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综合论析安徽省大断裂和深大断裂的基本特征,按其基岩裂隙水形成、运移、富集条件严格受到断裂和裂隙所控制的理论,将安徽省基岩裂隙水分成三大裂隙水区,即:Ⅰ、皖北裂隙水区;Ⅱ、皖中(沿江)裂隙水区;Ⅲ、皖南裂隙水区。并分别论述各大裂隙水区特征及岩性、断裂构造、地貌形态对基岩裂隙水的控制作用,概述了基岩裂隙水的基本特征和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2.
华北克拉通北缘存在大量高锶花岗岩体,但其周边区域锶型矿泉水的赋存情况鲜有研究.首次以都山岩体作为典型高锶花岗岩,通过水文地质调查、水样采集、化验分析等方法,对其周边区域锶型矿泉水的分布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寿王坟岩体、碾子峪岩体、小寺沟岩体、杨杖子岩体等四处高锶花岗岩体周边区域水体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以验证锶型矿泉水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都山岩体周边区域水体中均含锶元素,且距离岩体越近,水样中锶含量越高,最高达13.81 mg/L,远高于中国一般含锶矿泉水的锶含量,而外围长城系砂岩地层水样中锶含量最低.平面上,孔隙水中锶型矿泉水主要沿北东-南西向断裂带和南部挤压带分布;风化带网状基岩裂隙水和构造基岩裂隙水中锶型矿泉水沿北东-南西向断裂带分布;垂向上,孔隙水、风化带网状基岩裂隙水、构造基岩裂隙水中锶含量依次增加.区内高锶花岗岩为矿泉水形成提供了物源,地下水径流过程中地层中锶的不断溶出是形成高锶型矿泉水的内在机制,垂向三含水层可能存在水力联系,入渗过程中锶含量可能不断累积.深层构造基岩裂隙水水质、水量稳定,锶含量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其他四处高锶花岗岩体周边区域锶型矿泉水的分布与都山岩体区域呈现类似规律.该研究首次揭露高锶花岗岩区域锶型矿泉水的赋存规律,可为众多高锶花岗岩区域开发利用优质锶型矿泉水资源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平朔矿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采集了区内浅层孔隙水、山西组砂岩裂隙水、煤系层间砂岩裂隙水和奥陶系灰岩裂隙水四个含水层共计31个地下水样,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组合比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形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含水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total...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柬埔寨中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对该区新建846 口水井进行了调查取样及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孔隙水多存在铁超标现象,基岩裂隙水水质良好;水质污染特征以砷和铁超标为主,均分布于湄公河沿岸或相近区域,同一井中砷铁同时超标,砷、铁具有伴生性且均匀分布于第四系孔隙水中;污染原因主要为含水层介质通常含有能较强吸附砷、铁的淤泥...  相似文献   

5.
阶地丘岗中地下水贡源的赋存,主要是受新构造的控制。新生代松散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大多分布在新构造断裂的俯侧和带状的地堑中。新生代以前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水主要是赋存在张扭性的新构裂隙径流带内。因此,必须根据县赋存条件合理开发利用,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6.
阶地丘岗中地下水资源的赋存,主要是受新构造的控制。新生代松散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大多分布在新构造断裂的俯侧和带状的地堑中。新生代以前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水主要是赋存在张扭性的新构造裂隙径流带内。因此,必须根据其赋存条件合理开发利用,同时,要注意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7.
段佳 《科技信息》2011,(33):I0022-I0022,I0097
石嘴山西靠贺兰山,贺兰山区主要由前三叠系基岩组成,构造断裂、节理裂隙发育,为基岩裂隙水提供良好的贮水空间,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储存和运移,是平原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平原区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为孔隙水的赋存与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地下水是城市居民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孙疃煤矿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1028工作面底板突水特征、水化学特征、含水层水位动态变化,得出1028工作面突水水源主要来源于10煤上下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上、中含水层段水是主要补给水源,与第四含水层和太原组灰岩下含水层段无关.  相似文献   

