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依据,统计了1999—2006年中国动物营养学论文学科分布、论文作者机构分布,从而展示1999—2006年中国动物营养学基本概况及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1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后简称《学报》)“动物科学”栏目(后简称动物栏目)载文进行初步分析,为该栏目后续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2017年中国知网中《学报》载文数据为基础,统计《学报》和动物栏目论文的被引率、篇均被引频次等基本文献计量学指标,分析动物栏目被引论文在不同被引频次区间的发文情况、研究领域分布等,最后筛选出该栏目的核心作者和潜在核心作者。【结果】1)动物栏目载文被引率高于同期《学报》载文的被引率,对提升《学报》整体传播效果有较大贡献。2)动物栏目的低被引频次的论文较多而高被引频次的论文较少,载文的优势学科领域仍然集中于水生生物学和昆虫学。3)动物栏目核心作者人数较少但在该栏目上发表的论文质量较高,对动物栏目传播效果贡献较大。4)动物栏目潜在核心作者的论文整体质量较高,但在该栏目发文量相对较少。【结论】2013—2017年《学报》动物栏目整体质量较高,未来应重视优势学科领域稿件的组稿工作;在继续保持与核心作者合作的同时,更应加强与潜在核心作者的联系,提升栏目建设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全国报刊索引》(1989)题录的1036篇动物学科技论文属于9个科别,发表在209种刊物上,其中22种为重要期刊,它们容纳着该学科论文的53.19%。根据题录、引文和借阅三方面的情况,结合布氏文献分布定律确定《动物学报》、《生理学报》、《兽类学报》、《动物学杂志》、《解剖学报》、《动物学研究》和《动物分类学报》等7种刊物为该学科的核心期刊,是有关部门及人员查阅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4.
实验动物科学的教育和继续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 前言在生命学科研究领域里,进行实验研究的条件可概括为AEIR四个基本要素,A指动物(Animal)、E代表设备(Equipment)、I是指信息(Information)、R代表试剂(Reagent),其中Animal放在首位,说明其重要性。当今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获得高、精、尖的仪器设备、纯度高的试剂、必要的情报信息,是很容易的。但对于我国起步晚的实验动物科学来讲,如果历史的原因再加上现实中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及标准化实验动物应用不普及,将会给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桎梏。因此加强实验动物学科的教育和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5.
1 实验动物科学概述 1.1 实验动物科学的概念 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以实验动物资源研究、质量控制和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GB/T13745-1992)中,与实验动物科学有关的学科分别是"实验动物学"、"医学实验动物学"、"比较病理学"等,分别归属于动物学和基础医学等.实验动物科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基础科学,它是融合生物学、动物学、兽医学和医学等科学,并引用了其它自然科学的成就发展起来的.因此这门科学是综合性的,它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泛,不仅要以生物学、医学、药学、兽医学、畜牧学等为对象,以遗传学、育种学、病理学、生理学、营养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还要引用机械工程学、环境卫生学、建筑学等科学,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方法进行开发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全军第二届实验动物专业学术会议于1986年4月11—13日在苏州召开,会议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主持、军内有45个单位的6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传达了全国第二次实验动物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三年来全军实验动物工作进展情况。大会收到论文60篇,并宣读了有关论文。会上还放映了专业性电影、录像和幻灯片,组织了专业性参观,交流了有关实验动物科技情报。三年来全军在实验动物学科方面的建设和科研有了一定进展,军内成立了专业组、实验动物中心,新建了部分实验动物房和动物实验用房,更新了设备、配备了一定数量  相似文献   

7.
 实验动物学以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为研究对象,为生命科学、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系统性生物学材料和相关技术,是国家科技发展体系的战略支撑条件。介绍了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实验动物学科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实验动物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ESI和SCI-E论文来源期刊分区的东华大学学科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和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来源期刊分区,从东华大学入围世界前1%的学科及其论文数量、论文总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的国际排名影响力以及排在ESI入围世界学科前0.1%的热点论文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东华大学近年来的学科发展情况.分析表明,截至2011年1月1日东华大学有工程、化学和材料学科入围世界前1%学科,并从学科结构、学科论文产出能力和学科影响力等角度,探讨了东华大学的学科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CPCI)等检索系统统计数据对安徽省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科技论文的总体情况、学科分布、机构分布情况、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情况等方面作了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反映安徽省科技论文的现状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从文献计量看科学基金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实行的科学基金制度,对科学研究工作起到的推动作用已在多方面得到反映。从论文发表的几个方面论证了科学基金的作用:(1)近五年基金论文数;(2)近五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论文数;(3)基金论文的学科分布;(4)基金论文的机构分布;基金论文数居前的10个单位的排序;(5)基金论文的地区分布;(6)高产作者的基金论文数;(7)热点研究的基金论文;(8)基金论文比例最高的期刊排序。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源,采用引文分析法对1979—2009年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论文情况、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中透视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现状,探讨档案学学科领域的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76种CSSCI经济学和管理学来源期刊在2004—2008年间刊载的会计研究学术论文进行了搜集和统计,从论文产出的机构分布、作者分布、合著论文以及基金资助论文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计量法,以CSCD为数据源,对四川农业大学2003—2012年发文的年代分布、被引频次、学科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农业大学培育出了一大批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学者,学科优势明显;主要优势学科为农作物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学、林学、农学(农艺学)、畜牧学、动物医学、狩猎学、养蚕学、养蜂学等。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2000~2006年发表的期刊论文,从论文年代分布、核心期刊发文率、各学科领域论文分布、论文被引频次分布、作者被引频次分布、高被引论文、高被引作者、《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系列转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比较客观地揭示和描述了新世纪初贵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5.
以"元数据"为主题词,对近5年来我国17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发表的关于元数据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其年均载文量、主题研究等,总结了我国近5年来元数据各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阜新矿业学院自然科学版学报创刊13年来发表的论文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统计.通过统计与分析,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我院各学科的发展趋势、总体科研水平、新兴学科领域的潜力,以及科研人员的专长、能力与分布情况.同时对我院学报及院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CNKI为检索工具,对2000—2010年有关文献信息分类法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文献信息分类法的热点问题、论文地区分布、研究文献信息分类法的作者以及作者合作情况等问题的探讨研究,揭示了我国图书馆学界经典问题之一——文献信息分类法的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年12期正刊上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对象,运用常规统计方法对载文量与栏目设置、发文时滞、合著情况、地域分布、引文信息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对该刊做出客观评价,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图书馆学科研发展的基本现状。  相似文献   

19.
应用CiteSpaceⅡ,对SSCI收录的1999—2011年的5种核心期刊所发表的4064篇情报学文献进行了分析。通过绘制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对情报学研究机构进行了分析,发现美国、英国和中国的情报学研究最为突出;通过绘制引文知识图谱,确定了中介中心性高的文献,把情报学学科发展研究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了各个阶段研究主题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实验动物科学技术是生命科学、医学创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是“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资源之一,对保障人类健康、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立了包括实验动物法律、法规、标准等在内的管理体系;形成了科学研究、生产供应、质量保障和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了十余个国际水平的实验动物技术平台。本文通过阐述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发展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加快中国实验动物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重大建议,为生命科学和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