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分钟     
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人物刻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而人物刻画的关键,又在 于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科幻作品自然也不例外。 在中外科幻史上,宏篇巨制的优秀长篇科幻总是使人心动,这一方面是由于它那恢 宏的场面,另外一方面,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篇幅更有利于铺张地描摹人物。可是有时 候,我们会发现在短篇作品中,依旧能够找到这种描写细腻同时又震撼人心的佳作。《十 分钟》无疑是这样的作品。 另一篇《时空寻呼机》是一篇反映年轻人心理问题的科幻。当今社会,许多优秀的学子表面坚强、内心却十分脆弱;对待某些事物不以为然,而有时又过于敏感…… 我们也许会为《时空寻呼机》的主人公感到难过,但是不健康的心态毕竟不代表人类的全部,困惑和迷茫终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逝;我们也许会为《十分钟》的主人公感到悲哀,但是毕竟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战争只是一个暂时状态,和平才是永恒。  相似文献   

2.
泽泽 《科学之友》2004,(4):84-84
仔细分析热衷洋节日的中国人构成会发现,90%过洋节日的人为38岁以下的年轻人,而他们中的一半都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用北京王府井某商家的话来说,“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洋节日就是专门策划给有钱的年轻人的,中老年人对此不感兴趣。”面对“洋节”现象,有些人深感忧虑地说:“这是值得警惕的文化侵略”。对此,专家们却不以为然:“这不过是一种快乐的借口,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讲的是家人团聚,而洋节日的狂欢色彩使它更像是为自己而过。我们不过是喜欢朋友间聚会时的狂欢,喜欢舞会中暂时抛开所有烦恼的轻松感觉而已。”当然,热衷洋节日的年…  相似文献   

3.
就像一位忠实的朋友,月球人一直在那里随着月球绕地球转而持续不断地凝视着我们。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从周围的景物如山、云中幻想出各种奇特的形状和图案,并赋予某种意义。这种现象被叫做幻想性视错觉。有时候这种错觉会非常"真实",如像许多人都声称,自己看见月面上有一张对着我们微笑的人脸。有关月球人脸的神话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04,(2):40-41
刘梦: 永远不要和后生一争高下,要相信他们永远会超过前辈的,古今同理,千万不要以自己见多识广自居,长江后浪推前浪,前辈总是被后辈埋葬!紫柴: 我是1979年的,我也不知道我应该属于哪个时代了,有人说现在是一年一个代沟,呵呵,挺有意思的。干嘛要批判年轻人嘛,我们是不是到了一定的阶段都要把年轻人搬出来批判一下啊,每个年代的年轻人也都是由上两个年代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知识就是力量》2006,(5):80-80
《知识就是力量》陪伴我40个年头了,很怀念童年看《知识就是力量》时的那份天真和幻想,现在想起来依然回味无穷。我也算是个比较新潮的老年人,喜欢科幻连载小说,看起来那叫一个起劲儿,真正做到了废寝忘食。“知力”里面的健康报道也很不错,对我们这样的老年人来说非常合适。希望你们可以多加点科幻、连载小说类和健康类的内容。我对你们充满希望。一个在“知力”熏陶下成长的“小孩”。吉林老韬在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里千奇百怪的杂志琳琅满目。我为什么喜欢上了《知识就是力量》?包装和别的杂志没法比, 价格也没法比,封面更是不吸引人的注意力。但是她有丰富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的社交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水,这并非人类特有的现象。对于猴子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它们似乎同样也会在交友的时间以及同谁交往这个问题上,作出越来越慎重的考虑。我们几十年前就已知道,老人的社交面通常比年轻人的更窄,老年人似乎具有回避社交的趋势。作为一种普遍现象,人们似乎上了一定年龄就会选  相似文献   

7.
由于职业天系,我经常要与人打交道,见的人不少.生逢现在国家大发展的年代,年轻人在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时,大都喜欢挑热门的、赚钱多当然最好不太吃力的行当.前些年IT、网络技术等是热门,这些年又轮到金融、财务管理、创意文化产业等引领风骚.一时间起起伏伏、输输赢赢.很是热闹.与这热闹形成对照的,是很少数的一些年轻人不管热闹不热闹、时兴不时兴,对自己喜欢的专业、职业自有自己的定见,能"一根筋"一路坚持下来.曾小勤(上图)就是这样一位"一根筋"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8.
McNally  P  邵水浩 《世界科学》1989,11(6):47-50
机器人的发展及其由之出现的新兴权利将对整个司法犯罪体系和我们的社会机构的哲学政治世界观产生重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迫使我们对"活的"概念和权利概念重新定义.随着人工智能的进展,机器人将被认为是活的.机器人在下一个25至50年很可能会有权利.电子司法机关有可能代替法院审理案件.妨碍我们理解机器人和人有相似性的是我们的"人类中心论".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我们的宪法和法律可能需要修改或重写.有朝一日可能出现机器人法官和机器人律师在法庭上进行唇枪舌剑的场面.不可能的并非总是幻想的,幻想的并非总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们描述科学家,总是热衷于赞赏他们的认真、敬业与执著,喜欢强调他们为了事业放弃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忽视了感情与家庭,似乎科学家都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解,科学家也是人,也有同一般人一样的七情六欲,许多科学家都有他们幸福  相似文献   

