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衬板用钢在石英砂介质中的冲击腐蚀磨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造的MLD-10型冲击腐蚀磨损模拟试验机,研究了3种矿山湿式磨机衬板钢在石英砂酸性介质中的冲击腐蚀磨损行为。研究表明,在同样的模拟工况条件下,新研究开发的低碳高合金钢比高锰钢、中碳合金钢具有更佳的耐冲击腐蚀磨损性能,随着时间的延长,低碳高合金钢的优越性越明显。并通过对试样表面磨损形貌的观察分析,发现低碳高合金钢以冲击磨损为主,高锰钢以冲蚀为主,而中碳合金钢则是严重的冲蚀磨损。  相似文献   

2.
冲击功对低碳高合金钢冲击腐蚀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改变冲击功和试验时间,利用SEM与光学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和亚表层裂纹,研究了在冲击、腐蚀和磨粒磨损协同作用下冲击功对低碳高合金钢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冲击功下磨损失效机理随时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2.0J和2.7J冲击功下,材料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在3.5J冲击功下,材料表现为冲击磨损。同时,在各个冲击功下,材料的磨损机理在冲击应力的循环作用下随时间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镍基激光熔覆层腐蚀磨损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2激光器在5Cr21Mn9Ni4N不锈钢表面制备了含CeO2的镍基激光熔覆层,并对不同成分的激光熔覆层进行动态腐蚀试验、动态磨损试验和腐蚀磨损双重影响试验.分析讨论CeO2、冲击速度、硫酸介质浓度和石英砂浆对镍基激光熔覆层动态腐蚀速率、动态磨损速率和腐蚀磨损速率作用的影响.在腐蚀磨损中,腐蚀和磨损共同作用、相互增强,熔覆层的抗腐蚀磨损作用的性能与熔覆层的耐磨性、耐蚀性的综合性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复合冲击磨损条件下高锰钢的腐蚀磨损行为及其交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制的冲击腐蚀磨损试验装置,研究了湿磨弱酸性锡矿浆体系中高锰钢在静态、充氧、搅拌和冲击等复合条件下的腐蚀磨损行为,并利用失重法、电化学法和线性回归法,定量分析了腐蚀、磨损和腐蚀磨损中交互作用各分量的相对比率.结果表明:充氧和搅拌促进了氧在高锰钢表面的传质过程,使腐蚀率较静态分别增加了1.05和2.04倍;高锰钢的累积质量损失、表面显微硬度和腐蚀磨损交互作用均随着冲击功的增加而增大;在不同冲击功下,高锰钢的腐蚀增量比静态腐蚀率高15.15~25.54倍,腐蚀磨损交互作用所占比率为12.07%~26.69%,表明磨损与腐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在冲击功为1J时,交互作用以磨损促进腐蚀为主;在冲击功为2~4J时,交互作用以腐蚀促进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5.
高铬铸铁三体腐蚀磨损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24%Cr 高铬铸铁在弱酸性介质条件下的三体腐蚀磨损机理及含碳量、稀土残留量等因素对高铬铸铁腐蚀及腐蚀磨损特性的影响,建立了高铬铸铁三体腐蚀磨损机理的解析模型.结果表明:在三体腐蚀磨损过程中,高铬铸铁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特点为铸态条件下以磨损促进腐蚀为主,淬火条件下以腐蚀促进磨损为主;随着含碳量的增加,三体腐蚀磨损抗力呈下降趋势;当铸铁中残留一定数量的稀土元素时,铸态高铬铸铁腐蚀与磨损交互作用的特点转变为以腐蚀促进磨损为主;当有合适的稀土残留量时,高铬铸铁的腐蚀特性与三体腐蚀磨损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镍奥氏体铸铁成本高的特点,拟通过用价格低廉的锰代替价格昂贵的镍,并调整Cu,Cr和Si等元素含量,制备低镍奥氏体铸铁。研究镍铸铁在5%(质量分数)H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和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及在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5%HCl溶液中,低镍铸铁耐腐蚀性能与高镍铸铁的耐腐蚀性能相当;同时,所有镍铸铁试样在3.5%NaCl盐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都出现了氧扩散的平台,并且自腐蚀电流密度与自腐蚀电位随着Ni,Cr和Cu含量的降低而不同程度地增加;在干摩擦条件下,低镍铸铁的耐磨损性能接近或高于高镍铸铁的耐磨损性能,其主要的磨损机制是黏着磨损,同时还存在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7.
