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桃仁与红花配伍对药材成分溶出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转移率与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红花最佳提取工艺,以苦杏仁苷提取转移率与干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桃仁最佳提取工艺.在最佳提取工艺下,将桃仁与红花配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转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红花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每次提取1.5 h,液料比为50∶1,桃仁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提取3.5 h,液料比为8∶1.实验结果表明,桃仁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转移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羟基红花黄色素A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红花黄色素制剂中活血化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了保证该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温度、光照、抗坏血酸、EDTA、微量金属离子等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光照和温度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稳定性影响比较大。当温度高于60℃,加热一定时间后,羟基红花黄色素A就会发生水解;在避光条件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有较好的稳定性。Fe3+,Fe2+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微量的EDTA和抗坏血酸可明显的提高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对红花水提取大孔树脂精制的方法进行了工艺考察,选取最佳工艺条件.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采用HPLC法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选用X-5型大孔树脂,每克树脂的最大吸附量为2.76 mg,大孔树脂吸附法可用于红花的精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天然食用枸杞子黄色素提取条件的研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提取枸杞子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pH值、溶剂浓度、温度和浸泡时间等条件和方法,确定了最佳方案及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新疆产红花药材中黄色素进行了提取,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其含量为8.07%,平均回收率为97.32%,RSD为1.5%(n=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胡椒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方法根据有关资料和预实验,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采取正交设计法,选择加水量(A)、浸泡时间(B)、提取时间(C) 3个因素. 结果因素相关性为RC>RB>RA,药材的蒸馏时间A和浸泡时间B对挥发油的提取均有显著影响,加水量A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白胡椒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加8倍量水、浸泡4h、水蒸汽蒸馏8h,收取挥发油. 稳定性实验表明,所选的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HPLC法测定不同厂家产的二十五味珊瑚丸中羟基红花黄花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Polaris NH2柱(250mm×4.6mm,5μm);甲醇26%-乙腈2%-磷酸水72%(p H=2.5)作为流动相;流速1.0m L/min;柱温25℃进行检测。结果:厂家B产二十五味珊瑚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最多,厂家C产二十五味珊瑚丸其含量相对较少;测定出的二十五味珊瑚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范围在1051.19~464.62μg/g之间。结论:五个厂家生产的二十五味珊瑚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玉米黄色素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超临界CO2法从水解玉米蛋白粉中提取玉米黄色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玉米黄色素的工艺条件,并通过HPLC检测提取物中玉米黄素和叶黄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时间2 h,CO2流速35 kg/h,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夹带剂15%无水乙醇,此时玉米黄色素产量为210.97 μg/g.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红花注射液体外抗凝血及抗氧化活性,以及抗凝血活性、抗氧化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以体外延长人正常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评价指标,分别评价了7个企业生产的红花注射液抗凝血活性;采用清除DPPH·体外筛选模型,研究了红花注射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福林酚法和AlCl3比色法测定了红花注射液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红花注射液主要化学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比较分析了红花注射液体外抗凝血及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总多酚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生产企业的红花注射液对APTT具有明显的延长作用(P0.05),并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黄酮含量与APTT延长百分率、总多酚含量与DPPH·清除率存在显著相关性。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与APTT之间无明显量效关系。这说明红花注射液具有体外抗凝血及抗氧化活性。体外延长APTT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可能为黄酮类成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化学物质基础可能为多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酸液浸泡法对从蕉藕中提取淀粉的最佳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料液比、浆料pH值、浸泡时间、浸泡温度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蕉藕淀粉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浆料pH 3.0,浸泡时间4 h,浸泡温度45℃。在此条件下,淀粉的产率为18.89%。  相似文献   

11.
红花色素的分离提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干燥红花中分离提取一种水溶性黄色素,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02nm通过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红花色素的实验,确定了最佳萃取剂及最佳萃取时间,并研究了该色素的40%乙酸溶液在不同温度,酸碱环境,金属离子,光照条件下稳定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红花速煎饮片与传统饮片的煎出效果,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两者之间的剂量关系,拟为中药现代饮片的开发应用提供研究基础.结合不同时间点红花速煎饮片饮片与传统饮片煎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与干膏收率,以二者综合加权分数为指标,对比两种饮片煎出效果.结果表明,红花速煎饮片1 g的煎出效果约相当于传统饮片1.06 g;红花速煎饮片有效成分煎出量较传统饮片增加不显著,但是可节省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石南藤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得油率为指标,以液料比、蒸馏时间、浸泡温度、浸泡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15:1,蒸馏时间1.5h,浸泡温度30℃,浸泡时间1h^[1],得油率为0.324%。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血三七叶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和饱和水溶液进行包合,以挥发油提取量和挥发油的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筛选,考察了药材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挥发油和β-环糊精β-CYD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环糊精和水的比例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影响.优选出了血三七胶囊中血三七叶中挥发油最佳的提取和包合工艺.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将药材粉碎成粗粉,加6倍量的水,浸泡1h后,再提取6h为最佳提取工艺;优选的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5(mL∶g),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为1∶12(g∶mL);在40℃下,包合2h.优选的提取工艺提油率高;包合工艺可制得稳定的分子间包合物,且挥发油包合率高.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辣椒碱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对辣椒碱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市售辣椒粉为原料,分析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料液比3个参数对辣椒碱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即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1 h,料液比为1:6,此时提取的辣椒碱质量分数为14.78%.该方法证明使用有机溶剂提取辣椒碱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迎春花黄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迎春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性质。最佳提取工艺是:用体积分数为0.95的乙醇为萃取剂,每克晾干的迎春花用50mL提取剂在室温下浸泡4h,经过抽滤、浓缩,得到天然的黄色素胶质。迎春花黄色素在室温下稳定,6相似文献   

17.
优化红花桑寄生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红花桑寄生叶中提取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对影响红花桑寄生多糖水提的4个主要因素——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和影响乙醇沉淀多糖的3个主要因素——乙醇体积分数、静置时间、浓缩倍数,设计了L9(34)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次数和乙醇体积分数对得率影响最大.确立了水提红花桑寄生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95℃,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2h;最佳醇沉条件为:浓缩倍数1倍,乙醇体积分数80%,静置时间24h.  相似文献   

18.
南瓜黄色素提取工艺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试验,对南瓜黄色素提取的条件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pH值为12、体积分数95%的无水乙醇为浸提剂,按每克丝状南瓜加浸提剂10ml的比例投料,在温度70℃下,浸提时间为5h;同时,实验结果表明:南瓜黄色素是一种稳定性良好的食用天然色素。  相似文献   

19.
以扁柏(柏树)树叶为原料,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柏树精油.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泡时间、蒸馏时间、蒸馏温度以及样品粒径对柏树精油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柏树精油提取工艺,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所提产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试验的优选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2h,蒸馏时间3h,加热温度175°C,粒径100目.在该条件下精油得率最高可达0.547%.柏树精油主要成分为5-蒈醇(29.55%)、榄香醇(20.01%)和大根香叶烯(10.86%)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蒙药吉祥安坤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为分离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检测波长为403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68~0.40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1.68%,RSD为1.6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吉祥安坤丸的质量标准制定及含红花蒙成药制剂的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