10.
每到节假日或上下班高峰时期,当我们驾驶或乘坐的汽车被堵塞在公路上的时候,我们就会幻想自己乘坐的汽车长了一对翅膀在空中翱翔。其实,这样的幻想并非遥不可及,因为已经有人开始逐步实现了飞车梦想。最近.挪威研究人员托马斯·罗德表示,或许40年后飞行汽车就会像如今的轿车一样普及到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单位、学校、社团内部,我们与哪些人来往密切,喜欢与什么样的人进行交往,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那么,影响人际间吸引的因素有哪些呢?一、外表如果一个人具有下述两种外在的吸引因素时,他就会产生魅力.别人就会不由自主地为之吸引。一是天生丽质或是相貌奇特这些自然诱发的吸引因素,二是表现出新奇、特异、引人注目的服饰等装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都喜欢吃烤得焦黄的馒头,因为它香脆可口,而且略带甜味。倘若从医疗角度讲,它还是一种很好的医疗食品。这还得从淀粉的构造说起。我们所吃的粮食,不论是细粮还是粗粮,其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分子十分巨大,大约由200~6000个葡萄糖分子像链条那样一个接一个地联结而成。这样巨大的分子,人当然是不可能直接吸收  相似文献   

13.
心理咨询工作室老师:我是高二的学生,从初三下学期起我就得了抑郁症,总是难以摆脱担忧的事情,甚至是一些不必要担心的事情。这样,使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现在,我对自己的健康也开始怀疑,我会不会得了癌症?因为医书中说长期抑郁的人会得肿瘤,我得的病症也有两年了。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怕我再也看不到明天了。我很清楚有些事我确实无需担心,但我控制不了自己,一走神就是一节课。我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我要考大学,原本开朗而自信的我怎么会变得这样呢?请你们帮帮我!小忧小忧同学:你…  相似文献   

14.
读书断想     
在浩瀚的书海里,既有璀璨的珍珠,也有肮脏的泥沙.要使自己读书有所收获,除了勤奋,还需要明辨是非. 青年人求知的欲望强烈.对于书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是广泛的,但又是不尽相同的.就文学作品而言,有的喜欢这种题材,有的喜欢那种题材.就像不能硬性规定作家只写一种题材一样,我们不能强求青年应该读某一种题材的作品.只要这个作品能给人以某种启迪和教育,或给人以某种自然的和社会的知识,或给人以某种美的享受,那么,不管它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现代的还是古代的,都应该鼓励青年们去阅读欣赏.这样,他们读的书越多,和世界就会越相近,就越觉得生活光辉灿烂.  相似文献   

15.
提起房子,很多人是又爱又恨,面对不断增高的房价,人们大都十分无奈,但不管房价涨到何种程度,房子总是还得住吧。年轻人结婚需要可以遮风避雨的家,中年一代大多操劳着为孩子未来着想也帮着买房,而老年人住了多半辈子的老房子,也想着换个好一点的房子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6.
如果让一个5岁的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男孩子会选择鼓,而女孩子会选择笛子或是小提琴,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从小开始,男女的性别方面差距就如此之大以至于它几乎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小到体育运动和器乐学习,大到选择自己最终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7.
美食是天堂     
这是一篇关于饮品的文章,也许在读过之后你会惊喜地发现:许多你曾以为只能偶尔用来犒劳一下自己的食物,事实上都是有益于身体的健康食品。 咖啡和茶 咖啡是用一种生长于热带树林的咖啡属植物的种子,经过烘烤后磨制而成的。在阿拉伯传说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牧羊人从一种不知名的灌木中采来浆  相似文献   

18.
吴权 《科学24小时》2004,(12):35-36
心理咨询室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每当一个难题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总是会不断重复以下的自问自答:“以我的能力,能应付眼前的困难吗?”“我行吗?”“我可以完成吗?”,或者是“这件事值得我这么努力吗?”“我这么做合算吗?”然而每次我总是这样回答自己:“我完成不了”,“我恐怕不行”……老师,说实话我觉得自己不比别的同学笨,能力也不比别的同学差,但是事实是无论在学习或其他方面,我总是比其他同学差一截。比如说,在今年的夏令营活动时,有一个寻宝游戏,同学们都满载而归,只有我两手空空。我总是认为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会完不成;每一次的考试…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些政治家有着许多莫名其妙的想法,例如,如果你把大自然当作一位麻烦的对手而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那么,这位麻烦的对手就会远你而去,再也不会找你的麻烦。在许多科学家眼中,乔治·布什(George Bush)这位卸任总统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比如,他就认为阻止气候变化太费钱,不如去适应这样的变化倒是明智之举。而另外一个相反的例子却是白宫官员过去总是把气候变化说成是万恶之源。  相似文献   

20.
动物与音乐     
许多动物对音乐颇感兴趣,有的喜欢欣赏,有的则亲自演奏或演唱。19世纪有一位音乐家,只要他拿起小提琴演奏,他养的狗便狂叫不停,表现得十分烦躁、反感。而18世纪法国音乐历史学家波比特在一篇文章中却这样记载:每当他演奏小提琴时,他那条白毛狗便会过来聆听,只要他演奏不结束,那条狗就不会离开。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着实令人费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