供水时间、循环率及周期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影响,测定土壤水分运动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绿洲地区农业节水灌溉的要求 ,建立了使用于该地区的优化灌溉模型 ,求出了优化灌溉时间和最优灌溉量 ,为农业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根据模型可认为 ,灌水周期随灌溉运作费增大而增大 ,随作物的耗水和土壤水无效损失增大而缩短。最后结合应用实例分析 ,得出了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 ,优化灌水周期和优化灌水量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