9.
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特点是不均匀的。过去认为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水量少不适于作工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但是,近几年来,经我们实践和调查研究,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还是较强的。所以如何从其不均匀性中探索富水的规律性,为生产用水提供丰富的水源,是研究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的一个重要课题。影响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的富集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分布规律主要受构造控制,而水量大小则与岩性、地貌,补给特点有密切关系。现将我们对石英岩板岩区基岩裂隙水富集趋势和因素的基本认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风化基岩含水层是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的主要含水层之一,准确预测其富水性是煤矿水害防治的基础。针对风化基岩富水性预测问题,以张家峁井田为例,在总结风化基岩岩性特征、分布特征和富水性特征的基础上,以风化基岩厚度、风化程度、岩性组合指数、脆塑性岩厚度比和地形地貌作为判别指标,以研究区及其外围29组风化基岩抽水试验数据作为训练及检验样本,建立了风化基岩含水层富水性Bayes判别模型,可对无抽水试验资料区域的风化基岩富水性类型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张家峁井田风化基岩整体富水性较弱,且空间分布不均。在井田中部和西北角局部区域为强富水性,中部大部分区域为中等富水性,东部及东北部区域几乎全为极弱富水性,其余部分为弱富水性。通过与矿井生产过程中井下涌水量观测数据对比,显示所建判别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表明运用此模型进行风化基岩富水性预测是可行的,为风化基岩含水层的富水性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何立宏 《广东科技》2009,(14):284-285
某铅锌矿矿床类型为岩溶堆积型矿床及赋存于石磴子组灰岩中的原生矿床.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地质构造复杂,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其中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中等,岩溶水富水性丰富,矿床充水条件优越,设计开采深度在岩溶承压水水位以下,水头压力大,矿山开采潜在巷道涌水的危险性大.通过充分分析矿床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类型特征、充水水源及充水途径,并结合抽水试验确定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床涌水量,为矿山开采设计提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2.
揭示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是对其进行勘察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对华家岭北麓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来说,勘探程度很低,前人研究成果初步认为存在可供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但有无开发利用价值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即在充分借鉴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环境同位素特征,初步揭示其形成演化规律,为在甘肃中部黄土高原严重缺水区寻找淡水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能够快速的、准确的识别矿井突水水源,减少煤矿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以象山煤矿为例,应用Piper三线图法对井田内3组基岩含水层(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石炭系砂岩/灰岩含水层、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中水质类型进行划分,采用水质分析对比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井田内3组基岩含水层中28个水样进行的分析,获得了不同基岩含水层水的化学特征,根据水化学特征,将突水点处的待定水样和3组基岩含水层中的水样对比来判别矿井突水水源,同时提出了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进一步确定矿井突水水源。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砂岩(灰岩)水和奥陶系岩溶水的水化学特征都与待定水样比较相似,不能轻易识别;聚类分析法能够排除干扰因素并最终精确判别矿井突水水源,即象山煤矿280排矸石门突水的水源为奥灰岩溶水,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表明该方法针对矿井突水的水源判别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缺水地区变质岩裂隙水水文地质特征与其电性响应之间关系的研究是长期困扰地质学者的一个大难题。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进行了阜平县变质岩地区水文地质研究,查明了该地区的地层、地质构造和变质岩裂隙水的赋存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音频大地电场法、放射性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和激电法对比研究了变质岩裂隙水水文地质特征的电性响应;并布置地质钻孔验证了水文地质特征与电性响应之间的对应程度。结果表明,阜平县变质岩裂隙水地区水文地质特征与其电性响应之间具有明显的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的岩体渗透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岩地区,研究地下水运动特征和污染物迁移的前提条件是研究基岩介质中裂隙的分布特征和裂隙岩体的渗透性能,其中包括导水裂隙优势方位研究、基岩裂隙水的活跃带分布研究和基岩裂隙渗透参数的计算。为此,结合我国西北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丰富的地质资料,对该处置场裂隙发育分布特征、导水裂隙优势方位及其渗透性参数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比较和计算发现,基岩裂隙水活跃带是核素向外界迁移的活跃通道,某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内的导水裂隙有一个优势方位。并且还求出了某低中放废物处置场基岩裂隙的渗透系数张量。  相似文献   

16.
山西高原草地资源十分丰富。本文把水热条件和植被特点作为主要依据,参考其它自然要素,将山西草地分为七大类,并记叙各类的主要特征。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山西主要草地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西高原以四等草地分布最广;二、三等草地在畜牧业上占有重要地位;五等、六等草地占有一定比例;一等、七等草地面积较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 DHSVM),根据枯期径流2段退水规律,建立基岩裂隙水运动的计算方法,实现了DHSVM的改进。根据东江星丰流域地形、土壤、植被及水文地质特征,采用现场观测、遥感资料分析及室内试验等手段,确定星丰流域植被、土壤、基岩裂隙特征参数。利用2003-2008年实测气象、水文资料进行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采用扰动分析法分析改进的DHSVM参数对径流、蒸散发影响的灵敏度。结果表明:改进的DHSVM实现了裂隙含水层对径流的调节,能更好地模拟枯期基流,提高了流域水文过程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8.
白福  田丰 《甘肃科技》2005,21(10):87-88
喀麦隆位于非洲,北方气候干旱,旱季人畜饮水很困难,笔者根据曾亲身在该国参加1000多眼水井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主要阐明了在基岩地区打井的施工工艺和基岩裂隙水的富水特征及找水要点,并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同时也指出了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应积极到非洲去承揽工程和从事商务活动.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基岩裂隙水流物理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类,对一些重要问题、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如模型介质的模拟、基岩裂隙非达西流以及优势流问题等进行了重点评述,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对基岩裂隙水运动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矿井地下含水层的赋存、径流特征不仅影响煤层气的含量大小及煤层开采,而且对煤层气井的排采有重要影响。大佛寺煤矿延安组含煤地层以上自上而下发育含水层七层,隔水层六层,其中与主采4#煤层开采及煤层气赋存有关的含水层分别为延安组下段4上煤-4煤间砂岩含水层、延安组上段4上煤以上砂岩含水层、直罗组下部砂岩含水层、宜君组砾岩含水层及洛河组砂岩含水层。为研究地下含水层对煤层气开采的影响,论文在阐述地下含水层发育特征基础上,利用煤层气开采井取得的水化学指标经分析对比,得出4#煤煤层气井的排采水主要来自煤层顶板4上煤~4煤间砂岩含水层段水的认识;依据该含水层距离煤层的间距、含水层厚度大小及矿井构造发育程度等指标,提出了圈定水文地质条件有利的煤层气开发区段的标准是煤层距顶板充水含水层较远,间距大于10 m,构造上处于背斜部位,不利区段的的标准是煤层距顶板充水含水层间距小于3 m,构造上断层发育或顶板含水层厚度在10 m以上,断层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