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鲁迅先生所用的笔名多达一百四十余个,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少有的。对于“可以窥见他思想”的笔名,自先生逝世以来,多有学者予以研究。先生的好友杨霁云说:“豫才先生所取笔名,皆有深意。大概他早年的笔名,含希望、鼓励、奋飞等意义。”还有人说,他的笔名“是一个战士的荣衔,是中国救亡群众的路碑。”鲁迅先生的笔名的确“皆有深意”。其中有一部分包含有鲁迅先生对人才的探求、爱护和培养之意。如:树人、自树、索子、索士、树、周树、孺牛、周玉材、晓角等。“树人”、“自树”、“树”、“周树”等笔名取义于“百年之计,莫如树人”。鲁迅一生就致力于树人的伟大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中的“闲笔”,都有其很重要的作用。《药》文中的“闲笔”,短短两句话,既突出了主题,拧紧了结构,又表现了个性,何等精炼!《藤野先生》中的几处闲笔,看似可有可无,实则烘云托月,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人效果。因此,我们在阅谈鲁迅先生的小说时,特别注意从中体会他设计人物语言的匠心,必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
谁在说谎     
《科技知识动漫》2007,(7):25-25,58
侦探维力斯一觉醒来,已经是后半夜两点多了。他烧了一杯咖啡,刚要喝,电话铃响了。“哈罗!”他问道,“哪里?”“我是利马公寓。侦探先生,我们这里发生了一起抢劫案!”“我马上到!”维力斯挂了电话,赶往出事地点。公寓门口,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写人,特别强调“画眼睛”,因为省俭。但他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大量的有关头发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现了他的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的演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文化伟大旗手鲁迅先生与外国文学,尤其是与俄罗期文学有着深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先生一生奉行“拿来主义”,吮吸着外国文学的丰富乳汁,开始他的文学创作道路。谈起怎样做起小说来时,他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作品。”大家印象最深,最熟悉的是他的《狂人日记》就是在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写成的。由于这两篇小说的同名,以及形式、内容的相近,因而受到国内众多评论家长期的注视,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鲁迅先生也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直接师法果戈理却又比果戈理“忧愤深广得多,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慨。当人们的视角纷纷集中于这两篇同名小说的时候,我们是否可将鲁迅的《狂人日记》拿来与另一位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给后世留下了120多首诗。田园诗是其中最富独创性的奇葩,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对于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认识,历来评议不一。本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和朱光潜先生之间就曾发生过一场著名的论战。朱先生以陶渊明田园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诗句为据,认为:“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先生反驳:“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现在之所  相似文献   

7.
在风云激变的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对《水浒》作过一段“终于是奴才”的论述。在“四人帮”肆虐的七十年代中叶,我国展开了一个规模空前的“评《水浒》”运动。全国大小宣传机构都毫无例外地引用了鲁迅先生这一论述。当时的《红旗》杂志认为,鲁迅先生这段论述“完全正确”。我们一些同志便完全根据这一口径来大写文章。这样一来,“奴才”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鲁迅先生所倡导的“直译”翻译观进行历史的、辨证的反思,认为:在文化全球化即将到来的今天,鲁迅先生的“直译”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茅盾与鲁迅     
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确立了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地位。茅盾比鲁迅小15岁,但也早在50年前,王若飞同志在重庆祝贺他50寿辰时就首次称他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巨人”。1981年,胡耀邦同志代表党中央又高度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赞誉“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茅盾是鲁迅最接近的一个同伴”(史沫特莱语),他和鲁迅在新文学运动中结成了最亲密的战友。早在1921年他们就开始了书信往来。当时茅盾任制、说月报》主编,为了借外国的进步文…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过这么一段话:“忘记是谁说的了,……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对的,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何正确理解鲁迅这一宝贵的创作经验之谈,也就是给什么是“画眼睛”的手法作了回答。文痞姚文元在他的那本《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中谈到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时,在“画眼睛”上胡诌了一通,罗列了鲁迅不少对人物的眼神的描写,把“画眼睛”的手法,当作一种实体的概念。我们有的同志也有类似的理解,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