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杭州科技》2009,(3):17-18
近几年,全国各地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各地政府极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欲将其打造成当地新兴支柱产业。长三角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快速的经济发展势头,都吸引了众多光伏投资者的眼球,带动了光伏产业在该地区的迅猛发展。浙江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大省,也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很多大公司都开始向光伏产业进军。以生产低压电器闻名的正泰集团在杭州建立了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生产晶体硅电池的同时向薄膜硅电池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相关研究及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回顾,并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框架,从新的视角对影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且分析视角并不仅仅局限在国内,也将国外发展情况和促进政策融入到整个分析中,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鼓励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锦州市政府早在2007年就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发展太阳能产业,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沟帮子经济开发区发展太阳电池产业就有了政策以及周围配套产品和设施的双方面的支持,因此在锦州市沟帮子经济开发区发展太阳能电池产业就具有了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珠三角地区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深圳集聚了一批物联网关联产业的企业集团总部和区域总部,并利用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努力抢占物联网核心产业的制高点,在RFID(射频识别技术)、传输技术、信息集成平台、智能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2009-2014年,物联网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9.25%,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物联网核心产业群正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5.
区域一体化日益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诉求,对驱动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基于2002—2019年中国2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展开探析.研究发现:(1)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能显著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且经过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之后,结论依然成立;(2)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的旅游经济效应具有即时性、异质性特征,在政策实施当期便能发挥效益,且对核心城市旅游经济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非核心城市;(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政策能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等传导路径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且通过旅游产业集聚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正向效应最大,科技创新次之,产业结构升级最小.  相似文献   

6.
旅游产业集聚是旅游经济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选择长三角区域16个城市为案例地,采用区位商、区位商变化率的方法,对区域旅游产业进行集聚水平的测定.认为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可以划分为成熟型、增长型、成长型等3种类型.文章在分析3种集聚类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策略,以期促进该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光伏发电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作宇  王景燕  李燕青 《科技信息》2010,(17):352-352,402
阐述了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光伏发电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预测,指出制约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太高,要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除了降低生产成本外还必须依靠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翠平 《科技信息》2008,(23):41-42
阐述了当前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状。并对今后一段时间光伏发电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了预测,指出制约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太高,要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除了降低生产成本外还必须依靠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态环境恶化、常规能源短缺并造成环境污染的形势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普遍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技术进步的推动和逐步完善的法规政策的强力驱动下,光伏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起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本文从光伏产业的兴起溯源和发展现状展开分析论述,借鉴日本等国外先进经验,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革新等,探寻我国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已成为韶关市园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韶关市发展园区经济,既有地处珠三角外围、华南重工业基地、工业用地较宽松等显形区位优势,又有省域第二区域中心、华南新铁路枢纽、中国南方大陆桥支点等潜在区位优势。壮大韶关的园区经济,拟选择提升区位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做好园区科学规划、打造特色项目、高标准优化园区环境等主要路径。应努力做大园区经济,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