应用5kw—CO2激光器在45钢基材上进行镍基合金激光熔敷处理.观察并测定了激光熔敷层的组织及显微硬度分布,着重探讨了该合金激光熔敷层在不同条件下的腐蚀磨损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激光溶敷层的腐蚀磨损速率随介质浓度及冲击速度的提高而线性增加,其中冲击速度影响较为显著.激光熔敷层的腐蚀磨损失效是以磨料磨损为主,失效机制是显微切削并伴随着凿削磨损。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磨机连接件的工作情况、受力状况出发,通过分析磨机连接件因受到磨球和物料的冲击造成损伤磨损的原理;揭示了磨机连接件的磨损机理是同时涉及切削、疲劳以及腐蚀三种基本磨损机理的一种特殊磨损形式,同时提出影响连接件磨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刷镀电压对镍镀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分别在不同刷镀电压下,采用快速镍刷镀方法在45~#钢表面制备工作层.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Cr12钢球为摩擦配副进行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通过磨损失重、油液的光谱和铁谱分析、摩擦系数、磨损表面形貌研究了不同镍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刷镀电压下制备的镍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存在较大差异.刷镀电压过低(8V)或过高(22V)时,镍镀层耐磨性能均下降;当刷镀电压为14V时,镍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佳;镍镀层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10.
韧性材料冲蚀磨损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行设计的冲蚀磨损试验台上,用石英砂对典型的韧性材料(A3钢),在不同速度、不同冲击角度下进行了冲蚀磨损试验.研究了喷砂量、冲击角、冲击速度与磨损量的关系,并用扫描电镜和表面形貌仪观察、测量了冲蚀表面的形貌,讨论了韧性材料的冲蚀磨损机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镁合金表面得到保护性镀层,通过实验研究了镁合金化学镀Ni的镀液组成及不同参数对镀速的影响.盐雾实验测定了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镀层具有较好耐蚀性;热震实验和弯曲实验测定了镀层的结合力,结果表明镀层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镁合金的以上性能和镀层的硬度表明,经过这种工艺处理的镁合金,能满足一般工业对其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分子合金及高分子合金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应桃 《河南科学》2002,20(2):127-130
提出了分子合金新概念 ,从而使得由元素 分子 高分子各种化学态的物质 ,均能发现相应的合金组成 ,为此引导了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以及对原高分子合金概念的质凝与更新。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次利用理想二元合金熔体的偏析因子,并考虑两个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计算三元合金的表面张力。针对Cu-Fe-Ni三元熔体,将其与热力学计算值比较,得到一个简单的模型,该模型能够便利、可靠地预测不同温度下、不同成分的Cu-Fe-Ni三元体系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型材料,生产中会有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合金本身的性能出发,对生产中切削锌基合金常遇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温合金激光熔覆涂层中裂纹防止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高温合金激光熔覆铁基合金过程中容易在涂层与基材的结合处形成缺陷和开裂。通过选择合理的涂层合金配方及工艺参数,增设韧性良好的过渡层,并加入2wt/%的稀土氧化物,获得了无裂纹缺陷,显微组织均匀,并具有硬度平缓过渡的优质熔覆层。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光学金相、差热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方法,对比研究Mg-Gd-Y-Nd-Zr合金铸锭非平衡凝固组织熔点(539 ℃)以下(520 ℃)和先于520 ℃保温再在非平衡凝固组织熔点以上(560 ℃)保温这2种不同均匀化制度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Gd-Y-Nd-Zr合金采用520 ℃保温均匀化后,尽管伪共晶基本消除,但残留较多富稀土粒子,进一步采用560 ℃保温均匀化后,不仅非平衡组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而且富稀土粒子相明显减少,伸长率提高50%以上;减少熔炼时形成游离稀土粒子和在高于非平衡凝固组织熔点以上保温均匀化是提高该合金伸长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Zn—Al-Mg—Ce合金微粉制备及其涂层耐蚀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车屑、粉碎和高能球磨三级制粉法制备Zn-Al-Mg-Ce合金微粉,并研究了合金微粉涂层的耐盐雾腐蚀性能.高能球磨时选用不同的球磨参数,分别添加环氧稀释剂和航空煤油作保护剂,然后抽真空球磨.结果表明,以煤油为保护剂的微粉颗粒更细小,氧含量较低.把Zn-Al-Mg-Ce合金微粉制备成的油漆添加到3.5% NaCl水溶液中,其耐盐雾腐蚀性能比富Zn防锈油漆的耐蚀性能更好,且耐蚀更长效.  相似文献   

19.
钛基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铜模冷却法成功制备直径为12mm的棒状Ti40Zr25Cu9Ni8Be18(原子百分比)大块非晶态合金,X射线衍射(XRD)实验检验样品为完全非晶态。对样品进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考查样品的热稳定性,结果显示:过冷液相区宽度(Tg-Tx)、玻璃转变温度(Tg)及约化玻璃转变温度(Tg/Tm)分别为53K、617K和0.65。利用原位X射线测定了非晶样品的晶化过程,结果表明首先是亚稳相析出,最后转变为稳定相。最后利用不同加热速度(5K/min,10K/min,20K/min,40K/min)下的DSC对该非晶合金进行晶化动力学分析,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20.
Cu-Zn-Al alloy of one 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 was prepared and the structure of obtained nano-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It was shown that there are non-linear oscillations on the surface of Cu-Zn-Al alloy and the consanguineous connection exists between non-linear oscillation and the growth process of one 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 The diameter of one 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 is about 40 nm, and the ratio of length to diameter is over 40. Finally,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one 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 was also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